⟨⟨ 返回问答列表 我要提问

请问对于有把握进入一梯队国际部/国际学校(人大附、实验等),并保持在Top 5%的学生,纯从大学升学结果来说,留在国内是否是更加稳妥的道路?美高的不确定性太强了,感觉更适合在国内比较好但不到最最顶尖,或者是没有最得心应手的孩子去赌一把,对于目前条件已经不错的孩子来说,是否风险太大?单看中国学生走向确实是国际部的要胜过绝大部分美高的;虽然国际部是筛选过的,但是美高同样也是筛选过的生源啊,何况部分拿到好录取的同学还有背景或者身份加持,国际部很多孩子家庭只是普通的经济自由中产家庭。或许我们家庭还做不到支持孩子去追求一个没有结果保障的“成长”吧……

FS用户 通过 网站 提问于2021-11-26 08:35:10
  • 回答于11/26/2021
    美高适合二线,三线城市的孩子。北京上海的孩子留在国内读高中更合适。
  • tianmu 读者
    回答于11/26/2021
    如果这是你做过充分调研之后的选择,你完全可以选择国际部。来这里表述这个意见,是希望获得认同,进而对自己的选择更加肯定?
  • 哄哄 读者
    回答于11/26/2021
    去美高如果只是为了一个升大学的结果,那其实我觉得谁都不用去,尤其是您说的那些有身份背景夹持的,他们在国内高中三年一样可以打造一个非常漂亮的背景。
  • 7edu-Dr. Jing 中级顾问
    回答于11/26/2021
    大学升学应该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拐点,其后的路还很长很长。在美国高中接受的教育培养更多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坚强的毅力,充沛的体力(每年三季的运动项目)。经风雨,见世面成长起来的孩子其视野更广大,其心胸更开阔。
  • 回答于11/27/2021
    家长对于升学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如果去不了一流的美高,从升学的角度或许意义不是最大,但一流到顶级的美高国内的顶级学校通常还是有距离;此外,来美高读书的学生并不是把升学作为唯一目的,还有国际化的人脉和校内的资源,当然这一切都是指好的美高。
  • 回答于11/27/2021
    去念美高是去寻求一份不一样的经历。但是,大多数美高的学术竞争环境和第一梯队的国际部还是不能比,尤其是数理化,去了后会有失落感的。但是西方文史哲方面会有革命性的提高。而且第一梯队的国际部或多或少还会收到本部(更加优秀)的辐射。窃以为,前15的寄宿美高值得放弃第一梯队的国际部。其它就算了(算上投入产出)。
  • 回答于11/27/2021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类推说你学习的目的是不是为了赚钱,如果是为了赚钱那么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学习。尤其是家里足够有钱的时候。
  • 朴泰仙 中级顾问
    回答于11/29/2021
    不知道您“中国学生走向确实是国际部的要胜过绝大部分美高”这个结论是从哪里来的?国内家长在申请美高时有这样一个认知上的误区,即:”我的孩子在国内去到什么样的学校,在国内什么水平,就要去到什么样的美高”,这一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孩子在国内top5,就算能进到top5的学校,他要竞争的就不是国内的学生了,还是全世界top5的学生了,想要申请到好的大学,孩子就要在top5的美高里,与来自全世界top5的的学生竞争到top5的位置,才有机会进到常春藤,国内很多家长只想着成绩匹配,所以导致升学结果不理想
  • 回答于11/29/2021
    您好:如果中产家庭,建议在国内读国际部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单纯从升学走向来看,国内的国际部升学走向是非常不错的。美高的读书是开阔学生的视野,但对学生的抗挫性要求也很高,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适合美高,文化差异,还有学术的压力。
  • 回答于11/30/2021
    您好:

    我觉得很多家长送孩子出来读美高,除了希望将来有申请到更好大学外,还希望孩子有更加全方位的锻炼,身在其中的锻炼可能是在国内没法获得的吧。

    一个孩子的培养过程,不应该仅仅是看到让他们未来能读哪个大学,更多的是全面培养,是希望孩子们收获什么?美高的四年,身临其境读书的孩子们远不是国内国际部国际学校的学生所能体会到的。 而千千万万的家长早早送孩子出国留学,期望他们能够读到理想的大学,这是一个原因,但是这并不是所有的原因。 而且,是读美高还是读美本,这本来就不应该是一个争论的问题,孩子适合什么时候出国?家长的期望值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培养孩子的理念是什么? 都不一样,因此,个人并不认为有一定的道理可循。适合自己就好。因为每个家庭念的“经”都不一样。
  • 回答于12/02/2021
    最主要是看家长是希望培养孩子哪些方面。如果仅仅看成绩,选国内第一梯队的国际学校/国际部也不一定可以入美国顶级大学。更何况读美高获得的体验感,是远超国内学校的。
  • 回答于12/03/2021
    其实不管哪种体制和求学路径,都能申请到好学校,主要还是看孩子适合哪种方式以及孩子自己喜欢哪种教育模式。像国内国际部申请到顶尖大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打竞赛出来的,如果孩子是学习型选手,擅长打竞赛,我们觉得这种方式特别适合,美高对学生的要求就是不仅学术能力好,其他方面也非常看重,艺术,体育在学校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美高也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交能力,如果孩子属于Work hard,play hard, 那就适合美高。我们培养孩子不仅是为了让孩子申请到好的大学,更重要的是孩子未来几年、几十年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否在成年之前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对未来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能留在自己身边那就选择留在国内;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在14岁之前能给予孩子的已经给完了,希望孩子能到更好的平台得到更好的成长和锻炼,那就选择把孩子送出去。
  • 回答于12/08/2021
    根据目前学生的情况,建议可以继续留在第一梯队就读。我们遇到很多从国内到美高的同学,都容易遇到学制差异、语言障碍、选课挑战和作业频繁等挑战,而且因为全英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很多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

    既然目前在国内这些国际学校还算不错,是充分可以留在国内的,而且每年这些学校的升学结果也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即使是在这些优质学校,建议还是需要持续提高学术竞争力。因为美本申请查看的很重要因素就是:GPA、高难度级别(如AP级别)课程修读门数、选课情况等等。

    为了之后在申请大学时更有竞争力,建议学生可以修读多门与未来目标专业相关的AP课程,因为AP课程是“美国大学预修课程”,内容比一般高中科目内容更复杂和详细,更接近美国大学本科的授课内容和要求。因此有助于向招生官展示学术能力。而且另一方面,AP的满分是5.0分,比普通课程的4.0要高,所以修读AP课程并获得比较好的成绩,是可以瞬间拉高GPA的,对未来的申请也是有用的。想了解更多美高GPA/AP课程相关信息,可以再详细沟通交流。
  • 回答于12/10/2021
    家长您好!

    当然,如果从一个升学数字单维度的去考量和比较的话,国内一些非常顶尖的国际部,每年出来的哈普斯麻offer的确也是非常漂亮的。但是如果比较国际部和美高只从这些非常单一的数据上出发的话,从专业顾问的角度上来讲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美高和国际部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体系和生活方式。所以非要这么去比较的话,你会发现是根本没有办法去比较的,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目标,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另外,您的看法是没错,国际部相对来讲可控性确实更高,因为毕竟孩子还是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只是学校不一样,只在学校里学习,其实对孩子整个人生的变动是没有那么大的;那美高不一样,它是让孩子完全进入到一个和国内学校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中,“沉浸式”二十四小时/七天模式,孩子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接收到的文化都会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改变,那么这个改变是会激发一些孩子的潜能,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所以去读美高孩子和家庭所面临的这个不可控性,的确是更高的。

    但也正因为这种不可控性,孩子在这个过程之中,很多时候学会了怎么样去跟不同的人去相处,对自己的认知更清晰,成熟度也相应地提高,文化的认知能力也更高了,从而就是有一个比较提前社会化的经历,全方位能力层面有了一个质的提升。那么这样质的提升在国内国际部的环境里是不可能实现的。也不是说国际部不好,而是因为国内这个环境根本上是没有办法实现的,所以说也没有办法去比较。需要从一个家庭层面:抗风险能力,财务投入,家庭价值观,以及对孩子的一个诉求是什么而去决定。

    对成长的这个定义,我觉得可能也需要去思考一下。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只有好的事情发生,或者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在自己的计划之内,这其实不叫成长,只是按照计划一步一步的前进。成长这条路,就是有很多的不确定的起伏和波折,那这个起伏和波折,以及这些人生的大风大浪,孩子迟早是要经历的。这也是为什么成长,很多时候在英文里面都叫growing pain,growing(成长)始终是会伴随着pain(痛苦)的,经过痛苦的历练,孩子才能够成为凤凰。所以这就是很多家庭为什么还一致地选择让孩子去美高的一个理由,这跟家庭的是否是中产没有关系,而是跟家庭价值观有关系。

    所以归根结底,家长应该去思考一下:到底自己想要孩子怎么发展?想给孩子提供什么?什么对家庭来讲最重要?是完全无风险地最大化几率去拿到一个大藤校的offer?还是让孩子真的飞出舒适圈,真正去开始自己的人生之路?虽然这个人生之路最后的结果的确是有不可控因素的,但是呢,这个过程也的确是能够带给孩子成长的。其实最重要的也是孩子自己的意愿,如果孩子根本不想出去,千万别逼孩子。但如果说孩子自己是非常有意愿和内驱力去美高发展,家庭条件也允许的情况下,那么去美高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热门相关问题

本周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