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时代,给了孩子最好的,也给了他们最坏的!
__
我们经常会在地铁、公园、马路边上,听到父母这样对孩子的说教:爸爸妈妈小时候都吃不上这样的东西的,或者买不到这样的东西的。
我知道,家长的目的是想让孩子珍惜手里的食物、玩具,并能理解父母的不容易。
可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光靠告诉孩子“不容易”三个字完全是不够的。
因为在孩子的认知里,电视、冰箱、空调、高楼大厦,那些所有现代化,超级便利的设施,都是“自然”存在的,他们一出生,这些事物就在哪里。
他们无法理解没有这些东西的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更加不知道人类为了创造这个高度文明的、具有科技感的、秩序井然的世界付出了什么。
我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觉得挺有意思的,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说的是有这样一个爸爸,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懂得食物的来之不易,就跟孩子讲,自己小时候没什么东西可吃,只能去外面里挖一些能吃的草来充饥。
孩子听完后,反问爸爸:爸爸,你傻呀,你为什么不去超市里买泡面吃呀?”
在这个故事里,孩子并没有错,他们不知道“没有吃的”是个什么概念,他们理解不了“没有”。
__
我们总是把最好的,都给到孩子,这本身没有错,但当我们给予他们时,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
—用钱买来的
—那钱是怎么来的?
—工作挣来的
那好,到这里,就可以引导孩子,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去“工作”。
我们可以要求孩子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家务,在他们完成后,给予他们认可,再把他们想要的东西作为“报酬”给孩子。
在这样的意识引导下,孩子才能知道,自己如果想要一个什么东西,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从而学会珍惜。
时代的“局限”会影响孩子的认知,所以他们认为,在没有东西吃的情况下,可以去超市买泡面吃,这没问题,但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尝试去挣买泡面的钱。
__
有些人以为,物质是让人垮掉的主要因素,其实不对,让人垮掉的一定是一个人对于财富的认知,以及管理财富的能力。
但是,还是有很多父母不知道,他们受一些思潮的影响,认为现在的孩子不如父辈,是因为生活条件太好,是因为他们没有饿过,没有穷过,没有累过。
只要他们饿了、穷了、累了,他们的品质自然就会提升了,因此,市场上很多打着帮助孩子提升品质的训练营出现了,甚至把以这种方式教育孩子搞成了综艺节目,让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交换,互相体验一下对方的生活。
可是体验完了以后呢?我们会发现,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会把训练营、农村生活当成一种有趣,好玩,富有新鲜感的体验。之后,不会有一丝改变。
穷、苦、累是什么?是混乱的第三世界,而能改变一个人未来的,还是教育。
想要让孩子知道苦难,不一定要让他们体验苦难,苦难本身不会带给人什么,苦难只能带给人苦难。
能从容面对苦难的人,他们本身已经具备了吃苦的品质,我们只是用苦难来验证而已。
品质不是吃苦吃出来的,品质是教育出来的。真正见过世面的人,他能心安理得的享受最好的,也能从容面对最差的。
私属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