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这位妈妈的讲述,你会了解在联合国实习的系列感受
暑假即将到来,父母们可能想让孩子好好利用暑假,给他们的人生来一次大的转折,让孩子身心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其实,不仅仅是孩子,父母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充电。
你们可能不知道,敏敏老师对时间有很严格的规划:每天工作之余会抽时间学习充电,每周会安排去健身,每年会计划一次长途旅行……除此之外,敏敏老师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每天回到家里,最大的欣慰便是能看着两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每天都有进步……说了这么多,其实今天,敏敏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在我看来,非常成功的妈妈的实习经历。她于2015年6月进入联合国,展开了让人印象深刻的实习生活。联合国实习生的同时,她还是一位伟大的妈妈这位伟大的成功的妈妈名叫曹頔,32岁,儿子8岁,女儿6岁。在联合国实习的同时,曹頔还是一名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硕士在读生,孩子们跟着她来到纽约上学。不难想象,一位年轻的妈妈,在美国读着研究生,带着两个未满10岁的孩子,进入联合国实习,这种经历会是如何艰难而具有挑战性。每天,曹頔的时间要分割成不同的三份:一份给学业、一份给孩子、一份给工作。在普通人看来,很多年前,她完全可以在国内舒舒服服地做一名新闻工作者,不用漂洋过海到美国读研究生;在美国读研之后,她也完全可以做等着哥伦比亚大学给她安排实习岗位,不用这么拼命去打拼……然而,命运是自己的,曹頔就想在不断的折腾中,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在不断的挑战中,让自己迅速成长壮大;在这种社会工作中,让自己更加完美。或许,她也想给孩子树立一个完美的榜样。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社会工作者的概念:社会工作者 Social worker,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简单说来,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层层考验之后,顺利入选联合国实习生据悉,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学生,学校是可以分配实习的。但是曹頔选择了自己去找实习单位,因为自己找来的实习工作,应该更符合她的兴趣和品位,也更加具有挑战性。通过一段时间的挑选,曹頔最终看中了联合国的实习工作,并提交了实习申请。其实,每年联合国总部都会面对社会和学校招聘上千名的实习生,这些实习生有一定的门槛限制:按联合国的一贯作风,实习生是没有工资的。联合国实习生的录取比例非常低,一般情况下,只有5%-6%左右的人能进入面试,然后在从中选择1%,属于百里挑一的那种。联合国实习生要求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应聘者需要懂得多国语言。就以上三个条件,估计大部分人就被排除在外了。然而,上天眷顾,曹頔顺利入选。第一轮面试,因为距离的关系,一位领导采取了视频的形式。初试通过后,另一位领导面对面对她进行了复试,毫无疑问,她也顺利通过。许多学生可能是出于好奇,才进入联合国实习,他们的目的可能是为了给简历增光添彩,而曹頔的初衷却并非如此。过去十几年时间,她一直在新闻一线工作,对中国社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联合国实习,可以帮助她进一步了解国际公共政策层面的情况,让她看到世界的格局正在被快速重组,这为改变一些国家贫穷和不平等的现状提供了希望和机会。而通过与草根民间组织合作,曹頔也将更清楚地了解当地的实际需求,从而切实有效地推动某些事情向好的方向改变。在联合国实习压力大、工作忙、但是收获大在联合国总部,几乎每个部门都有实习生,大家的工作都不一样。这既和部门有关,也与个人特长有关。进入联合国之后,曹頔有幸认识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而所谓同事,他们也很少聚在一起,大多数时候,他们都被散落在世界各地,忙各种各样的工作,网络视频成为大家最主要的交流方式。实习期间,曹頔经常在深夜与远在中国或伦敦的同事开会。而去年联合国大会期间,她每天都忙得不行不行,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周末也完全没有休息的时间。那段时间,她整个生物钟被彻底打乱,整整两周都睡不着觉。而她所在的部门——可持续发展行动(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ction Campaign)组,是一项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起的特别倡议,旨在鼓励并帮助全世界人民采取行动支持各国政府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她主要负责这17项目标在私营领域、民间组织以及青少年中的推广与合作。而在17项目标中,曹頔最关注的一个便是消除贫穷。可能跟她个人的从业经历和所见所闻有关系,在她心中,她始终认为贫穷是一切不平等的根源,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收集中国脆弱人群的故事——这是曹頔进联合国被交予的一项带有调查性质的重要工作。为了将这项调查工作做得更漂亮,曹頔走访了广东几处城市,采访了包括:残障人士、低收入人群、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并将他们的故事和照片整理成集,在2015年联合国大会上进行了展示。曹頔的另一项工作——更新部门多个社交媒体账户。这个工作比较日常,但是绝对不轻松,因为除了每天要发几十条原创内容之外,她还要时刻关注相关新闻并与受众群体进行互动。在发出每条内容前,她都要对文字表述和配图进行反复的检查,每条都要改个差不多四五遍,将错误降到最低,从不允许出一丁点差错。当然,可持续发展行动组的工作远远不止这些,还包括构建利益攸关方及全球公民网络,利用前沿科技和大数据开展创新的沟通传播,以及收集关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执行数据、成果和反馈。所有这些工作中,经常要用到各种科技手段,曹頔在此期间接触到了VR电影拍摄。在2015年达沃斯论坛上,潘基文和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观看了《锡德拉的云彩》(Clouds Over Sidra)。这部VR电影联合国与好莱坞合制的虚拟现实(VR) 影片。透过VR眼镜,观众置身于虚拟的约旦难民营或利比里亚埃博拉病毒的幸存者之中。电影旨在将弱势人群的真实经历呈现给决策者与全球公众,引发人们更深切的思考和理解。除此之外,曹頔经常参加与可持续发展计划有关的各式会议,包括联大。能见到潘基文秘书长、本届联大主席莫恩斯·吕克托夫特,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及其他联合国高官。由于经常会接触各国高官,部门之间关系又较为复杂,谨言慎行是必须学会的。后记:那段时间,曹頔除了在联合国实习的三天,每周剩余的两天还要上课。学校的教授们还会经常翻阅她的实习日志,在课堂上作为案例展开讨论:如何使社会工作者在国际政策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本着对实习工作的热情,本着对中国脆弱人群的关怀,本着对生活的希望,曹頔将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家庭兼顾的井井有条。目前,她已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正忙着完成自己的写作计划。忙完这段时间之后,曹頔打算回国,把这期间学到的东西用在自己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中。或许有一天,你会在联合国的中国代表处见到这位伟大的社会工作者,这位伟大的妈妈。
[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