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stover小记
之所以将westover放在最后,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可写的太多了我抓不了角度。
行前,谈到面试的各个学校,源爸对排名最后的westover情有独衷。但理念与现实差距有多大,这是我要弄明白的。 westover的时间约在中午,孩子们在吃饭,一位孩子热情地将我们带到招办。我们得到了详细的面试行程安排,我和源爸上AP物理课,源上英语课,之后是校园参观,最后是面试。从头到尾安排了四位中国同学和老师。这样的安排真是完全将学校摊开给我们看。 上AP物理我有点忐忑,30年没与物理有过关系何况英文。讲的是力学,各种力,两个定律,两道题,之后下课。非常简单清楚。陪我们的中国女孩说美国的理科课都讲得不深,但知识点全面,一个课学下来对这学科了解更透彻。而难的在作业和考试上,上课是保证所有人能听懂。换言之,教学大纲比国内科学。 给我们做导游的是十年级的cici和中文老师,cici的融入很好,看得出来,一路上不停有人跟她打招呼。而中文老师今年刚来,小巧漂亮的她原来在纽约州的公立学校,转来不久,对学校不熟。抓紧机会,我问了一系列教师管理的问题,对她的回答很满意。 她说很多老师在此执教很久,有一位已45年。大部分老师身肩两职,如代数和篮球,她是中文和生活。她的合同是一年一签,过了大考核是三年一签。她说昨夜所有老师在一起开会,将所有孩子的综合情况,包括各科成绩过了一遍,开了四个小时,开到深夜。 她的中文教室很可爱,富有中国文化气息。200多人的学校里有20多人学中文。她说他们程度不成像我说源学校里在学古文,这学期源选『京华烟云』,她说这在westover不行。但是能在万里之外的美国,有一个小角落放着孩子的原文化,还是让人欣慰的。 招办副主任很少见得说得很多,她说,让女孩在这四年内依然做女孩,不因为旁边有男孩而羞涩继而影响自己的表达,这非常重要。他们坚持女校的理念100年了,还保持到现在很不容易。她还认为文化的融合非常重要,每年它们从中国招两位,不会多不会少。今年他们从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分别招到学生。 陪我们上课的中国女孩来自源上过一年学的私立学校,因此我对这学校的学术要求和各科的难度有了判断。那孩子说,九年级给一年的时间适应,十年级忙很多,挑战最大的是英语和美国历史,理科基本国内初二学的在AP前够用。学校有要求各年级学生作业时间不超过一个上限,以保证孩子们的体育和课外活动。今年最棒的毕业生去了斯坦福,是韩国孩子。“她什么都很棒,学习,游泳,学生会。”源的校友向往地跟我们说。 无论在哪里,快乐最重要。这里,教育行家们保证了这一点。
[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