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注定是孤独的体制边缘者-献给三线城市的出国党
不同于大城市里的孩子早早就削发明志,三线小城的出国党们往往是被逼上梁山。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在进入高中的高考轨道后,被昏天黑地的考试折磨得形容憔悴之际,如同寻宝奇遇般地发现出国留学的道路,从而懵懵懂懂地踏上了出国的道路。但很遗憾,彼时已经高二上学期,离提交美国大学申请的时间节点也就整整一年。词汇量不过两三千,虽熟捻语法选择和完形填空,但这些中国特色的考试项目毕竟不能替代托福和SAT中硬邦邦的阅读要求。更为不利的是,高一升高二的暑假,你还在懵懂中,大城市的孩子早早已经在开始搜寻适合的美国大学暑期课程,为自己的履历增加砝码。
所以,在日趋激烈的美本竞争中,三线小城的孩子面临的是一个不对称的游戏。绝大部分名校的录取,被大城市的学生揽入囊中,三线城市的孩子只能在50名之后的大学里寻找残羹冷炙。 不仅录取大学的档次存有差距,更大的差距在于升入美国大学后的适应和表现。同样的四年时间,同样的资金投入,不同的准备,导致的收获也是如天壤之别。有没有办法突破这个让人不安的泾渭之分呢?有!就是提早规划,及早转向。很多人都曾问我:学生能否兼顾高考和留学呢?家长当然是在想给孩子留条“后路”。但在我看来,这种试图让孩子“两线作战”的计划根本不能给孩子带来任何的保险。缺乏焦点和果决的选择只能最终“两线失利”。所以,我的建议是:选定一个方向,就向选择“正路”和“邪路”一般地决绝。首先,家长需要明白的是:就升学本身而言,留学的道路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无学可上”的风险。很多家长对美国本科留学缺乏基本的认识,总担心自己的孩子“考不上”美国的大学。实际上,美国的大学录取使用的是申请制。按当下之行情,只要托福70分以上就可以无压力地录取前100名大学。至于美国前100名大学的学术水准,大家可以百度。而托福70分的成绩,对于大部分智力正常的孩子来说,根本不是问题。所以,如果你相信你的孩子是正常的孩子,你就不用担心他“无学可上”。家长们需要担心的是留学的质量。其次,我们要明白:高考和留学这两条路学生难以兼顾。没错,美国大学也要求学生学习数理化。但他们要求的数理化只是在“通识教育”下的基本要求,和中国高考的选拔性要求不可同日而语。而美国大学对于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要求却远超中国的高中生,甚至超过中国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在这种悬殊的教育体制差异下,三线小城的学生必须要早作决断。量化地说,一个普通的中国高一学生,为了达到托福90分的水平,一般需要花去至少1000小时专注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要达到SAT1900分的水准,又要花去大约800-1000小时的专注学习。这还仅仅是英语学习的时间。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花费数以百计的时间了解熟悉美国大学以及他们的申请程序,参加必要的课外活动,并培养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这样算来,一个普通的三线小城的高一学生需要花费大约2500小时的时间才能有机会获得有质量留学的机会。需要指出的是,这2500小时的时间是要在高山上学期期末提交申请大学申请之前达成。即使从高一升学之初就削发明志,而不过2年左右的时间,平均到每天要花费3.5小时左右,全年无休。各位读者可以自行掂量,如果孩子还继续顺延国内高考的路径,他们还有没有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他们每天还有多少小时可以用来休息睡觉?所以,一旦你的孩子选定了出国留学的道路,他就需要果断地和体制教育说bye-bye。维持必要的学校学科学习,确保通过会考,其他的时间则进行超越式的体制外学习。这不但必要,也有可能。因为据我观察,绝大部分中国三线小城的中学,尤其是重点中学,平时考试以打击学生制造紧迫感和恐慌感为己任,学生的平时成绩都很低。因此,学校对待出国党们有一套成熟的做法。这些学生会接受难度低出许多的单独考试。许多大名鼎鼎的体制内名校如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普高班,只要学生一旦申明出国意向,学校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度。进入高二以后,很多学生只是在少数几次考试的时候出现,其他时间要么是泡图书馆学习英语,要么是四处迅游参加各种竞赛和课外活动。由于没了国际课程的过程性评价的要求,很多传统体制内的学生反而获得了近乎“放养式”教育,结果反而更优秀。很多来自三线小城的“哈佛女孩”“耶鲁男孩”基本都是这个路数。需要说明的是,进行体制外的学习不等于造假。美国大学视诚信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并且现在美国大学普遍要求中国的会考成绩。所以,体制内的学生一旦确立留学的意向,应该和学校协商沟通,按照一个对所有留学党都公平的体系接受学校学习考核评价,剩余时间就自我安排吧。我想说的是,出国留学绝不是逃避高考。从某种意义上说,出国留学的挑战不比高考少。但十年后回头看,但高考党们把那些奥数水准的数理化忘得一干二净的时候,你在如火的青春中熬夜背下的单词、练就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将会伴你终生。所以,当大家都在刷数理化的时候而你一个人默默地读着原版英文书时,当大家都参加暑期补课而你一个人背起行囊去远方支教时,请不要孤单。每个人的生活道路因选择而不同。而且,此时此刻,全国各地有成千上万的人和你一道,在喧嚣的人群中孤身只影,默默前行!仅以此文献给三线城市的出国党们。
[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