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学院》初心:孩子如水,父母应以道理为容器
__
三尺讲台,七寸戒尺
国人的教育一直以让孩子“不敢”为准绳,否则就要打,就要骂。以至于后来的他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甚至在最需要“敢为天下先”的科研中,都“不敢”。
问题出在哪?
中国数千年沉淀形成的教育方式、观念早与如今这个时代不相契合。过去讲究尊师重道,以儒法为礼法,那是为巩固王权,现在,则需要思想自由、敢于挑战权威,不拘一格的国际人才。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其过程依靠的不仅仅是物质条件上的宽允,它更需要我们家长在意识形态上有所改变——孩子如水,父母应以道理为容器,去引导他们,去匡正他们,疏堵共治。
这即是我创办“家庭学院”的初心,我知道自己的这点微光不足道,可微光吸引微光,当更多的家长聚集到一起,一起交流、学习、探索、开拓,再去影响身边的人,最终的学院一定会形成一股思潮。
人才强国,需在教育理念上有所改变
而教育理念的改变,也一定最先从我们父母开始。
__
从事教育三十余年,未曾止步学习,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我非常喜欢《道德经》里的一句话: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原文意在告诫人应该具备水一样谦卑、不争,利万物从善的品质。但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深旨同样暗合如今的子女教育问题,孩子不仅心柔身弱,且性格、爱好的变化如水一般,让人捉摸不透。
孩子常常能问出很多我们从未想过,回答不了的问题,正是这份好奇与探索推着世界前进。
一代人胜过一代人,这样的规律似乎无法改变,从接受新鲜事物与对这个世界的思辨两个方面来看,我们家长不如孩子。
这些道理,家长们都懂,可当我们想要以此为目标去教育孩子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没有参考。于是乎,家长们便以最简单、可行的教育方法去“堵”,凡是对学习不利的事物,一律不允许孩子接触、了解,比如未成年人的性教育问题,恋爱问题,游戏问题等等。
我发现,很多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仍停留在,或者说,仍受固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里。孩子如水,如果我们用力击打水面,不但于水无功,自己反受其痛,这就是有些时候,我们越管孩子,他们却越不听话的原因所在。
而所谓治水治水,一味的堵,不是办法,且总有一天,江河会决堤,洪水会泛滥,叛逆由此而来,对于子女教育,我们还要学会怎么去“疏”。
疏的逻辑是引,不同家庭的孩子有不同的问题,他们的成长环境不一样,引导的方式方法自然也不同。一家有一家的问题,一家也有一家的长处,如果能够互相学习、借鉴,家庭学院便有了意义。有问题的家庭能在这里找到答案,曾收获过的家庭也可以在这里分享教育心得。
我们能够给到孩子最贵重的礼物
莫过于教给他们看清世界的方法与能分辨善恶是非的观念。
家庭教育是一场关于成长的修行,作为父母的我们,试着坐在家庭学院的院子里,去理解孩子如水,思考已有却不自知的家庭观念与家族精神,自己可以为他们筑一个什么样的容器?是性格如山涧潺静,亦或是胸怀似江海宽阔。
孩子走多远,我们要跟的上
孩子想多远,我们要帮得上
这就是家庭学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