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谷仓雪飞 2015-07-23 08:55:01

No.3--选校之谜--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

在美高,单纯会读书成绩好,那是Nerd!热闹沸腾的校园里,影单形只的孩子,内心的孤独可想而知。

上篇我们分析了孩子选校的学术需求,然而,小小少年出国留学,隔着远山重洋,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学术成就,还有孩子的情感需求。
家有16岁孩子的Maggie,历经国内择校之痛和教育之殇,2013年起至今,赴美国考察参加50余所美高,并专门研修了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结合自己及朋友的实践经验,逐步推出择校相关文章。
——————————————————
最近,小A郁闷极了,和美国室友的关系糟糕到了极点,作业又一堆堆地涌过来,为了不影响室友休息,小A躲进了衣柜里,点着台灯做作业,心情烦燥的她,在日记里写下了想自杀的语言,没想到的是,过不久,学校就请来家长,委婉劝退小A,原因是学校担心小A出意外。
而小B则不同,他觉得学校无聊极了,他总是远远地看着小伙伴们打篮球等各种活动,他却总只是远远看着,无法参与进去。
他们共同缺乏一样技能,社交技能!
若孩子在社交能力方面明显缺乏,那么,在学校选择过程中,学校氛围就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甚至远高于学术要求。
社交技能缺乏的孩子,主要表现在:
1,发展新朋友的能力比较弱,孩子内心渴望友谊,渴望认同、渴望归属感,但行动上却总是难以突破;
2,融入新环境的周期比较长;
出去读美国初高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孩子受父母影响渐弱,受同伴影响巨大。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孩子安全感、社会归属感、尊重与爱的来源,也是孩子自我认同、提升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来源。
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在学校里,一个受欢迎的儿童、被拒斥的儿童以及被忽视的儿童,孩子的行为与人格特征是截然不同的。(见下图)
受欢迎的儿童 被拒斥的儿童 被忽视的儿童
外表吸引人 许多破坏行为 害羞
积极快乐的情绪 好争论、反社会 表现退缩
许多双向交往 说话过多 不敢于表现自我
愿意分享 极度活跃 过于循规蹈矩
高水平的合作游戏 不愿分享 许多单独活动
有领导才能 许多单独活动害羞 逃避双向交往
对于上述社交技能缺乏的孩子,父母在为孩子择效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需求,可以:
1, 和孩子原先的朋友同一个学校;如果学校里没有孩子的老朋友,在开学前,邀请新学校的新同学到家或一起出去玩,帮助孩子提前认识新同学;
2,为孩子创造持续结交新朋友的机会,比如组织Party、郊游等;
3,为孩子选择小而温暖的校园环境;
4,和学校的老师沟通,请求老师能够为孩子创造机会,以方便孩子比较快地融入环境;
5,鼓励孩子和老同学、老朋友保持关系;
6,鼓励孩子改善个人沟通技巧,发展同伴友谊,必要时寻求教练帮助或者课外课程辅导。
在具体选择美高时,父母还需要考虑到如下因素:
1,国际生的管理制度和成熟程度,一个具有一定历史的招收国际生的学校,相应的管理系统会比较成熟,具体到双休的活动安排、家校沟通、导师制度等都比较完善;
2,而对于走读的孩子,情感需求的满足更是父母必须考虑到的重要点,孩子在学校里多是走班制,回家后和美国家庭一起,若孩子日常社交沟通能力不强,那么父母在选择住家、走读管理人员更得费心考虑;
3,新生入学的前3个月,要帮助和引导孩子找到朋友,使孩子情感落地,使孩子在新环境中有安全感、有爱的感觉。
如转载本文,请 完整注明 作者信息及出处:
“作者:周雪飞 出处:小鸟谷仓:BirdBarnCN“

  • 回答于2015-08-12
    许多家长都盲目的让孩子冲成绩,出国,却很少提前考虑孩子适应能力、抗压能力的培养,孩子在国内往往成绩优异,各方面都顺风顺水,可谓是天之骄子,但是在国外,却由于语言、环境、习惯等不同而不被真正接纳,还对成绩造成了影响,给孩子带来的各种心理落差,这也是最近几年留学生频发自杀事件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择校前,除了考虑学校的排名、升学率等因素,还应该尽可能充分了解学校的风格、人文环境等,提前给孩子相应的能力培训和心理辅导,帮助孩子更好、更快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