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希腊,“学校”这个词,历史上来源于“闲暇”,是有钱有闲之人用来消磨时间用的。大约2000年前,罗马帝国中能读写的“书吏”——这个职业“肥缺”,多被有钱人家庭占着。它是当时社会的一个阶层。在早期基督教内部,书吏也大多是当地较富裕、受过教育的教会成员。由于那时还没有教堂(好比现在的学校这种集会场所),宗教活动往往在房子较大、能够容纳较多人的有钱人家里举行。
2019年10月,佩迪中学图书馆一角
图:老爹
其结果之一,便是“受过教育的精英基本都来自于城市的富裕家庭”,“在新的教育体系下,钱的多少成为决定一个男孩能否去上学并是否能因此获得显赫地位的重要原因。”“新学校在学费和其他花费上比起老式私塾也高出很多。……据统计,接受新式小学教育所需费用是接受旧式小学教育费用的两倍,而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则比从前同等情况贵四到五倍……新式教育变成了富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在留学领域,得到政府奖学金资助的人1905年为61%,1910年为32%,1925-1935年为19%,1942年为3%。“这意味着这一时期绝大多数赴海外留学的年轻人依靠的都是个人财力……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留学生都来自富裕家庭。1947年,我的国赴海外留学的人中有30%都来自商人家庭,27%来自特定专业领域从业者(律师、记者和工程师),而17%来自官员家庭。”而且,他们绝大部分来自于江苏、浙江和广东等非常西化、城市化的富裕地区。[1]

2019年10月,佩迪中学,足球场
图:老爹
至于现代,义务教育制度下,无非是国家,“替”我掏了这个钱。
有研究指出,2015年,我的国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14万元,文教娱乐占比约11%。2016年,以家庭教育产品月开支超过1000元为标准,在月收入1-1.5万元家庭中占比17%,1.5-2万元中占27%,2-3万元家庭中占37%,3万元以上中占49%。结论是:家庭月收入越高,教育支出额度越大。特别是随着家庭整体收入的提高,家庭对教育越发重视,聚焦于在家庭支出中的占比越来越高。[2] 索威尔说,“进步绝非唾手可得,亦非不需要付出代价”。

2019年3月,河南,嵩山
图:老爹
那是我通往世界的买路钱。有了钱,我才可能买得来去美高入学读书的门票。1.旧时指行人被强盗拦住被迫交出的财物。2.比喻车辆在公路上向关卡交付的费用(含诙谐意)。3.人死亡后向阎王爷缴纳的银钱。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打此路过,留下买路财。敢说半个不,管杀不管埋!.........................................................
[1]【美】易劳逸著、苑杰译,《家族、土地与祖先:近世中国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常与变》,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出版,2019年1月第1版,P372
[2]中国产业信息网.智研咨询集团:《2017-2022年中国留学服务行业深度调研及行业前景预测报告》.2019年5月25日.http://www.chyxx.com/research/201611/46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