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bes新闻* 中国学生雇佣枪手代写大学申请

与家长们分享一篇本周Forbes的报道,阐述国内代写文书的严重现象。不仅对学生的长期发展规划没有一点好处,更导致学生出国后完全不适应国外学府的基本学术要求以及西方思维方式的恶劣现象。同时,西方学府也加强了对中国申请者的审核,只要发现有半点作假现象,立刻撤出申请的资格。普林斯顿大学的招生部门就是如此:一旦发现申请者利用中介(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的学生),立刻取消申请的权利。希望大家在选择教育培训/留学机构上也认真考虑。

点击此处阅读英文原稿
西方有多少所高校,中国就有多少教育咨询机构。对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说,能否取得成功就看针对的院校是哪些了。这些咨询机构都会信誓旦旦的向客户保证,一定能把你送进国外的名牌大学,每个机构都显得把握十足。
然而真正能维护机构声誉并证明他们所言不虚的,则是常春藤和各大名校寄来回的录取通知书数量有多少。所以通常来讲,这些机构为了达到目的都会“动用一切必要的手段”。
当所谓“编辑工作”开始出现时,我正在中国的一所大学里读研。对于身在中国的英语母语人士来说,这种工作真是随处可见。“一周就赚200美元!”这条招聘启事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我们的道德底线就值这个价钱。
学校的同学和以前做过代笔的枪手警告过我,这些寻找代笔的人都“不正常”,他们“根本没有道德标准”,但是这些警告终究没能敌过真金白银的诱惑。原来我们的道德标准也不是那么重要。我和我的一名同学还是通过广告联系上了雇主,她马上发给我们几篇文章做试笔,我们就这样忙了起来。
其中一篇文章的要求是这样的:“请描述一位对你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并说明你受到的影响是什么。(要求250字左右)。”而我拿到手的文章就像Google翻译出来的中文一样支离破碎:
“In everyone’s life there is always a place making you feel homelike and gives the sense of belonging, sometimes it is your home but sometimes it’s not, and there is always a person who shines like a star in your heart and inspires you to struggle hard along with his example of success. Here I want to share with you my “place” and my “person”.
文章大意: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个地方让你觉得像家一样,让你有归属感。这个地方也许就是你的家,也许是其他地方。每个人的生命中也总会有一个人,他在你的心里无比重要,他的事迹会鼓舞着你奋斗前行。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这个“地方”和这个“人”。
这篇文章满是陈词滥调,每段都会有这样的开头:“然而世事难料”或者“对妈妈来说,我就是她的一切”。等我看到最后,果然就看到了文章的中文版。
交给我的文章里还有一篇某位校长的推荐信,但内容被改得像清单一样:她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她连续4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她在去年的电视英语大赛上拿过奖;她在学校的新年庆典上表演过钢琴并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她是“班委会主席”,全班都以她为榜样;各种学校庆典上都有她的身影,等等。
想应聘枪手的不只有我们,10几个留学生都在联系这名雇主。其中一人因为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无名大学直接就被淘汰了。另外一人听说以后,就在自己的简历上把毕业院校改成了普林斯顿(其实他毕业的学校虽然名气不大但是质量一点也不差),还特意穿了一套西装去和雇主见面。后来他果然被选中了,随后一年里我们的酒钱都是他出的。
本文的另一位作者,尚恩,也是少数被选中的人之一。他埋头猛写着虚情假意的官样文章,报酬也源源不断的滚入他的银行账户里。大概写了90篇之后,他被迫放弃了。这时他刚刚代写了一份埃默里大学的入学申请,并收到了学校寄来的一封回信,信是这样说的:“招生负责人认为这名学生根本没有做过任何准备工作,而且连自己为什么要申请埃默里都搞不清楚。”尚恩对雇主说他想亲自跟这名学生谈一谈,了解一下她申请埃默里大学的真正动机。
他的建议引起了雇主的怀疑,或是不满,总之在连续几个月按时完成且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他再也没收到过任何一份代笔工作。
其实任何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不难看出,中国学生的入学申请英文太过完美,而且满是耀眼的荣誉。《高等教育年鉴》、《高教内刊》、《赫芬顿邮报》、《纽约时报》等众多媒体早就对这一现象做过深入报道,一家知名教育咨询机构在2010年出版的白皮书中表示,中国的大学申请中“90%的推荐信都是假的,70%的入学申请非学生本人所写,50%的高中成绩单都是伪造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有两个:一是高昂的学费,二是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很多中国学生家底殷实,而且父母为了送孩子进名牌大学可谓在所不惜。而名校毕业也确实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虽然美国院校在招生时不会因为本国学生要申请助学金就将其拒之门外,但是有能力自己解决费用问题的留学生显然更受青睐。
某家国外教育机构决定把鉴定中国学生的学术成绩划入自己的业务范围。伪造申请虽然会对高校造成很多问题,但是高校本身却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把所有的申请都研究一遍。因此,这家机构把学生的写作样本和面试视频编辑成了数据库,所有合作高校都可以在数据库里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该机构表示,各高校应该拒收中国学生的个人陈述和校方推荐信,因为这些东西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根本不存在。中国学生要找到一名知道怎样写推荐信的老师都很难,更别说让他用英文写了。中国人习惯动用关系来解决问题,不付出点好处(比如红包)就要老师写推荐信,在中国文化里是很奇怪的事。让学生自己写自荐信并由老师来签字,可能是更好更快的替代方案。
有教育人士称:“美国校方要求提供根本不存在的材料,当然就会收到假材料。而对中国学生而言,这样的要求也让他们进退两难:不提交这些材料,申请就不完整;提供假材料如果被发现,申请也会被拒绝。”
中国家长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份决心谁也改变不了。而投机取巧的现象短期内也不可能从中国文化中彻底消失。只要还有机会,中国家长就一定会送孩子去海外留学。只要还有可能,咨询机构一定会继续付费寻找外国人代笔。只要还有20出头游学海外的留学生想赚钱,也就一定会有人愿意充当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