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慧留学工作室 2015-01-19 18:41:18

小龄学生在美国寄宿家庭面临的挑战

从这两年的小龄留学生申请趋势来看,我非常欣慰的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了美国Day School。毕竟美国走读学校的优势有目共睹:中国学生少,设备师资同样出色等等。

而我们作为中间人,给同学找到非常匹配的学校就完事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其实孩子在那里开始快乐的学习生活,才是检验这个匹配度的刚刚开始啊。而我们也在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长种种关系之间处理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小龄留学生到美国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生活是繁琐而现实的,我举个早餐的小例子来抛砖引玉。
这里我用两个今年9月份刚过去读Grad9的同学来做个对比:
一位是寄选择寄宿中学的S
一位是寄宿在当地人家庭的F。
两人却有着不同的经历。S和F都与我分享他们在美国生活的食谱,早餐几乎都是面包、牛奶和三明治,中午也是简餐,相比之下,生活在住宿家庭的F似乎更丰富些。
但S与F的反映确实截然不同的。S看到同宿舍的孩子都是吃的面包牛奶,他非常明白环境的改变,即使不适应他也努力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并没有整天抱怨食谱。
而F是寄宿家庭中唯一一位外来客人,刚一开始寄宿妈妈还努力找些不同的东西,比如面条Noodle、通心粉等。但毕竟都是快节奏简易生活,寄宿妈妈力不从心最后早餐也都变成面包牛奶三明治这些可以带走的食物了。F并没有感恩寄宿妈妈的改变,延续在国内一贯的晚起床作风,并嘀咕起早餐都是面包牛奶。也难怪,F无法感受到同龄人都在如何生活,怎能有所觉悟?
来听听学生、与寄宿家庭的不同反馈吧:
学生的反馈:
生活习惯的彻底改变,在自己家庭里什么都不操心,到现在什么都得留个心眼去学习。包括如何跟洋爸爸、洋妈妈、洋兄弟姐妹打交道,如何处理个人卫生和家庭义务,如果在家庭所在的社区生活等等。其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语言和学习的困难,其次是生活方面包括的不适应。
寄宿家庭的反馈,包括下午接送、ESL辅导、外出活动:
下午接送:
F的寄宿家庭有一名小儿子也在F所在学校读书。学校是3:00左右就不上课了。小儿子参加了很多俱乐部活动。
中国学生来美国就是为了不要死读书,要参加课外活动才能全面发展,也是申请到更好大学的关键。
最开始几天F下了课回到家就是吃吃东西,睡睡觉,到了晚上才开始做作业,有时到凌晨几点。
ESL辅导:
学校有专门的EAS 英语和学术支持,负责的老师特别认真,学生有求必应有时辅导学生到凌晨3点。学生第二天又起不来,导致恶性循环,所以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是非常必要的。这其实已经大大超出了英语老师所能承受的范围,成了家教了。
学生活动到下午5:00,6:00我接孩子和F回家一点都不晚。另外,我也偶尔会加个班,或者堵车,晚点都是有可能的,不是我能掌控的。如果孩子暂时不参加活动,可以在学校的自习教室study hall里面做作业。这段时间学生正好上完课好好温习下,做做作业,也会有专门ESL老师在那里辅导学生。
外出活动:
我们家平时经常在附近购物和活动。我们已经组织了不少活动,孩子如果有需要的东西应该在家庭采购时统一完成,也提高效率。出于用车安全、人生安全等多方面考虑,我们是不建议孩子单独出去购物的。
我们的协调
有冲突是正常的,孩子即使是在自己家庭都有争议,更何况千里之外的家庭呢?我们按时完成Monthly report,会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沟通,因为我们知道孩子也是不容易的,他们过五关斩六将的在挑战着各种成长。语言从熟练到精通的成长;性格转变为外向,愿意与人沟通的成长;饮食生活习惯更加包容的成长;这些都是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迅速成长的目标。只有这样,学业才会共同成长。怎么样成为适应环境强者、自控力与成熟度都是在此时逐渐形成。寄宿家庭也不是都尽如人意的,但请别忘记我们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