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谷仓雪飞 2015-10-18 08:16:27

知己:深度自我解剖,我是谁?丨面试进阶篇 No.5

美高申请,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发现自己,定义自己,帮助我们选择更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学校。知已知彼,Match刚刚开始!

知己:深度自我解剖,我是谁?
面试时的自我呈现,需要和申请文书一致、统一。在面试前,我们需要明白:
你是你,你不需要完美,你是独特的个体,美国的价值观追求个性、追求自由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就够了。
➔ 你无须去迎合学校,你得对自己有所坚持。我们不用因为某所学校在全美游泳数一数二,而把自己也包装成游泳健将;也无须因为学校特色是考古,而称自已对考古感兴趣;
➔ 你就是你。你不需要所有学校都适合你,你只需要找对匹配的学校;
➔ 学校的选择,是一个宽泛的定义,绝大多数的美国学校具有非常良好的资源,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否把这些资源用好、用足。因此,你也没必要要求学校是100%匹配,我们也无法评估当前100%的匹配是否是永恒的匹配。
➔ 重中之重,是成为自己,并且成为最好的自己。
➔ 你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生命之花刚刚盛放,你不完美是正常的,100%完美是包装的。因此,无须过度包装,正常地展现一个怒放的生命所具有的能量就可以了。
在上述基础上,对自己进行纵、横向解剖,分别列出如下方面的四个关键词,通过关键词立体建构生动而丰富的个人特征。
【当然,在你撰写个人文书和家庭问答时,应该已经理过这些内容了,面试应是文书的有效补充和立体说明,而不是简单复制】
➔ 学业成就
➔ 个性特点
➔ 兴趣特长
➔ 社区服务
学校不仅仅要招到优秀的,符合学校需求的学生,同时,也需要找到能够服务学校社区、为学校带来正向贡献的学生。所以,你在展示你自己的时候,不要想着你是单单一个人,而应展示你过往对周边的人和事的影响力或者说正向改变环境的力量。
(面试前,按着这四大类,把关键词和例证的故事快速过一遍吧)
知己:深度自我解剖,我是谁?丨面试进阶篇 No.5
在准备上述资料的时候,请记得:
用一分钟时间说清楚自己。招生官开场之前,常常会请学生tell me something aboutyourself。这是极其宝贵的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抖料”,为后续时间赢取层层展开的机会。
诚实地解读自己。有一个招生官问学生自己的弱点是什么,学生很策略地说自己学习太用功了…….我们可以讲自己坚持性还不够,因为谁都知道坚持的重要性,也知道坚持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情。你可以具体举例子,自己如何因为没有坚持而放弃了某个爱好,但同时可以强调讲自己因为坚持达成了某些目标,并籍此展开自己的美德--“坚持”【如果坚持确实是你品格的一部分,恭喜你,你将无往不胜】。在面试中要应用大量的实例子,避开那些假大空的套话,是非常重要的。
你最热爱弹钢琴,但因为你考虑到热爱的中国学生太多,你决定不把钢琴做为一个最大的特长。你其实不必这样,你完全可以把艺术特长和个性品质结合起来。你可以把练钢琴中的点滴故事展现出来,比如,在练琴中,你如何孤独地享受音乐;在一次次练习中,你的耐性如何培养出来;在一遍遍地弹奏中,你如何与作曲者融为一体。弹钢琴是件苦差事,但谈钢琴可以谈出一堆事儿。你无须因为雷同而强迫自己“假装放弃爱好”。
在个性特点、学业成就、兴趣爱好、社区服务、课外活动等几个维度中,我们要知道,A B C D E,可以排练组合出N种不同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我们血肉丰满,打动面试官,为自己赢得一场场胜利!
知己:深度自我解剖,我是谁?丨面试进阶篇 No.5
面试如聊天,人们最容易记得的是有趣的故事,以及聊天带来的“感觉”,因此,让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着招生官了解你吧。通过下文Maggie的这篇文章,你或许会有新的收获。
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故事的人
"Your son is so bright!",来沪面试的校长忍不住对他的喜爱,“和其他孩子是一问一答,和你儿子是天马行空,什么都谈,非常有趣。”
“你在讲自己的故事,你和别人不一样,你应该为之骄傲。”另一招生官对儿子说。
这篇先来说说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我想招生官一定喜欢孩子可以自然地谈谈自己的故事,并且能够通过故事反映自己的某一特点或长处,或者从故事中引申出孩子对世界及事物的思考......如果能够让招生官觉得孩子有挖不尽的故事,有弹性、有深度,让招生官对孩子好奇,那多好啊!
(一)让孩子有“料”,功夫在平时
平常生活中,要让孩子注意积累,除了学习之外,让孩子多发现校园及生活中的故事。我有写微博、微信的习惯,其中好多内容是和孩子有关的。
在面试前,我专门将近3年的微博整理成一本书,帮助孩子回忆起很多成长的趣事。
比如说,一个鸡蛋暴走50公里坚持13小时走到底;在澳大利亚和小朋友们一起躺在游艇甲板上看星星看月亮时那无比惬意的友情;在家门口的闹猛马路上,只要看到乞丐,他必慷慨解囊;看到倒下的易拉宝,他一定扶起;在电影院,为了表达他对全体幕后英雄的尊重,他一定要坐着看完所有演职人员字幕表.....
他自己也间断记录了一些博客,包括课堂里的一些反思,同学之间从打架到互相宽容的故事.......这些故事后来都成了他重要的谈资。
(二)对故事进行分类,帮助孩子梳理
在离第一轮面试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和儿子常常利用散步之机有意识地讨论一些招生官可能感兴趣的一些话题,然后先请儿子谈谈自己的想法,我再补充一下,我们再讨论一下。有些深度的问题,儿子还会回家搜搜资料,第二天、第三天我们接下来一起探讨。
通过这种持续一段时间的探讨式的交流,他对招生官常常会关注的一些问题,比如,选校,电影书籍,个人兴趣爱好,今后的理想、目标,对同学、朋友、中国教育的一些看法,等等话题,均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而且在这过程中,我们重新回忆了一遍他人生中的一些重要节点,以及当中一些很有意思的故事。哪些故事可以应用到哪类问题,也到了信手拈来的地步。
不过,我们比较反对背诵式回答,我们极少问一个回答一个,所有的内容,基本是在聊天中探讨拓展的。
(三)在广度基础上,更要聚焦,充分展示孩子的独特优势
前期的准备,象拉网式的广播种,但我们觉得面试的时间非常宝贵,还得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话题拉回到尽可能充分展示自己优点的几个核心点来。
比如,我们孩子的特长是动手强,有创意,除了机器人拿过国际奖项外,另外,他还自己在淘宝上买了所有的零配件,自己组装死飞(一种自行车)的故事。这个过程让儿子有很多感悟,当中有零配件尺寸不合适,有刹车装不上,还有父亲帮忙做自行车配饰包的种种细节,非常有意思。
为了加强他动手能力强,有创意这个特点,他还和父亲一起,专门从淘宝上买了配件,专门为每个面试官准备了一本自己组装的“travel note"笔记本。
有一位招生官拿到后,非常欣喜,说他喜欢记笔记,这本子看着很漂亮;还有招生官告诉我们他是作家,这个本子他就用来写书了。
(四)尽量避免大众化和雷同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无数同学在回答,因为夏令营、夏校使孩子喜爱上了美国教育,如果你是招生官,你会怎么想?
你懂的。
让你孩子的故事更加好玩、独特、够impressive吧:)
经过这种持续的四步曲,一个活脱脱的孩子就出现在面试官前面了。
————————————————————————————————
本系列文章由小鸟谷仓创始人、美高申请顾问周雪飞(Maggie Zhou)应Findingschool之邀撰写,文章已由FS汇编整理成面试宝典刊发,欢迎读者直接在Findingschool下载阅读。
联系作者:
微信号:Maggie_Zhou_Xuefei
QQ: 737590770
订阅小鸟谷仓公众帐号,获取更多国际教育及身心灵成长资讯:BirdBar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