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假感怀
春假是个让我既开心又伤感的时节。一方面,再有两个月,这一学年就结束了;另一方面,再有两个月,我的高中生涯就要走过一半了。没想到时间如此之快。
这个春假平淡无奇,本来没有什么感悟,但在离开北京的飞机上,我还是决定拿出电脑写几笔。美高生活马上就过完一半了,感觉对美国已经越来越熟悉,身体也越来越受美国影响。刚刚回到北京时,气候的压力、旅途的劳累、压抑的雾霾…….都在我身体上体现了出来。鼻子旁边起了两个大包,同学见我第一句话就是:“哈哈,看你水土不服长包了吧!”当年大家都说出国的孩子回国会在“精神上”水土不服,没想到,中美差异首先反应在了身体上。结果吃了一个假期的素,身体才好了一些。不仅身体上没有摆脱美国时空,生活规律上也没有离开美国的影响。在SPS时,每天早上7点起床,上午上课,下午打球,晚上时不时自己做做饭,日子过得规律有序。回到北京,这些生活作息全打乱了,生活也随之陷入“混乱”。深受美国影响的不仅是我的身体,还有我的中学同学们。在美国看朋友圈,发现以前的同学十有八九都参加了各式出国项目——美国的夏校、澳大利亚的交流、海牙的模联大会…… 前两天回了趟母校实验中学,以前的班主任告诉我,我们班同学中,现在有的在国际班,有的打算高二转到国际班,还有的不管转不转国际班都要出国,当年的年级第一,也要申请美国大学了。历数下来,真正留下参加高考的屈指可数,就连老师自己,也下决心要让她的孩子出国了。这位当年全力支持我出国、但对“低龄留学”持有怀疑的慈爱班主任,今天也笑着说,早点出国没什么不好,她自己可能都意识晚了。我不禁感慨,我们这些孩子,当年从北京各处汇聚到一个班级,经过多少分分合合,又经过多少关于留学的讨论和犹豫,今天,大多数的我们竟选择了同一目的地作为目标。为什么?一方面来讲,出国上大学也许是不少家庭的原本打算。但另一方面,我们这些美高学生也多少影响了很多家庭对美国教育的判断。当班主任评价我更独立、跟我说“早点出国没什么不好”时,我就意识到,我出国后的状态直接影响了她的观念。几十年前,当中国人发现去台湾、美国游玩的亲戚带回来了先进的电器,人们开始意识到,人家资本主义原来不是身处水深火热的。今天,当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渐渐发现,我们这帮14岁就出国的孩子,不仅没有形成不良价值观、没有沾染什么不良嗜好,反而变得更独立、更健壮、更阳光时,他们对美国教育也才更有信心、更愿意走上出国留学的道路。我这时突然意识到,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我们这些早早出国的孩子,并不只是被质疑的一群人,更是被观察、被当做“实验品”的一群人。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顶住质疑和压力,开辟一片天地,为后面的同胞留下些许精神财富。为了方便和大家交流,我注册了一个微信公号“少年Tiger漂流记”,希望随时推送我的学习心得和感想,也尽力回答朋友们关于高申和美国学习的问题。 您只要直接在手机微信中打开“扫一扫”功能,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就可以马上关注。或者,您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少年Tiger漂流记”,也可以找到并关注。 谢谢!
[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