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ce Sun孙小秣老师 2016-06-16 01:14:12

旅途有始有终,也有美丽和责任 - 美高故事

Michael 的故事

赴美留学的生源一直呈现低龄化。早期留学,通常是在国内读完大学,到美国读硕士和博士;慢慢地在国内读完高中,去美国读大学变成主流;然后主流变成读完初中到美国读高中。而现在,赴美留学生当中也不乏刚刚小学毕业的初中生,这些小小的身影,也许有一天也会变成主要群体。 Michael 就是这一族群的孩子。Michael 的妈妈是我中学同学,我们是多年的好朋友,他出生的那年,正好赶上我回国探亲,于是我有幸在他出生不久就见到他。一见到他,我喜欢得不得了——那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婴儿,又非常爱笑,一想起要形容出他的可爱,我就觉得很词穷。 看到我这样喜欢这个孩子,他妈妈就开玩笑说:“这个孩子就送给你了!”于是我就这样变成了Michael 的干妈。十二年以后,我再次见到他,他已经小学毕业,已经长成一个英俊的半大小伙子了。 Michael 的妈妈有想要送他出国的想法,因此她和我商量这事情的可行性。我们都知道孩子如果太小,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立的时候,出国留学是有很多风险的。
Michael有很好的条件,就是我。我爱每一个我帮助过的孩子,尤其Michael 是我的干儿子,如果他去,我一定会竭尽全力照顾他。 商量的最终结果是——决定让Michael 出国。这还真的应了12年前他妈妈说的那句话,这孩子真的就“送给我”了。 但是,Michael 出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他英文很差。他初一刚刚开始接触英文,几乎是什么都不会。因此我就建议Michael 的妈妈,可以让他在暑假先参加一次美国的夏令营,一方面可以让他了解一下美国环境,了解美国同龄的孩子;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借此机会提高英文的沟通能力,这样有一个过渡,等他开学的时候,就容易适应一些。
Smile Angel 就这样,Michael 和我一起到美国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夏令营。我特别清楚地记得,那天的天气很好,一大群各种肤色的孩子和老师都站在一个巨大的足球场边上。我把他和老师之间做了介绍,就准备离开。当时的Michael 有点不知所措,他动作很拘谨,手和脚都不知道放哪里才好。那天空气很清透,球场上的草特别的绿,Michael在整个球场的映衬下,显得特别特别的小。他身边飞奔着一群不同肤色的孩子,而他因为语言不好,就安静地站在那里。 那个画面让我现在一想起来就都觉得很伤感,心里面有很多的不忍。但我知道,我必须狠下心来离开,给Michael 机会勇敢地迈出这一步。我也美国生活多年,和孩子的接触很多,美国的孩子是很友好的,他们喜欢认识新朋友,也愿意提供帮助,我相信Michael 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们有很好的相处。 尽管如此,这毕竟是孩子第一次离开家长这样远,心里还是有很多不安和担心。第二天,我就偷偷去找领队的老师,问她Michael 的情况。老师听到我这样问,就特别开心地笑了。她说,Michael太可爱了,简直是一个“Smile angel”。 这句话我虽不能完全理解,但我知道接下来老师要讲的,一定是好事。果然,老师说,Michael不懂英文,他的英文真的非常匮乏,但是他有一个绝招,就是—— “微笑”。昨天一整天,Michael一直在重复一句话:“Hello!How are you?My name is Michael。”这一句话,他重复了一天,当其他孩子的回复他听不懂的时候,他就微笑,他用他的微笑来告诉其他所有的孩子,他喜欢他们,他愿意和他们在一起玩,而这样的方式也得到了孩子们的响应,他们也很喜欢这个听不懂他们说话的Michael。 听到这个,我心里充满感动。Michael和大家的语言不通,在理智上,我们很难想象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如何去沟通,如何能让身边的人认识和了解你,但Michael做到了。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有一种原始的本能,可以帮助我们得到想要的东西。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知道太多知识和技巧,懂得太多的规律和方法,这些东西帮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但因为我们过分依赖这些东西,当这一切被拿去的时候,是否还懂得运用自己本能的力量去争取? 在这一点上,Michael给我很多触动,也让我对这个还没长大的孩子有了不同的认识。我相信接下来的时间,他会带给我更多不同的惊喜。
Mr. One Word Michael在几乎完全不会的情况下学习使用英文沟通,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他的学习能力真的很强,第一天,他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二天,所有的人都问过好,也都记得他的名字了,他开始希望知道大家在聊些什么,这一天,他不停重复的一句话是:“Pardon?Can you speak slowly?Can you speak one more time?” 接下来,他每一天出门之前,都会想好这一天的关键句,这一天他会多次重复这句话,再通过这句话的延伸,去学习其他的词汇和句式。他就是用这样可爱的方法来沟通和学习,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前面的两周,Michael基本都是这样度过的,他会说的越来越多,听得懂的也越来越多,两周过去,他的沟通已经很顺畅了。 有一天我找到夏令营的老师了解情况,老师又和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她说,Michael如今多了一个新名字,大家都喜欢叫他Mr. One Word。 为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呢? 当我了解到原因之后,我更加喜欢这个孩子,他真的太可爱了。原来,之前Michael一直说他的关键句,慢慢的,他听说的能力都进步了,他开始希望了解大家说的每一个字。有些他听不懂的单词,他会拿出他的电子词典,让其他人拼给他看,然后他就知道中文的意思是什么。这个过程使她在词汇的掌握上又突飞猛进的进步,逐渐他有了更清楚表达他自己的愿望。 每当他想要说什么的时候,他会先把要表达的内容中,那个重要的动词先在电子词典中找出来,这样大家就可以帮助他认识,纠正他的发音,因为这一个关键的动词,他会很快学会很多种不同的表述,因为这一个关键的动词,又可以掌握很多个单词和句式的用法。 就是因为这样,Michael变成了大家的Mr. One Word。我很开心他有个新名字,这说明大家是真的喜欢他,从心里觉得他很可爱,才会用这样可爱的名字去称呼他。看到Michael 这样积极努力地融入新的环境,让我心里也觉得释然很多。他和国内很多腼腆安静的孩子不太一样,那些孩子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时,会因为恐惧和担心,变得更加害怕沟通;Michael 虽然也是个安静的孩子,但是他内心里面很自信,不懂的事情他从不羞于询问,也不担心自己听不懂别人会怎样看。因为他的简单和敞开,很迅速地就赢得了大家的喜爱,没有人会觉得他是负担,他是大家心目中漂亮可爱的天使。
电梯逃生 暑假结束了,Michael入学后跟随他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波士顿。在刚刚到达酒店的那天,发生了一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 酒店预订的是标准双人间,Michael和另外一个同学一个房间。每个房间有两张房卡,是给每个人一张预备的,这些Michael都知道。但因为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这场酒店的电梯是需要刷房卡才可以使用的,因此他被困在了电梯里。 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初到美国,第一次来到波士顿这个城市,语言很差,不会沟通,在这种情况下被困在了电梯里,上不去,也下不来,Michael当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知道以自己的语言能力,没有可能做到到前台讲整个事情描述清楚,以求得帮助。但在电梯里,又没有人可以帮助他,这时,内心的恐惧感开始慢慢扩张。 就在他心急如焚,像个猴子一样在电梯里乱转的时候,电梯的门开了,进来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先生。Michael一下子感觉看到了希望,他使用他有限的英文,开始试图让这位先生了解他的情况,帮助他刷一次卡,让他可以到达他要去的楼层。但是对方一直一脸迷茫,不能理解他的意思。情急中,Mr.One Word掏出他的电子词典,一个字一个字地打给对方看,同时还要加上他蹩脚的英文和手舞足蹈的身体语言,两个人的电梯里忙活了半天,对方总算是明白了Michael的意思,帮他送到他要去的楼层,出电梯前,Michael不停地想对方道谢,但除了“Thank you”他不知道还可以怎样表达感谢。那时候,他感到了语言不好带来的限制,让他很难完整地表达他想表达的东西,那感觉很沮丧。 回到房间,他马上就打电话给我,和我说了刚刚发生的事情,告诉当他在电梯里时他在想些什么,他的紧张和恐惧;出电梯时他内心的遗憾和沮丧;同时也告诉了我,经过这件事他的体会。他说:“我回去一定好好学习英文,在美国,不懂得英文,简直是寸步难行啊!” 我听到Michael这样说,心里很开心,这就说明Michael去波士顿的一开始,就已经有了收获。拿着电子词典与人交流的方式,在他看来已经不能满足他对沟通的需要,他想要更顺畅的沟通,因此他决心更努力的学习英文。同时,从他的话里,也让我觉得,Michael在学习语言上,还有更多可以开发的空间,若是他愿意投入更多努力,他可以学习得更快、更有效率。
小小古董鉴赏家
事实上,Michael的波士顿之行,还有更大的收获。 在波士顿,老师带着他们参观了很多美术馆和博物馆,见到非常多漂亮的、甚至是令人惊叹的艺术品。但Michael完全体会不到这种美感,那些东西也无法引起他的兴趣,更不能刺激到他,让他感到兴奋。 第一天结束后,我打电话到他的酒店,询问他的情况。他说:“好无聊啊!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参加美术馆,我就用了十分钟,前后左右就都转完了。就是几张画啊,可那些同学在那儿看得津津有味,还站在一起讨论。有什么好好讨论的?我等得好无聊啊!” Michael的反应,是我意料之中的。我也曾经在国内成长和受教育,我知道国内的教育并不重视孩子对审美和艺术鉴赏方面的培养,老师和家长可能会带孩子参观科技馆和博物馆,但很少有家长会带着孩子参观美术馆,去听音乐会。但是在美国成长的孩子,他们从小就会有非常多这样的机会,老师和家长也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如何欣赏艺术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这是东西方教育的不同。 我和Michael说:“孩子,这就是美国的教育,从小就要培养一个人对美的事物的欣赏能力。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生活,除了要具备工作和创造财富的能力之外,也要有享受生活、享受美的能力,这样生活才更丰满,更有吸引力。你初中就到美国来了,从现在开始接受熏陶,等你上大学的时候,你就可以了解这些培养带给你的好处,同时你也能完全融入到美国的文化氛围里了。” Michael听我这样说,心里似乎减少了很多抵触。他说:“那明天去博物馆,我好好看看。但是也不见得能看出什么名堂啊!” “你试试看,也许会有你喜欢的呢!”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希望让Michael放平心态,不带有偏见地去看和欣赏他见到的东西,但没有想到,他真的看到了他喜欢的东西。 第二天,他非常兴奋地给我打电话,急不可待地告诉我,他看到了什么。这一天,他们参观的是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这个馆内,是按照亚洲、非洲、美洲、澳洲、欧洲等分区,展示了各国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艺术品,当然也就包括了中国古代的画作等艺术品。在一天的参观中,没有激发他对美的欣赏,但却使他的爱国情怀百分百地展现出来。当他看到那些古老的艺术品,他还来不及欣赏,第一反应是——这都是八国联军在中国抢来的,你们是贼,是小偷!抢来了,还要展出来,让我们中国人站在这里看,这简直就是侮辱! Michael无法用英文完整地表达他的意思,他只好用他Mr.One Word的绝招——Steal,Steal,Steal,他只是一直重复地说这一字。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不知道他说的Steal,到底是谁偷了谁,完全不了解。 我了解他说的是什么,所有的中国人都很了解。但我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不适合再继续点燃Michael的爱国情感。那毕竟是一段已经过去的历史,和今天站在Michael身边的老师同学们没有任何的关联。虽然美国在历史上,做过一些不让人称赞的事情,但在文化和艺术(不管是本国还是别国)的保存和保护上,还是有很大贡献的。 我尽量让Michael的情绪稳定下来。他心情逐渐平复下来,开始和我讲他看到了什么。讲到了古代仕女图,中国写意画,中国古瓷器,明清家具等等,在描述这些内容的时候,很明显可以感受到Michael对这些东西是喜爱的,感兴趣的,他懂得用怎样的方式去欣赏它们。一个十分钟就可以逛完美术馆的孩子,却对中国古代艺术品有着浓厚的兴趣,这让我很好奇。 Michael告诉我,他在国内常常跟着父母一起看一个电视节目,叫做《鉴宝》,这个节目每期都有古董方面的鉴赏专家,在现场讲解如何分辨真假,同时也会讲到如何欣赏古董的美。因为常常看,让他对古董并不陌生,他告诉我如何分辨官窑和民窑,中国现存瓷器以元、明、清为主,但宋瓷是最贵的。说着说着,Michael突然说:“我今天参观完,有一个想法,一个Business Idea,你知道是什么吗?” “是关于古董的吗?你说说看!” “我想要多多学习鉴宝的知识,然后我可以到美国的好多二手古董店淘古董,然后把他们带到中国去。在中国也开一个博物馆,一个像波士顿博物馆那样的博物馆,让那些美国孩子到中国去参观他们的艺术品,这样我还可以赚钱,我爸爸妈妈就不用发愁我上大学的学费了!” “这是个很好的主意啊,又能赚钱,还很爱国,那看来你要学习的东西又多了哦!” “嗯,不过我有信心。” 我很喜欢Michael这个想法,虽然很可能这个想法永远都不会实现,但他不惧怕他面临的困难,敢于去设想,这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是不容易的。想起他刚刚给我讲古董鉴赏时说得头头是道,想象着他一副小专家的样子,竟然禁不住笑出来。说真的,这个孩子让我刮目相看,他小小的身体里面蕴藏着一股很大的力量,总是能在遇到阻力的时候迸发出来,能把阻拦一把推开,同时又能将阻拦的力量吸收过来,为己所用。 这个孩子让我越来越有兴趣,我想接下来,他一定还会带给我新的惊喜。
艰难的语言关
终于开学了。Michael开始想家了。 在夏令营的一个月里,Michael过得很开心,每一次爸爸妈妈打来电话,担心他语言不好难以适应,担心他想家,他都表现的很坚强、很乐观,事实上也确实是,那一个月,他去游泳、做陶瓷、参观博物馆,玩得很开心,并没有对家有过多的思念。 但开学以后就不一样了,Michael开始怀念他国内的家和学校。夏令营以玩为主,不涉及课程和成绩,也没有进度要求,但是上学就不一样了,Michael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不适应。
虽然在夏令营里,Michael的英文已经有了飞速的进步,但马上要他坐在全英文的环境里面听课,于他来说,还是不可完成的任务。每一天的英文课、历史课,对他来说都像听天书一样的难;但数学课,他又比其他同学高出一大截,感受上他每天都像坐过山车一样的大起大落,唯一能让他感到愉悦的时间,就是每天下午两个小时的足球课,其余的时间都让Michael感到度日如年。开学之后一个月,在各种困难都没能有效解决的情况下,Michael对家的思念越来越浓了。 Michael开始在电话中和爸爸妈妈商量,想要回家,不想在美国继续待下去了。这也让爸爸妈妈很担心,常常打电话问孩子的情况,也希望我尽快想办法帮他找老师,尽快把英文能力补上来。这也是我最关心的事情,Michael不仅是我的学生,还是我好朋友的孩子,他能不能过了语言这一关,不只决定他是否可以留在美国,这应该是这个孩子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如果通过我和大家的帮助他突破这个难关,对于建立他的自信,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可,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对于如何正确运用身边的资源,也是很好的示范;但如果他无法度过这一关,当他以后再次面临大的困难,他很可能就会自然而然认输、放弃,不再像在夏令营那样,勇敢地去挑战。 我找到Michael的老师,把他的情况说给她听,想听听老师有怎样的想法可以帮到他。不能不承认的是,Michael的生命是被祝福的,他是个福星,沟通中我了解到,Michael的英文老师是个非常有爱心的老师,她本人收养了两个中国孩子,对中国孩子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而且她的先生曾经留学北京大学,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她听到我讲的情况,非常认真地思考如何帮助Michael,这让我非常感激。 与此同时,我也和校方沟通了Michael的情况,希望校方能够就他的情况,给予一些帮助。这个时候常常是我觉得感动的地方,每一次就学生的事情与校方沟通,他们都会非常认真地考虑我提出的想法,会为了这一个孩子的特别情况,调整他们的做法,从来没有因为孩子的程度不够而被拒绝的时候。我总觉得,美国的学校是很有人情味的,他们在乎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愿意为了一个特别的孩子开先例,愿意承担因为这一个孩子多出来的工作量。我很喜欢美国教育上的这种态度。 经过校方综合考虑之后,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Michael第一年除了数学、体育和艺术课计学分之外,其他的英文、历史等课程当年不计学分,第二年重修一次,以便他可以完整地接收到需要学习的内容。 在各方都在努力帮助Michael的时候,我也在鼓励他多交朋友,希望通过他的努力,至少在情绪上有一些转变。接下来,越来越多期待发生的转变开始了。 Michael的英文老师从网上定了一本中文版教材给他,所以他上英文课的时候,面前摊着两本内容一样、但不同语种的教材。这种方式首先解决了第一道难关——他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这么一来,英文课就不再是听天书了。校方也为Michael和与他一样的留学生安排老师在每天下午给他补习英文,为此Michael的表情开始慢慢变得舒展。 但我相信,最让他开心的是——他有了新朋友。之前我建议Michael多交朋友,也是觉得这是最快融入环境的方式,与朋友多沟通交流,也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好途径。但因为美国实行的是走课制度,和国内的大学一样,是没有固定班级和同学的,这就给Michael交朋友带来一定的难度。鉴于这一点,我又建议他在踢球的过程多交朋友,我知道每天下午踢足球的时间是他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候,而人在快乐的时候,做事情会更有热情、更有效率,我想交朋友也会变得容易很多。结果,他真的在踢球的过程里认识两个很要好的朋友,他们之间的相处很愉快。男孩子刚刚进入青春期,友情是他们生活里面特别重要的部分,他愿意花时间与朋友相处,而他们之间的相处,带来最直接的两个结果:一方面,他的状态越来越积极,对环境更融入,生活也更开心;另一方面,就是他最头疼的问题得到解决——他的口语的交流能力越来越好,听和说都越来越顺畅。 一学期以后,课上老师讲的内容,他基本都可以听懂了。这说明,这艰难的语言关,Michael跨过去了!我从内心里感到高兴,看着之前紧巴巴、写满痛苦的一张小脸现在舒展得像一朵花,心里很满足。他才只有十三岁,已经经历人生这样大的历练,可以跨过这样大的困难,这一切都会变成一种力量储存在他的身体里,这是对未来非常好的预备,我很高兴我一直陪着他走过来,而且走得很成功。
“我不要留级” 孩子毕竟是孩子,有了成绩,在一段时间里沾沾自喜,是正常的。英文的听说能力提高上来之后,Michael开始有一度小小的骄傲。表现在学校里,就是他开始在课程上说话,和同学说一些与课上老师讲的内容不相关的话题。 用几个月的时间通过的语言关,Michael从内心是兴奋的,能够自如的沟通交流之后,似乎要把他在做“Smile Angel”和“Mr.One Word”那段时间少说的话补回来一样,他不停地说话,享受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快乐。 需要承认的是,以Michael的年龄和学习英文的时间,放在国内,他流利的听说能力绝对可以让人赞不绝口。在他看来,能听、能说,能自由地表达,就是英文好完整的证明。因此,对于之前学校给他的照顾——英文、历史等课程不算成绩,可以第二年复学一次,他开始有了不同的想法。在他的意识里,复学一次就意味着留级,而留级在中国孩子的意识里,是非常不光荣、让人感到羞耻的事情。他不愿意留级。 他表达出这样的想法之后,就希望我能够和学校商量,他觉得自己的英文已经没有问题了,可不可以不要留级。虽然我心里心里很清楚虽然Michael自认为英文已经很好了,但我知道他的书面英文的理解能力以及英文的写作能力还都远远不够,而这些也正是英文考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不确定他这个想法是否可以通得过,但他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他很有上进心,他不愿意落后,而且能够为他想要的东西努力争取。这一点我很欣赏,而且过去这大半年已经发生在他身上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很难说事情的结果会如何。 于是我真的去和校方商量,是否可以给他一个机会证明他自己,如果他的成绩可以,能不能不让他复学。和上一次一样,虽然我们的想法和要求有了变化,但校方还是认真考虑了这个提议,并组织Michael的老师开会做了讨论,最终同意Michael去挑战这个目标。既然要证明,就需要通过学校的考试,如果Michael能够通过学校的考试,就可以升级,不用留级。 当Michael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距离考试还有两个月时间。“我不要留级”马上就刻在了他的生活里,他立刻就抛弃了闲散的、享受的状态,显现出他身上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开始为了通过考试拼命学习。 不得不说,在刻苦学习这件事上,中国孩子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只要有了确定的目标在面前,那种“使命必达”的精神,可以让他忽略身边的很多诱惑,专注在他的目标上。这对于目标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保障。 果然在两个月后的考试里,Michael以合格(虽然不优秀)的成绩通过了考试。这个结果很出乎学校和老师的意料,但Michael就是完成了这不可完成的任务,事实再次带给他充足的成就感。而身边的所有人,都真心诚意为他的努力和成绩鼓掌。
尾声
虽然最终,因为他的课程是没有学分的,Michael不得不重修一次,他还是要“羞耻”地“留级”。因为担心他心里会有反感和挫败感,我常常和他沟通关于学习的感受,也有意识地提醒他,虽然同样的内容再学一次,但如果用心去学,一样可以有新的收获,就像去艺术馆看那些画一样,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看到的都是同样的东西,但心里的感受和体会却是不一样的。 另一方面,也会在“留级”这件事上,希望他有更积极的转变。我尽量和他沟通,传递给他这样的观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长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为了让那些本来很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最终让我们可以有更美好的生活状态。但学习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学得不够再学一次,只要你是认真地面对学习这件事,“留级”并不羞耻;不认真面对学习,用投机取巧方式,“留级”才是羞耻的,用投机的方式学习,即便通过考试不“留级”,顺利升级,是更加羞耻的。 很庆幸,Michael一直保持这他敞开的态度,愿意吸收新的观念和想法。也因此,留级这件事并没有给他带来不利的影响,他依然保持着他一贯的认真态度,复学的这一年,他表现得游刃有余。学校里的知识他能够完整地吸收,同时又有很多机会在毅力、品格上的接受训练,让我感觉到Michael在不断地积蓄着力量,他的整个生命都呈现着蓄势待发的姿态,等到需要的时候,他可以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