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被动到主动渴望,她最终踏进第一女校Emma Willard
毕业学校:上海德闳学校
申请年级:9年级
TOEFL: 106 SSAT: 2241
录取学校:Emma Willard School
学生成长篇
我决定申请美高,是因为本已经有未来去美国大学读书的想法,我们家都觉得提前去美国读高中可以让我更适应。我们做了一些调查,我很喜欢留学生们独立的品质,所以我决定申请美高。当时,我期待自己可以在美高发展独立、成熟、自信和自律这些品质。
而申请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激烈,累人!
我记得在准备文书的那半年,我写了好多种文书,改了无数遍稿。我还需要不停的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准备标化考试时,我把所有的假期时间都用在了标化上。另外,为了拿到好的学校成绩,我还不能放下学校的课业。此外,还有面试训练、礼仪训练……各种上不完的课,多到溢出脑子的新知识和做不完的作业都仿佛是一块块磨刀石,而我就像是一把又锈又钝的刀,在申请的过程中被缓缓的磨掉刀身的铁锈和迟钝,艰难的蜕变成利刃,以此为将来的美高学习以及大学和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申请过程、很难、很累,但结果苦尽甘来;受过的肉体的疲劳,实际上为我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感谢那个努力的自己!
访校的意义
访校很有意义!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学校的见解肯定不一样。另外,在浏览学校材料时我们脑补的会和实际有差距,还有很多东西也是我们在资料中查不到的。总之,我们一定要眼见为实,有自己对学校的判断!记得访校时,我去了一所之前很喜欢的学校,但到了那里我才发现它的校风不是很适合我。而我本来没有什么感觉的学校,在访校时我却对它一见钟情!
访校也让我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产生改变,让我更有批判性。之前的我会轻易相信一些片面的学校信息,但访校后我会收集多元化的信息并自己综合做出判断。我对申请的心态也有所变化,原先我知道申请竞争激烈,却不了解激烈程度。但在访校期间,我遇到了很多申请者,他们也十分优秀、努力,我这才亲身体验到了竞争的激烈。于是我努力在每一场面试中做最真实、最好的自己。
另外,访校也提升了我对美高的认知,我发现美高和中国普通学校的最重要的区别,就是美高提供给学生资源,让他们自由利用,但中国高中会规定你要做什么,你没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情。所以在访校结束后我经常会问自己接下来想要什么?因为我想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利用好美高的这些资源。
我的改变
申请过程让我产生很多改变。申请的长,磨练了我的意志;申请的难,提高了我的主动竞争意识;面试的经历,让我的社会性智慧(读心能力,社交能力等)有所提升,我还因此体悟到了感恩。
我记得申请刚开始的那一段时间,我对申请还没什么概念,只是按照各种计划,按部就班的走流程,有时拖延症犯了还需要一点push才能让我前行。而到了申请后期,我可以更好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了。
申请初期我不是很积极主动,但后来在我更加清楚我想要什么的时候,我就会主动去争取。比如,我在学校建立飞盘社的时候,老师以各种理由拒绝我的申请。之后我就寻求了朋友、飞盘爱好者和家长们的帮助,与他们一起说服了老师,也为各种阻碍找到了解决方案。正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想要建成这个飞盘社,所以我就一定要做成它。
我还学会了感恩。申请让我更成熟,对周围的一切更敏锐,我能够察觉到了周围人对我的帮助和付出并对他们表示感谢。比如,Wilson老师陪我访校的时候,我发现他很耐心的事无巨细的把他所知道的对我有帮助的事情都告诉我;我的妈妈为了帮助我的申请,在百忙中抽出无数的时间去调查、研究申请这件事;我的爸爸工作也很忙,但他愿意偶尔扮个傻来逗我开心,也愿意以各种借口拉我出去,听我吐槽;我的导师Louisa很负责,总是认真的提醒我每一个deadline,对我也是倾囊相助……
这些事情都让我意识到,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也走不到今天。在此,我一定要说一句,谢谢你们!
家长感言篇
原先的我并不怎么了解美高申请,是一个小白家长。也正因为是小白,在有了陪伴孩子申请美高,看到女儿拿到她心仪的Emma Willard的offer的经历后,我才觉得有必要复盘一下一个小白家长是如何耽误了孩子,又如何在醒悟后陪着孩子一路申请到梦校的经历。天下没有不好的孩子,孩子没有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是因为你也不是别人家的家长。
接下来我就长话短说,讲讲几件我认为在申请中比较重要的事。
清晰的目标
你的家庭是什么时候决定去美高读书的?为什么去?我想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从小就计划让孩子将来去美国大学读书,以终为始,为孩子从小在各方面长线规划,在语言、特长和其他软实力上做准备,有目标性的准备越早越好。
2)孩子升入初中后,才考虑到是否能够给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才想着切换教育轨道。我家就是这类,Tracy在七年级暑假时的英语就是公立考试的英语水平,不擅于交流。
3)初中读到后半期,感觉孩子在体系内中考可能录取不到满意的高中,因而才想着还有其他教育资源和路径。
可能还有别的类型的家庭,但以上三种情况是我常常碰到的。第一种一般都是牛娃和牛妈,申请结果皆大欢喜。其他的两种情况就要看孩子的基础和申请的策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长的认知、选择和投入。
合适的团队
早一点找到匹配的美高申请机构,机构的理念和能力都很重要。美高申请是孩子、顾问、家长配合协作的过程,大家都要全力以赴才能申请到满意的结果。而这个选择的过程就需要家长和孩子多听、多问、多比较,不把某某平台浏览个遍,不参加几场讲座,不听听申请过美高家长的口碑,都不算入门。在这之后,再确定一个最适合的申请机构。
我们选择品优是觉得他们的理念和各有所长的团队会最大程度的帮到孩子和家庭。而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品优的团队在整个申请中,每一个合伙人都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最优势的能力在孩子申请的过程中输出给孩子,他们不仅能力强、敬业认真,最关键的是他们是从心底爱孩子们,并以孩子成长为中心。
正确的途径
标化、文书、面试、校内成绩、特长,一样都不能少。
如何成为一个美高需要的准学生?如何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这要经过孩子、顾问和家长三方充分探讨、挖掘和提炼总结,然后制定一个统一的、大家都认可的行动方案。
这里要提一下独具慧眼的Anson老师,他的眼睛像有X透视一样,看到了孩子的内在,找到最合适的方式锻炼孩子——“百老汇戏剧营”帮助Tracy打开了 羞涩的自己,在访校面试中看到Tracy的表现时,我们真的为孩子惊人的变化而感到欣喜。
另外,如果孩子有突出的特长,这对申请是最有利的。但如何呈现特长,如何将特长与目标学校联接,这些都要听顾问的专业意见。
全力以赴的执行过程
标化成绩是进入学校的第一个门槛,都说美高是立体的看孩子,那是在分数达到的情况下才立体全面的看孩子,分数没到,看的机会都没有。
Tracy在语言相对劣势的情况下,整个八年级休息日从来没有休息过,不是在去阅读班的路上就是去托福班的路上。她不停地和不同老师训练口语,大量输入和练习使她的语言有了很大的进步。Tracy每天不仅需要完成学校的课内功课还要完成标化准备,经常很晚才睡觉,这个过程需要孩子的毅力和家长的支持。
品优的顾问也是随时跟进,我感觉“班主任”Louisa老师和Eric老师都是不睡觉的,因为不管是夜里12点还是早晨6点,我们发过去的消息大部分都会被秒回,而且事无巨细,他们是品优的“及时雨”。而Tracy的文书也是被Eddie老师改了又改,千锤百炼。在面试、访校的路上听着Wilson老师一路上跟Tracy讲解,感觉Tracy就像是他的孩子,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信息都讲给孩子听,苦口婆心交代孩子怎么思考,怎么做。
而我们家长就把申请当作项目来管理,陪着孩子一路升级打怪,一个个销项,当好申请的项目助理。
310前夕别的家长和孩子都略有些焦虑,来找我们交流。我问Tracy难道不担心“全聚德”吗?她回答道:“不担心!因为品优是主流靠谱的机构,而我在品优里算正常的孩子,所以一定会拿到一个满意的offer!”我又问她在申请中觉得家长最重要的是做什么,Tracy说:“资源支持、心理鼓励、不要焦虑。”
一路走下来,我们要感谢的人太多,既有品优的老师们,培训机构的老师们,也有学校的老师们。没有这么多园丁们的呵护和帮助,Tracy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提升和蜕变。
当然最要谢谢的还是我的女儿Tracy,虽说没有申请到更高排名的学校,尽管你还会偷偷的刷网络小说,但谢谢你拥有追求梦想的勇敢和为此所做的努力与坚持,我们深深的为你而骄傲。我们也深信,对你而言美高只是一个开始。
品优线上讲座--美高女校专辑
与国内普遍的男女混校高中不同,美国历史悠久的单一性别学校仍在其中学教育里占据重要地位。而凭借在激发男女生潜能上的优势,男校、女校除了颇受美国精英家庭的青睐外,也越来越受到中国家庭的关注。
因而在本期的品优线上讲座中,我们特别将美高女校申请作为主题,不同于以往一组家庭式的分享,3名在今年拿到顶级女校录取offer的品优女孩将作为本场讲座的嘉宾,向大家分享她们申请背后的故事与经验。届时,品优学会创始人Anson老师和合伙人Irene老师还将解析她们申请的全过程,帮助中国家庭更深入地了解女校申请。
想要参与活动的家庭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品优学会微信,备注“线上讲座”,报名参与。
在女校专题讲座正式上线之前,我们还将陆陆续续推出女校的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家庭可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