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女两地书之给女儿的信(选三)
女儿:
你好。 这两天飓风“桑迪”肆虐美国东部,据报导说最重的灾区就是纽约和新泽西,最严重的后果是洪水和大面积的停电,以及公共交通的关闭。纽约已经撤离了好多人,想来你们那边是不用撤离了,毕竟离海边有一个小时的车程了。不知现在“桑迪”是否已经到了你们小镇?风力如何?很恐怖吗?有机会可以描述一番。 你们学校推迟一天上课,我估计或许不够,反正听学校安排就是了。你要注意安全,尽量不要出门,在家和你的同学以及她的家人一起聊聊天吧,聊天也是学习。特别是这次接待你的家庭是非洲尼日利亚移民,又是穆斯林,你肯定能学到好多她们民族和宗教特有的习俗。如果可能,在去清真寺做礼拜的时候,拍几张你穿着伊斯兰服装的照片,想来你包着头也会很好看的。 昨天你给我们的信很有意思,我看了几遍,也思考了好久。你们学习中国文化的方式很特别,国内的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尽管都学过几遍诸子百家,但一般都是背诵几条结论而已,很少有分角色,通过辩论来学习的。我觉得,你们这种通过辩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方式,好处是很多的。至少是不先预设结论,不给学生以限制,让学生自我发挥,充分想象,同时在实战中获取最佳答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又相互之间学到了各种学派的知识,且印象深刻,真是一举两得。我觉的这种教育方式很值得中国教育界学习。 说到中国先秦的诸子百家,是可以和你聊一聊的。或许你不相信,你们现在这样分组,学派辩论的方式,恰恰是2000年以前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代的常态。 说说历史故事吧,或许对你学习有帮助,我尽量言简意赅。 中国的历史到了春秋时期,用四个来概括就是“礼崩乐坏”,这四个字要展开,就是一本书。简单的说就是天下大乱,旧的,一切熟悉的东西都不行了,不能用了,新的东西在哪里?用什么样的新制度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各种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背景和出发点不同,而有不同的方式,这就是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产生的背景。 我们现在所津津乐道的,据说可以和希腊哲学相媲美的先秦文化,在当时可没有这么崇高的地位,某种程度上说只是一些在体制内的士人,混不下去以后的一种推销自己的谋生工具而已。他们所能做的就是竞相向当时的各个诸侯国君推销自己的所谓的治国理念,争取能为当权者所用,这样既实践了自己的理想,也少不了荣华富贵,一举两得。所以,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在这个过程中,阴谋诡计,尔虞我诈等一系列的你现在所能想象到的卑鄙手段,这些后人眼里被称为“子”的大宗师们的都用过的。所以,历史和现实是有悖论的,在后人看来是多么的光辉灿烂的东西,在当时人眼里却很不值得一提。所以,儒家的老祖宗孔老夫子满世界推销他的理论,但四处碰壁,被困于“陈蔡之间”,自己说自己象条“丧家之犬”。 当然,不可否认,也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会产生能传诸后世的真正的文化。 到战国中后期,天下归一的形势越来越明显,各家各派在未来的大一统的国家里是生是亡,占有何种地位,确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于是各门各户之间相互辩论,相互攻悍也越发地激烈了。在当时的东方大国齐国,国君办了一个叫稷下学宫(据说是中国第一所大学),把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等各家的学者都请过来,供养着,让他们在这里相互辩论,探讨学术。当时有名的没名的学者去了不少(至少那里能混口饭吃),著名的像儒家的孟子、荀子,法家的慎到、申不害,阴阳家的邹衍,纵横家的鲁仲连等人。 这些学者们在稷下学宫就像你们现在一样,分成小组,各抒己见,相会辩论,往往会吵得天翻地覆,甚至“挥以老拳”。那个“house master”相信应该就是齐王。但或许这个老兄本身是个玩票的,水平有限,齐国一直到灭亡都没有采取什么有作为的行为来。所以,你们现在实行的辩论方式,其实中国在两千年以前也实行过,只是现在丢失了,你可以把这个告诉你们老师和同学。 那些在学宫里扬名立万的,就满世界地去推销自己的那一套了。当然,到了战国时期,真正能在诸侯国里实践一番的只有法家的一伙人,如申不害在韩国,李悝在魏国,商鞅在秦国等都实行了变法,各领风骚几十年。至于大名鼎鼎的孟子,除了留下一本《孟子》和一个“亚圣”的虚名外,没有任何政绩可言,因为早年儒家那套复古的做法在当时的环境中根本行不通。 你们的辩论挺有意思,用“儒法道”三家来判断一个校园偷窃问题。如果我也是其中一个角色,我会这样说:当我是儒家,我会痛责老师一番,因为老师没有教好,然后让学生回家面壁思过。传统的儒家讲究表率作用,所谓“己欲立则立人”,儒者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引导社会向善。所以,说出来你都不信,你去看“迪厅”的领舞者DJ,他(她)就是一个标准的儒者。如果我代表法家,那就简单了,法律条文上写的清清楚楚的,或砍掉一只手,或抽一百鞭子,或罚做苦役三个月等。你千万不要吃惊,一直到汉朝中期,挖鼻子挖眼的酷刑还是很普通的,老百姓犯了一点点过错,都会落个终身残疾。所谓法家,不要和西方的法律乃至法治社会混为一谈,特别是从商鞅开始到韩非子的法家,说到底就是把老百姓当成动物看待,用一种异常残忍的手段去统治,从而调动一切社会资源,达到一种所谓的国家目的,至于社会和百姓所付出的代价,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斑斑血泪之中了。最后是道家,早期的道家更接近兵家(润之就说过《老子》是部兵书),更近权谋,见到偷窃,或许会不声张,顺藤摸瓜地抓住一个盗窃团伙来。不知道我的想法和你们同学的认识有什么区别。 秦汉以后,天下一统,自然思想文化领域也要一统。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术”根本就不是孔孟的儒术了,而是经过改良的汉代儒术,就是儒家和法家的结合,“外儒内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中国历史上的绝大部分统治者表面上是温文儒雅的儒者,内地里都是磨刀霍霍的法家,你以后读历史,一定要看清事情的本质,千万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说到儒家,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是,“儒家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中国有句话叫“换汤不换药”,在我看来,中国两千年大一统的儒家其实是“换药不换汤”。两千年的发展,儒家的变化何其大,晚清的儒学和孔孟的儒学差之万里,但都叫“儒家”。自汉代以后,有董仲舒之儒,有郑玄之儒,有韩愈之儒,有王安石之儒,有朱熹之儒,有王阳明之儒,有康有为之儒,当然还有现代新儒家,但就是没有原汁原味的孔子之儒(也不可能有,毕竟时代在发展)。搞笑的是,网上说现在又有叫“于丹之儒”的(于丹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在百家讲坛讲《论语》),仿佛于丹歪曲了儒学似的。其实平心而论,在古往今来一系列歪曲儒学的人当中,于丹绝对不是走的最远的,或者说,于教授的学问我感觉连歪曲孔子的资格都没有,以后有机会我给你讲讲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你就会知道南海康圣人对孔子歪曲到什么程度。 汉代儒法合流之后,新的儒学就占据了中国官方意识形态的唯一正统地位,其余流派或被儒家吸收,如阴阳家就被改造成儒家的“五德终始说”。或者直接消亡了,如先秦诸子百家中最具有逻辑性的名家,就没有了。至于道家,自甘下流,沦落为民间的底层宗教和迷信思想,后来连外来的佛教都不如,不说也罢。 其实先秦诸子当中还有很重要的一家,就是墨家,或许你们没有讲到。墨家起自民间,讲究“兼爱”,这或许就是早期民间结社形式,甚至有发展成中国的宗教的可能(中国本土的后来的道教是很差劲的宗教,属于多神论,比较低级。)所以墨家受到统治者的严厉打击,战国后就没有了。中国也失去了创立本土宗教的可能,后来的中国普遍缺乏信仰,实用理性占据思想主导,和墨家的过早消亡有关。 给你简单地梳理了一遍诸子百家的源流,肯定是挂一漏万的,你参考一下,看不懂也没有关系,慢慢大了,就能理解了。 关于读书,我有很多话要给你说的,比如莫言和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个很好的话题,今天太晚,下次再说,就此搁笔。 祝安。 老爸 2012.10.29
[登录后评论]
-
不错不错啊。 很少看到家长与孩子讨论这么深刻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