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讲座回顾】从韦伯到韦尔斯利,我为什么没有选择哈佛?

10月17日晚上七点,我们有幸邀请到韦尔斯利大学大二在读学霸Amy,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与大家分享了美国大学的申请关键和择校原则,以及被拿来和哈佛大学做比较的韦尔斯利大学,究竟有哪些独特的学习和生活体验?

为大家整理了本次讲座的精华内容,供大家回顾学习。
【嘉宾介绍】
Amy Jin ,小学初中就读深圳实验中学,高一就读深国交,10申10 入读加州The Webb Schools(韦伯中学),现就读Wellesley College(韦尔斯利大学)。在男子高尔夫一队比赛两年后创建女子高尔夫一队并担任队长,参与舞蹈队、义工慈善服务;大学延续高尔夫一队,参与拉丁舞比赛、国际学生组织、时尚组织;曾在国信证券、招商证券、腾讯实习。
Part 1 美本申请中的关键小技巧
申请前的分析定位
1)了解往届录取去向
往届录取去向这一点,只要搜索“matriculation”就可以在学校网站上查到记录,虽然显示的信息不会很具体,但其中哪所学校录取多少人这样类似的数据已经足够了。
以我们韦伯高中举例,我当时申请前做的research显示,成绩大概在10%以前的学生可以进入美国排名前二十的大学,20%以前的大概可以进入排名前五十的大学。像这样找规律你可以做一些对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有帮助的统计。
2)分析Top10
分析排名前十的学生在GPA成绩如何、选修了哪些课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获得了哪些奖项等等数据或指标,以此来对应和调整自己的准备。
3)分析自己所在的位置
很多学校都不会公开学生的排名,但实际上你能大概了解自己的GPA水平和位置。申请的时候可以根据往届排名与自己相当的学生做一个比较,看看自己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或者找到你想去大学,看看去年有哪些人申请,对比他们的指标后,看自己是否能达到这个等级。
我的择校准则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考虑,希望我的事例能给大家一个参考。建议大家在做决定的时候,真的可以像我这样,先列出三个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标准,然后根据这个标准来选择、分析,有利于在申请的时候做出更好的决定。
1)地理位置
我当年主要纠结是去韦尔斯利还是康奈尔。这两所学校都非常好,但是也非常不同。Wellesley位于距离波士顿市中心三十分钟左右的小郊区,康奈尔位于距离纽约市中心四个小时车程的小城市。
对我个人来说,我偏爱热闹、离市中心近的大城市,当时我选择Wellesley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喜欢波士顿,所以地理位置基本上决定了我的择校。
2)教育环境
小班教学是Wellesley文理学院的强项。这一点跟我高中的教学比较像,美高的课堂一般只有10-20个学生,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很亲近,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也比较强。而我刚好比较喜欢文理学院这种教学方式。
3)校友关系
Wellesley的校友关系很好。在我刚刚被录取的时候,我收到了来自面试申请中校友对我的恭喜,当时就让我感受到了学校相互之间很关心。当然本地也有很多聚会,加上可能是女校的原因,大家也都非常团结友爱。
Part 2 顶级文理学院的独特体验
与麻省理工的学习差异
从入学到现在大二,我越来越喜欢我们学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在Wellesley这一所学校感受到了多所学校的文化。
我们可以和MIT、Babson、Olin等附近的商学院、理工院校做一些互相上课的program,这一点让我对不同学校的文化得到了更多深入地认识与了解。
比如我今年主要在MIT上课、做research,所以我一周的一大半时间都在这边,这种方式让我能够对比文理学院和MIT的不同。
总的来说,Wellesley像家一样,所以我们同学之间常说“wellesley bubble”:也就是我们生活在卫斯理的“小泡泡”里面,大家都非常有爱、互帮互助,但这是没有走入真正的社会、很理想主义的一种状态。MIT则很不一样,在这里你会非常有现实感,他们具有真正的大校风范。
1)课堂环境
Wellesley是小班教学的方式;MIT大概是100-200人的大教室。Wellesley很多课都是以discussion为主,你跟同学有很多发言环节;MIT主要是lecture,你被灌输的比较多。同时Wellesley的课普遍上理论性较强,实际性没那么强调;而MIT的课种类繁多,且对职业的针对性要强一些。拿Computer Science举例,Wellesley可能只有一些比较基础的电脑课,MIT的课程则会涉及很多针对相关工作问题。当然,我们可以到MIT去上这些课。
2)教授
我非常喜欢Wellesley的教授,最近他们还被评为了best professor。
每次给他们发E-mail,教授都会在一个小时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回复你,而且他们跟学生交流的语气很随和。这让人觉得,当自己发了一封重要的邮件后,教授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回复你,在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你真的会感觉到自己得到了关心与爱护。
MIT的教授相对比较正式,他们会非常注重他们的研究,当然这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不好,反而很有帮助,因为教授的专注度会督促学生做一些专业相关的research。
3)校友关系
前面我也提到过Wellesley的校友关系,这个暑期课程,更是让我深切体会到了来自校友们的关爱。因为我刚刚对硅谷的科技公司感兴趣,我想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所以我在LinkedIn等网络渠道e-mail联系了大概十个校友。当时我并不清楚这会多有效,最后我却收到五六个人的回复!我被邀请去她们公司参观、喝咖啡聊一聊······
所以我见到了这些在硅谷工作的校友,听了她们的故事分享,很受启发。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因为他们抽出自己的工作或休息时间,只是为了给不认识的学妹热心分享职业或者行业经验!
在MIT,因为我呆的时间不算长,所以这一点我还没有开始领会。
但是我参加过MIT的招聘活动,当时学校大概来了上百家公司,都是诸如谷歌、苹果这样的大公司。我觉得MIT这个机会 非常好,因为他们能够吸引很多让人感兴趣的科技公司和理工科公司,也让学生们能有与大公司聊天、递简历的机会。
个人素质的培养
美国人喜欢领导力、体育和各种兴趣活动,这样的话估计大家都听厌了,但是我必须再强调一下,这些真的非常重要!因为这不仅是申请美国学校的一个必考素质,也能帮助你快速融入美国人的生活。以下是我在这些方面的准备与成绩,希望可以启发到大家。
1)领导力
我参加了学校的国际生组织,主要是给国际生或者国际文化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们主要的活动是开学前带新生(主要是国际生)做一个破冰活动,我们会提前一星期做领导力的培训,以便如何带领新生更好地融入美国文化。
另一个活动是一年一度的culture show(文化节),针对各国文化组织学生做一些fashion show,比如来自世界各地的每个人穿上本民族的服装或者通过跳舞、打鼓等方式来展示自己。
2)体育
我从高中就开始打高尔夫,之前跟男生打了两年,因为我们高中没有女子队,所以后来我倡议学校开启了女子高尔夫球队。到大学后联系了学校的教练,他测试过我的水平后让我呆在了team上,然后我就继续开始了每天的高尔夫生活。
我在学校的主要课余时间都贡献在高尔夫球上面,因为这个体育活动很占时间。
每天大概训练两个小时,周末还有机会到别的大学(比如NIU、威廉姆斯、阿穆赫斯特等各种文理学院)附近与球场的同学打比赛,你可以认识很多其他学校的学生,跟他们边比赛边聊天的过程中,你能够感受到其他学校的生活与文化,这非常很有意义。
3)文艺
我参加了MIT和Wellesley的联谊交谊舞队,有学习交谊舞、拉丁舞。记得当时我大概只跳了两个月,就有一些给不同等级的同学比赛的机会,你可以穿上美丽的服装,在dance hall进行比赛和晋级。我觉得美国这一点比较好,无论你的舞蹈(也不仅限于舞蹈)在哪一个层次,你都有机会参加比赛来展示自己,这让人非常有干劲,还能提升自信与交际能力。
Part 3 现场互动答疑总结
1.请问文理学院和MIT这种综合大学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Amy:文理学院比较注重基础教育,对职业的针对性没有那么强;而MIT我觉得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专业性很强,针对就业方面需求的课程比较多。详细的差异对比也可参考我上面提到的三点。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你还没有确定自己要学什么专业的时候,文理学院说不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因为你可以多方面地吸收不同的课程。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当时不知道学什么,所以就上很多课,最后通过课程来对比感觉出我喜欢和不喜欢的。
2. 请问你在Wellesley修什么专业? Wellesley的强项是什么? Wellesley和MIT互通选课,学历有联系吗?你高中时共修了几科AP?
Amy:我现在大二还没有确定专业,但是我准备修读media art and science(新媒体艺术科技),是一个艺术与科技、与电子相结合的专业。Wellesley比较强的专业应该是政治、心理、经济和艺术史这几个版块。我们和MIT在有一些专业的学历上是有联系的。
比如我们有一个需要读五年、有关工程方面的专业,就可以拿两个学校的学历。还有建筑这个专业,我们学校没有太多课,它是和MIT合并的一个专业。我高中修了8门AP。每个高中学校的制度都不太一样,我们韦伯中学是高三才能修AP,所以我是高三修了4门,高四修了4门。
3. 请问你在申请时的GPA/SAT/TOFFL成绩是怎样的?大约是多少分才可以申请到韦尔斯利大学这一类,不计活动那一部分的话?
Amy:我申请的时候,GPA大概在全校第五的位置,SAT是2200多,托福是114,这些都是我的硬性指标。Wellesley的录取标准我不是很确定,但是我猜测SAT大概在2100-2200,托福在100-110。当然Wellesley还很看重其他方面的因素,加上从国内申请还是国外申请也不一样,所以家长要考虑的因素需要综合起来。
4. Wellesley什么时候需要确定专业方向吗?学校有哪些方面的指导?
Amy:Wellesley要求学生在大二下学期结束前确定专业。指导方面,学校都会有自己的advisor(想必其他学校也有),其次还有一个职业导向中心,你可以去跟他们沟通咨询。当然你还可以跟课程教授聊天,他们也可以给你很多方面的指导。而我主要是通过参与很多不同的课程,来进一步了解和筛选自己的喜好。
5.根据你的留学经验,哪个年龄阶段出去比较合适?
Amy:我个人觉得在国内读完初中以后,去美国上一个完整的高中(9申9)是比较合适的。我当年申请美高的时候有一点匆忙,10年级才开始读。虽然说这个经历也不错,但是从9年级开始读,一开始就和大家融入得更好一点,这样一个完整的体验会更好。而10年级作为插班生会有一点点劣势。
6.对于有出国打算的孩子,在英语、学术、活动等方面需要做哪些自主学习的准备工作?
Amy:学术方面,各个年龄段不一样,但是针对考试和语言类的硬性指标方面,一定要做好充实的基础。课外活动方面,一定要有一两个拿得出手的东西,不论是文艺还是体育,一定要表现出你的坚持和独特性。
7. 你高中是在加州的韦伯中学读的书,为什么大学要选择东部的学校?你现在就读的大学哪些特质吸引了你?
Amy:我高中在洛杉矶就读,我非常喜欢加州,我现在大学在东部,也经常会想念加州。但是我觉得就应该趁年轻去感受一下美国东西海岸的文化。我也的确感受到这两个地方很不一样:加州非常随和、阳光明媚,每天都很开心;东部则四季分明,比较传统、有历史感。其实当时申请高中的时候,我也填了很多美国东部学校,因为东部高中多。但录取我的学校中比较好的都是西部的,所以当时也算是不经意去了西部。还有我个人觉得Wellesley很大一个特点就是让人很有归属感,同学们们大多都很温暖有爱,在学校不会感觉不开心。
8. 你在申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的?在国外留学后你有哪些收获?如果再让你选择一次,你会留在国内还是国外?
Amy:我在申请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和打击,就是我当时第一轮申请ED(Early Decision提前决定录取)的时候没有被录取。
因为申请ED没有录,要写第二轮文章的时候,我就开始反思第一轮的文章为什么没有写好。仔细分析之前的文章,发现自己写的并不是很打动人,所以开始真正寻找如何打动自己与他人的环节,把它放进主文书里。这样的反思和状态调整反而对我之后的申请很有帮助。留学后我最大的收获,我认为是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成长。不仅领导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体育爱好与丰富的课余生活也让我变得更加阳光自信。所以我妈妈经常开玩笑说我到了国外以后变得“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可爱的赞美。的确是这样,在美国,我每天都更加开心,如果让我选择国内国外,我会选择来美国读书。
9. 如何克服文化差异,更好的适应国外的生活与教育体系?怎样在中西文化中找到自己的身份定位?
Amy:不得不承认,国内外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当时帮助我过渡的一个方式是参加夏校。这样能提前了解美国文化,也帮助你做出选择,之后慢慢地融入美国生活。另一个就是自己要有一个开放的眼界和心态,要学会接纳各种文化。美国人非常外向,如果你愿意接受它,你会很容易融入他们的生活。
教育方面,我觉得自学很有必要。因为美国人的课堂讨论很多,真正能让你吸收到知识,就需要你自己在课外多做一些学习与提升。对于身份定位,在文化认知上我觉得自己是一半中国一半美国。中国文化当然要继续学习不落下,我在学校可以上中文课,比如红楼梦的鉴赏等等。学好中文和国学也能让自己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其他语言。
更多精彩学霸讲座,请关注新足迹:http://www.xinzuji.com/article/1001.html/?cid=6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