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美高,从读书开始
这是我去年暑假写在博客(http://blog.sina.com.cn/tigergaosanshui)中的一篇文章,应张溪老师要求,转载到这里。有很多家长或同学,都问过我高申后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回想去年入学前,我认真做的唯一一件正经事,就是读书。其实,我和很多爱读书的大神比起来,差的很远。这篇文章只是给大家抛砖引玉,或提供一个思路。读书,没有局限,只要爱读,就好。
今年是我从小到大读书最多的一年了,主要是因为我在年初想明白了“我有多么无知”这个道理,觉得再不读书我就老了。从年初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和王小波的《三十而立》,再到今天上午刚刚读完的《瞬变》,读书让我收获太多了。曾经,我和同学去图书大厦,走在名著区林立的书架间,发现人家全读过,我是全没读过;知识可以让我飘飘然,但也可以在瞬间将我打入谷底。 今天想说几本我认为的好书,若是可以让好书传播开来,也算是做贡献了。 《哲学的慰藉》、《旅行的艺术》——阿兰·德波顿,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了几十本精装的“译文经典”,这些书怎么读怎么好,我从中收获颇丰。《哲学的慰藉》写了六位哲学家,作者通过剖析他们的思想来告诉我们,一切的犯难苦闷都可以从这些大师的智慧中寻找到慰藉。把作者的思想极端化之后,我发现人在这个世界上干的事儿都是为了找到慰藉——有人喜欢接触实在的东西,比如吃;还有人依靠精神层面的慰藉生活,比如一个目标或者理想。同时我还发现慰藉并不单一,寻求慰藉的方法也并不单一,由此我觉得所有爱情片中死去活来的场景都是那么可笑和无意义——得到快乐的方法就是谈恋爱?失恋了就要自杀?就不能通过别的途径寻求慰藉?《哲学的慰藉》这本书不单单提供了对哲学家思想独一无二的的解读,还引起人们对“慰藉”一词的重新思考。 《旅行的艺术》就是适合文艺青年的书了,其中不仅阐述了作者对旅行的看法,还有关于绘画、文学的思考。阿兰德波顿的书总能给我新的启发,也总能让我对固有事物重新思考。 《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特里·伊格尔顿 一年多前,爸爸从台湾带回了这本书,它是那时诚品书店销量最好的几本书之一。大陆是新星出版社出版的,我不知道翻译得怎么样,但台湾版并不难懂。这书是我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本书,不说***主义过去一百年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未必不值得我们去看一看。中国人写的马克思已经变形了,不如去看看西方人写的。不能说这书中说的就一定对,但这确实是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一扇窗。我拿书中所述和现今中国作比较,同时也拿着书中阐述的关于阶级等的理论与我身边的人和事儿进行比较,颇受启发,很有意思。 The Fault in Our Stars —— John Green 这本书是我逛iBook store时无意间发现的,它被《纽约时报》评为Bestseller。它首先吸引我的是封皮,似乎意味是讲述宇宙或人性的学术书籍;但慢慢读下来,才发现是个爱情故事。 我一向排斥爱情故事,因为我不认为爱情故事能反映出什么道理或者启发人的新思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上述关于慰藉的观点。但这本书很与众不同。我几乎每读五页就能找到一处“思想点”,可能是从主人公的对话中体现出,亦或是通过心理活动等。这些思想点很启发人,而且夹杂在流畅的故事情节中丝毫不显得冗长拖沓。或许作者的本意并非如此,但把思想夹杂在故事当中,同时还能保持可读性、趣味性,这是很不容易的。 我不觉得书中所述的是最伟大的爱情故事,但我确实觉得,这是一本相当伟大的关于爱情的书了。不像《情人》那些真正伟大的爱情小说一样扭曲和充满痛苦,作者以幽默快乐的叙事方法讲出故事并伴以“滴水式”的一个个思想点,不可谓不伟大。我本来想看看作者的其他书,但发现大多都是给青少年的、也是爱情相关的书;我看事情的角度常常诡异,对于这本书的好,我和同学们的理解也大相径庭;我不知这本书是确确实实地正如我刚分析的那样伟大——作者确实想通过爱情故事来带出他的思想——还是与市面上大多无脑作品一样、歪打正着碰巧有了一些“思想点”。这让我感到疑惑,于是也就停止了读作者其他著作的脚步。 前一阵在微信上看见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20本让人更有思想的书,链接如下。 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show?__biz=MjM5MTMwNTgwMA==&appmsgid=10001103&itemidx=1&sign=5d615d25b9f1e856d6c7cb2d64e6761d&scene=1&uin=MTkwMDM3MDE1&key=8f565514d7b68ef74cc41e65cd7fa7da29af527ca66fdb8933a9a2a22c68dfd3686887a35a420701a8655fce4cd08e2e6e25871eeabd9c086bfb878a84d7841375171f1aedb61cfde76913d2c1d5cc3653875821dd51676b032945aafb64c9f9bee953c3fe7e29c940996ebb69ffe2ec126bbc36e220b593aa75a811afa0dd5e&devicetype=iPhone+OS6.1.3&version=15000010&lang=zh_CN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经济类书籍,还有一些则是关于人生、政治,我只挑了一些中文译本拿回家读。今天上午,我刚刚读完《瞬变》,一本有些接近于励志类的图书,没有太大的信息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没有收获,只是觉得这种书完全可以速读,如果用超过5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读这本书,就几乎没什么太大意义了。当然,只是我的个人角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比三百多页的《瞬变》,只有区区一百多页的《华盛顿规则》,却花去了我三天时间。这本书不全是政治,还涉及大量历史,某种程度上说,比《瞬变》更远离了一些我们的这个时代,所以读起来比较吃力。也因为这本书信息量太大,所以我读起来很认真。具体关于《华盛顿规则》的感想,我想把它放到我以后关于历史的文章里去,今天先不说了。 这个世界上的书太多了,有的书给人们快乐,于是出现了漫画;有的书给人们刺激,于是出现了探险小说;有的书给人慰藉,于是出现了爱情小说。我希望,能出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书,这样人们就可以从它们那里找寻到到道路和方向,得到足以充实大脑的东西,得到让生活更有意义的东西。 写完这些话,我转过身,看着我那小书柜,只感到无比的幸福。 为了方便和大家交流,我注册了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少年Tiger漂流记”,希望能随时推送我的学习心得和感想,也尽力回答朋友们关于高申和美国学习的问题。您只要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少年Tiger漂流记”,就可以找到并关注。谢谢!
[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