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校的一些感慨

首先说句题外话:这是一篇旧的文章,但是也是我的心声。最近在选校,心里各种苦,有的时候家长总想删一个普通学校,增加一个冲刺学校,但是在这一删一补之间录取的可能性不知道降了多少个百分比。有的时候我对自己说,道理说明白了,决定权是在家庭的。但是当最终拿到一份心里明知没有什么录取可能性的名单时,每一年3.10各种叹气仿佛就在耳畔,那一刻你说实在不行那个一般的学校也可以考虑,但是那一刻,一般的学校早就招满了,这份工作做得越久反而越感慨,任何竞争,不论是对于少年的还是对于成年人,都是那么的现实并且赤裸裸,竞争它不怕伤害任何一个怀揣美好希望的人而来一个迎头一击,此时的挑剔也许是为了增加多一些机会,但事实恰恰是丢掉了更多的机会。我不喜欢唠唠叨叨像是在兜售什么,但是我的同事说多唠叨一句其实是负责任的表现。哈哈,其实列出一个闪闪发光的牛校名单非常容易,可是,不去考量竞争的惨烈,不去客观评估一个孩子的竞争力,那么,顾问的价值就失去了一半。愿每个孩子都终成所愿~

嘿嘿,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我不得不说说选校了,因为我发现,这是最近最最困扰我的问题。关于选校,我向来是很自信的,因为Nancy留学至今没有遇到学生转学的情况。也就是说,我们推荐学生入读的学校,至今为止,还没有出现学生不满意、中途要求转学的情况。当然,结果很不错,过程很纠结。在今年选校的过程中,我总是会听到这样的声音:“Nancy,我们最看重的是要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还是前30的最适合!”“Nancy,我们觉得新英格兰地区是文化发达地区,一定要选那里的!”“Nancy,我们孩子一定不能去边远地区,交通太不发达了!“ “Nancy,我们一定不能去农村!”“Nancy,你一定要帮我们选择伙食很好、宿舍环境不潮湿的学校呀!”嘿嘿,听到这些想法之后,我经常觉得有些无从下手。我想,很可能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所以在有些时候会对申请家庭有些误导吧。而这些误导,有时候会让我们的选择受到限制,错失了很多看起来不错的机会。其实这是最遗憾的。
首先,我想和大家聊聊:什么是好学校?我去过了美国大约100多所学校,曾经认真数过:包括寄宿,走读,混校,单校,有城里的,也有山里的。很多学校可能一年要去大约3到5次。这些学校有差别吗?我想是真的有。但是这个差别,我感觉更多是大类上的差别,而不是小类内的差距。
在我心中,可以最简单地将美国私立高中学校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可以叫“超牛学校”,如下几所:Phillips Exeter,Phillips Andover,Choate Rosemary Hall,St. Paul’s School,Groton School,Milton Academy,Hotchkiss School,这类学校基本的一个原则就是:培养全面发展而非书呆子型想要改造世界的学霸。不论是否能够成功吧,它们的理想目标是这样的。所以,申请这些学校对学生大部分来说都需要有深度,这个深度,其实更多的是成熟度。不论你是外向活泼还是内向深沉型,你需要很成熟。对于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甚至对于生命为了啥都得有一些差不多成型的理解。进来学校,不需要学校如何来塑造学生,而多半是学生自我塑造。英雄相见,牛孩儿扎堆,然后一起碰撞一下小火花就差不多奔赴各个领域去为人类社会发展做贡献了。所以这些学校一般盛产领袖。虽然不能每一个都培养成总统吧,但是总是抱着选未来总统的心理在招生。所以申请难度比较大,说得俗一些,托福110 ,ssat95% 是入门分数。除此之外,学生还得自信活泼,外向大方,三观笔直,兴趣广泛,考得了高分,玩得了极限。必要时候,还得“你好我好运气好”,甚至候选者父母洁白的牙齿,都得作为一个考量因素,因为他们会觉得,“牙好胃口就好”。嘿嘿,健康的家庭都得拥有一口好牙。
第二类可以叫做“小牛学校”,如下学校Middlesex School,Concord Academy,Loomis Chaffee School,Episcopal High School,St. Andrew’s School,Peddie School,Blair Academy,Deerfield Academy,Lawrenceville School,St. George’s School,St. Mark’s School,The Taft School,The Hill School,可能还有几所,我一时疏忽没有写进来。这类学校,其实没有所谓的“你比我好,我比你差”一说,基本一个水平,只是小方面的风格不同。做一个拟人的说明,就是性格不同而已,但绝对也都是有趣的人,不分好坏。例如Concord更加狂野文艺,Episcopal更加端庄正直,Blair更加高冷孤傲,Loomis更加阳光率直而已。这些学校虽然不是为了培养总统,但也都根正苗红自我感觉良好,奔着培养精英而去。加上地理位置好,规模适中,活动丰富,各项指标不高不低刚刚好,成为大家热烈追捧的对象,最近几年的录取难度不比大牛学校低多少,有的时候一个不高兴,录取要求比大牛学校还要高。所以,这些学校的申请也基本是要求TOFEL105 , SSAT90% 。更重要的是,这些学校绞尽脑汁选择自信满满的学生,但是这个自信,不是那种所谓 “姐姐我拼了,不信我比不过你,不就是分儿嘛,我考” 的自信,而是 “哎呦他真不错,成绩这么好,我的就一般,不过没事啦,我们来说说运动吧” 的自信。我想,同样是自信,殊死一搏的自信和根本不屑于一比的自信,还是有些不同的。而这种自信,有时是基于从小的生活经历、家庭的培养理念、父母的施压减压等各方面的因素造就的,想要短时间速成实属不易。所以,这类学校我认为可以把申请难度归入和第一类一个级别,只是这类学校的录取对运气的依赖度低一些而已。
第三类学校可以叫做“好学校”。这个“好”,我认为是对于正常出色积极努力可爱少年,能够在他们高中求学阶段,为他们提供一个有利有趣学习环境的“好”。打个比方,虽不是名门望族,但也都是端庄人家。这类学校更多是培养学生在正常人类生活角度能够成为一个有能力获得幸福生活的人。这类学校数量比较多,我只选择部分代表学校罗列。例如Brooks School, Tabor Academy, Westtown School, Northfield Mountain Hermon, Mercersburg Academy, Cranbrook School, Lake Forest Academy这类学校我认为最大的特点在于,不仅限于东西海岸,全美范围内差别不大,例如东有Brooks, 西有Stevenson, 中有Cranbrook, 南有Hockaday.这几个学校拆开了看各类数据都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只是你比我多个游泳池,我比你多个小山丘而已,学术方面你的学生升入纽约大学的多,我的学生升入华盛顿大学的多,真心没啥好与不好。但是这类学校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本身没有差别,但申请难度千差万别。例如Brooks去年收到的中国学生申请是340份,Stevenson是260份,Cranbrook是180份,而Hockday是140份,更别说远在田纳西州的Baylor了,Baylor只有86份申请。同样是招收5-10个学生,录取率大家用计算机算算自然心中有数了。可是在申请中,家长最纠结的也就是这个部分,例如大家会觉得Baylor太偏远,而Brooks好繁华,可是不得不说,他们两个都在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小山村里,哪有繁华偏远之分啊。当然,这类学校由于数目较多,风格也就迥异一些,例如有的学校人数多,有的学校人数少,按照我个人喜好而言,小学校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因为一般而言,申请这个水平学校的学生是可塑性最强的一批学生,也许他们的语言成绩不是最强的,但是学习能力基本不差。有的可能害羞,但是内心的热情往往波涛汹涌,所以选择这类学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开阔思路,千万不要限制死了说“不要xx, 不要xx,不要xx”,因为这些学生都还没有定性,何不尝试一下呢,也许就有新的发展。而我认为,这类型的学生高中阶段最有价值的成长是关于自信心的成长,因为之前在中国学校他们往往不是最优秀、最突出的那一个,但是他们往往又有成为最突出、最优秀的潜力,所以升入美国中学,关键是要让他们在这里获得自信,意识到自己真的是有成为最优秀的潜力,所以,小规模的学校能够让他受到更多关注,中部南部民风纯朴,学生不觉得人情淡漠,往往能够如春雨滋润的小花朵长得格外欣欣向荣,这样,人生境遇可能就扭转了,至此成为一个热情开朗奔放的好少年,申请大学来个三级跳,直奔藤校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所以,这类学校Brooks和Baylor甚至田纳西的Webb没啥差别,不是说Brooks不好,正是因为好,申请难度大,都快赶超一二类了,可是同等级的Baylor申请难度就小一些,为啥不给自己一个来好学校的机会呢?哈哈~ 但愿我解释清楚了,别大家看了都说好吧我们选择Brooks和Tabor,那我这码字算是白码了。
最后说说第四类学校,我认为可以叫做“野鸡学校”。这个名字不好听,但是学校往往很具有诱惑性。这类学校,我可以自信的说,他们绝对不会出现在Nancy团队的选校名单上。但是他们往往出现在各类所谓排名的榜单上。地理位置往往都是新英格兰地区,学校名称往往读起来朗朗上口,各种信息往往全面多元,基本都有中文信息了。具体名字我不说了,但是,总有家长拿着名单对我说:Nancy,你看这个学校多好,看到名字的一刻总有一种不想再干了的冲动,觉得为啥子不能有业界良心,不要再推广这些学校了啊。其实识别的方式非常简单,话说有一个神奇的网站叫做百度,百度有个神奇的功能叫做知道,大家只要辛苦一下点点鼠标也就明了了。
好吧,就打字到这里吧,嘿嘿,我其实还憋着满肚子的话,想说说什么是好学生。但是今天有点手抽筋,改天再说吧。总之,亲爱的孩子们,尤其是亲爱的家长们,其实一个专业的顾问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选校。他们对于学校的了解有的时候不是数据能说明的,例如一个家长将我的选校名单里Kent换成了Tabor,看起来是同等级调整,但是实际上申请难度分分钟增加了10个百分比啊,我胆战心惊同意了,但是我真心想说,不能获得录取的苦闷和去不了大牛学校的苦闷相比,不是很有必要哈。嘿嘿~ 祝福大家好运,Nancy团队会鼓励自己毫不偷懒,坚持不懈,苦口婆心,一再交流和大家一起选校的,本着给出专业建议、尊重家庭选择的最高原则,成为大家选校路上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