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优创始人Anson老师 2020-10-30 10:36:33

9个子女7个留学,最强留学生家长梁启超的4条教育理念

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

梁启超有9个子女,7位有海外留学经历,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位是院士,梁启超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强留学生家长!



  • 梁思顺,长女,诗词研究专家。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


  • 梁思成,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士硕士。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 梁思永,次子,著名考古学家。哈佛大学学士、硕士。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 梁思忠,三子,曾任国名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逝。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


  • 梁思庄,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先后获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文学学士学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学士学位。


  • 梁思达,四子,著名的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


  • 梁思懿,三女,从事社会活动。毕业于北京大学。1941年,她同丈夫一起到了美国,在美国学习美国历史,后在芝加哥、纽约社会学院任教,1949年回国。


  • 梁思宁,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早年就读于南开大学。1937年日军轰炸南开,她被迫失学。


  • 梁思礼,五子,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美国普渡大学学士,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博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史上最强留学生家长梁启超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呢?



1


趣味教学,乐观心态



梁启超作为趣味教育的倡导者,把“趣味”作为了自己的人生观。他曾在《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的演讲中说:“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是什么主义?我便回答:趣味主义。假如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柢?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柢。”

趣味便是梁启超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梁启超会引导子女在趣味中学习。比如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他会根据子女的爱好,结合当时的现实情况,来指导子女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专业。本来,他很希望次女梁思庄学生物,但思庄在尝试之后,自觉兴趣不大,他便又忙写信道:“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于是便引导她换了专业。在得知三子思忠选择军事学时,军阀乱世,他充满担忧,但他深知这是思忠的兴趣,就没有反对,而是给予悉心的指导与建议。

梁启超同样也会注意培养子女们的广泛兴趣爱好梁启超的兴趣爱好极其广泛,“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因此他希望孩子们像他学习多,培养一些业余的兴趣爱好,如音乐、文学、美术、体育等,不要把生活弄得过于单调。以梁思成为例,他画得一手好素描,钢笔绘画功底扎实,是校刊的美术编辑;在全校运动会上得过跳高第一名,是学校有名的足球健将;他会钢琴、小提琴、小号和短笛,在合唱团唱低音和中音,是学校管乐队队长。从梁思成的这些兴趣爱好上可以一眼窥见梁启超对孩子兴趣培养的重视。

梁启超认为无论选择的是什么学科,也必须腾出时间让娱乐的学问“发荣滋长”,“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



2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在尊重兴趣的基础上,梁启超注意重视子女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从1898 年到1928年,整整30年,梁启超都在用书信与家人交流,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时政探讨,有日常琐事,有谆谆教导,也有思想交流。通过与孩子们的书信往来,梁启超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爱好,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生活、工作上的引导,“个人自审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

他希望每个子女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大女儿梁思顺对诗词歌赋感兴趣,梁启超就经常让她帮着整理文学资料,再来总结个人心得,慢慢地积累下去,思顺在诗词方面就有了自己的成绩——编写《艺蘅馆词选》。


根据不同的兴趣进行指导,针对不同的孩子的不同脾性,采取不同的方式给他们讲道理。梁启超的9个子女在完全不同的领域里各自探索,成绩斐然,这与梁启超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息息相关。



3


寒士家风,志存高远



梁启超收入颇丰,民国初已跻身上层社会,梁启超却以“寒士家风”时刻要求着子女“寒士”并非穷苦之意,而是一种节俭、勤奋、上进的精神。“寒士”与“寒酸”不同,一个人若是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磨志气,那么在困苦懊丧的环境中也一定会消磨志气。梁启超肯定孩子们的必需支出,提醒思庄用钱“不必太过节省,爹爹知你不会乱花钱的”,“思成饮食上尤不可太刻苦”,支持思永去***的精神。梁启超说:“在纽约、芝加哥笔直的马路崭新的洋房里舒服混一世,这个人一定是过的毫无意味的平庸生活。若要过着有意味的生活,须是哥伦布初到美洲时。”



4


中西合璧,承古继今



梁启超处在时代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他的教育思想中,既包含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传承,也有西方近代思想的熏陶;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立志、省克、爱国、爱家等思想,也将西方平等、自立、自主等观念融合其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教育方式。

梁启超以传统育内容为根本,但又不局限于传统。梁启超在教导子女时不是填鸭式教育,他不是单方面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需要怎么做,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放任孩子去尝试万千世界,在他出现错误的时候,再予以指导改正,这可以培养孩子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也是梁家子女个性张扬出彩的原因。梁启超既注重用传统的要求来教育子女,又学习西方教育模式给子女探索的机会;既鼓励子女自由发展,又时刻关注子女成长过程是否遇到打击或是转折点,及时给予指导修正。

我们绝大部分家长都是普通人,可能很难达到梁启超的高度,但作为家长,有一个共通点——爱孩子。以现在的角度看,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忠、思庄送往国外学习古今中外相互结合的梁家教育方法,是极具前瞻性,在现在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