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丹读书会| 《爱的五种语言》: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商教育




01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也是伤人的利器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家庭之间的许多误解、隔阂、争吵,往往是忽略和不理解造成的。我们常常,在繁忙的日程和漫长的日子之间,把表达爱搁置一旁,当我们感到与我们关心的人脱节时,生活就变成了一个孤独的地方。我们常常,在爱过一段以后就开始对彼此直白粗暴起来,自以为这是不把爱人当外人,于是,伤害便慢慢积累。





02 

 正确认识爱的语言 对自己也对所爱的人

“人们总是倾向于用最响亮的声音,批评他们的配偶不能满足自己最深处的情感需求。”

美国著名的婚姻和家庭咨询专家盖瑞·查普曼,在1992年出版了《The 5 love languages》中文译名(爱的五种语言),《爱的五种语言》持续50周出现在《出版者周刊》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被译成20种文字在全球发行,十年间销售突破了100万册。晓丹老师将这本《爱的五种语言》推荐给大家。
▲ 爱的五种语言 [美] 盖瑞·查普曼

作者盖瑞·查普曼在《爱的五种语言》书中总结了人们表达爱意的五种方式,称之为“爱的五种语言”

1、Receving gifts 有意义的礼物
花费心思去准备的礼物,并且凸出为此努力的仪式感,能让对方感受到爱意。

2、Quality time 珍贵的时间
一心一意的关注、重视,给与对方全部的注意力,保持情绪沟通和眼神的交流。

3、Words of affirmation 肯定的话语
多给予对方肯定和信心,在言语上支持、鼓励对方,学会换位思考。一句良言,使心欢乐。

4、Acts of service 服务的行为
多想到对方的需要,多主动去做对方喜欢的事情。

5、Physical touch 身体的接触
牵手、抚摸、拥抱、亲吻,爱除了要大声说出来,还要用身体的行动来表现。

爱是一种需要习得的技能 。“使一个人感觉到被爱的事物,并不一定能让另一个人感觉到被爱。”处在长期关系中的两个人,需要找到彼此接受爱和表达爱的方式,找到双方专属的爱的语言,才能达成舒适和平衡的关系,才能很好地发展彼此的亲密关系,并积极地处理婚姻中的冲突和失败。




03 
父母恩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商教育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生物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孩子的很多意识、行为和习惯,根源都是从家长身上习得的。父母感情和睦,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商教育。

“我表达爱是因为我选择表达爱。” 你有多久没有对对方说一句我爱你了?在这个中国传统的七夕节日里,晓丹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些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书:

“ 
你好哇,李银河。


也许我们能够发现星光灿烂,就在我们中间。我尤其喜欢“银色的星光”。多么好,而且容易联想到你的名字。你的名字美极了。真的,单单你一个名字就够我爱一世了。


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你是我的军旗。


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还有在我安静的时候,你就从我内心深处浮现,就好像阿芙罗蒂从浪花里浮现一样。


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我把我的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他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他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我记得有这么一支歌:“在门前清泉旁边,有一颗菩提树,在它的树荫下面,我做过甜蜜的梦……在它的树荫下面,我做过甜蜜的梦,无论是欢乐和悲伤,我总到那里去。”我愿做你的菩提树,你也来做我的吧。爱情爱情,灿烂如云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这个七夕,给最爱的人写一封情书吧。愿在每个平凡无奇的日常,大家也能坚持爱的表达,赠送一份礼物,主动为对方做一件小事,给对方手写一封情书,哪怕是安静地陪伴,谁也不说话,就很美好。

# 中国传统文化:七夕节的前世今生#


七夕节是中国的民间传统节日,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2006年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发展到今天,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


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从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牵牛(牵牛星)婺女(织女星)最初的含义是粤地用以作天文星区对应地理分野的“分星”。织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诞辰。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起始于西汉,鼎盛于宋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一天各家女儿围坐一团,以五彩丝线穿针,速度快为巧者。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最初为传统意义上的乞巧节,乞求巧艺的节日,因拜祭“七姐织女的”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牛郎织女的传说自星宿崇拜衍化而来,最早出现于南北朝,后来牛郎织女故事融入乞巧节,姑娘们会在七月初七这一天月下祈愿,希望像织女一样聪慧心灵手巧,婚姻幸福,家庭美满。所以在这一天,被赋予了“爱情美满”和“心灵手巧”的两种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