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源源妈 2014-01-18 08:29:36

美东回顾

九天,六个城市,九个学校,从波士顿往南,经康州,特拉华州 ,宾州,弗吉尼亚州,到达华盛顿特区,面试学校包括Middlesex, Loomis Chaffee, Westminster, Miss Porter, Taft, Westover, Saint Andrew's, Episcopal High School。我们遇见了近二十位美高学生并与十几位老师交谈,还巧遇了四位家长。

这是学习之旅,与别人的交流,无一例外,发人深省。刚开始,我会为是否录取而寝食难安,后来,真的豁出去了,总不能白去一趟,该问的关于文化,关于教育,关于社区服务,好不容易找到了交流的人,最后三个学校,解剖自己解剖源的成长解剖中国,是痛苦的过程但自己好像明白了好多。
在Episcopal High,大胡子的助理招生主任不明白源的成熟,源的思想,也对家长将孩子送到万里之外学习有所疑问。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我从学习的目的、出国的目的,讲到为人的目的,为人母的使命是意识到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尽量满足孩子,尽量给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她探寻社会问题的答案,让她解答人生的秘密。我谈到源做的文化大革命的采访项目,谈到在国内企图查1900年后中国史料的困难,谈到中国人口众多,从孩子一出生就面临的竞争挑战。我尽量真实地面对自己面对中国,也谈到我认为东方和西方的文明正在走向融合,而这正是我孩子出国的意义所在。招生官是否认同,我不知道, 但我尽到了自己一个普通中国妈妈的解释义务。
在Hill,这是最可惜的一个学校,因为迟到四十分钟,我们失去了录取的可能,但无论是导游还是高级招生主任都让我学到很多。导游是十二年级的高个黑女孩,非常漂亮,箭步如飞, 我和源爸在后面跟得气喘嘘嘘。问她给讲入学的学弟学妹什么建议,她说,"生活要有计划性,与老师接近,让老师了解你。"与柱拐杖的高级招生主任交流,破冰的过程很难,因为她很不解,这么容易找的学校怎么会晚到那么久。诚恳道歉后,我从传统入话题,能坚持将传统交给孩子,但依然保持优异的大学录取率,这是什么秘诀,为何中国类似的项目推不下去。如何将传统与现实结合,如何阐释传统。之后,关于社区活动,诚恳请教如何公益,如何有创造力地公益,如何有智慧地公益。最后谈到融入,中国第三代留美孩子与前几代学生的不同。我们谈得很high,起码,这位老女人不再为迟到而生气。出来她还与源源开玩笑,说"今后你妈妈不会像以前一样溺爱你了,我把对待青年人的秘诀交给她了,她会知道怎么对待你。"人与人之间就是交流,利用有限的时间,得到自己想知道的信息,而学校里的老老师,总是悔人不倦的。
在Saint Andrew's,因为我在校园旅游过程中与做陶瓷的老师聊得很high,回到招办的时候老师要吃午饭了,明显心不在焉,我心里叹了口气,"好吧,女儿,妈妈为了你,拉伤口吧!",我说起了陪伴我七年的病痛,以及这些痛苦在源源的成长过程中起的影响。说的时候,我自己很难受,我的病对女儿的影响是我心中永远的痛,但我尽量积极乐观地诠释这一切。万事皆有因,如果从六岁起源源的成长中就是陪伴病痛中的母亲,她最爱的母亲,那对她心理层面上有多大影响,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她的人生选择,是否有一点的正面作用,如何把一个不好的事实转变成对她有用的契机。说的途中,源爸碰碰我的腿,让我恢复平静。黑人招生老师的眼里充满了理解。她自己也是母亲,母亲对母亲的倾诉是能引起共鸣的。第二天源就接到她的邮件,信中对源的肯定和赞誉使源信心百倍。
除了以上三个学校,其它每一个学校的交流我都可以说很多故事。其实,录取不录取,录取哪一所,在现在的意义不那么大了。经过这十天的洗礼,我和源都有很大的提高。源每天晚上到了酒店,无论多晚无论多累,一定做作业到深夜,而我,从第三天娇气的抱怨多多的小女人也变得更加坚强和容忍。
人生如旅途,如果申美高是我们命定必走的路,那么我们就走吧。老天在看着,九九八十一难,每难都有每难的意义,也许真经在路上。就像源爸说的,"申高的过程与结果一样重要。"

  • 回答于2014-07-11
    在源妈的身上再次诠释了什么是牛娃的背后必然有个牛妈的经典理论,谢谢源妈的分享。
  • Yan
    回答于2014-10-18
    了不起的妈妈,孩子成长的过程亦是父母家庭共同成长的历程。感谢源妈的分享,感动!感佩!
  • 回答于2015-01-24
    Great m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