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边青春,半边浮沉-美高故事(一)
过去的分秒滴答,大概就是青春吧,
过去的申请过程,大概就是经历战争吧。他们在青春和战争中承重。每年有大量的中国孩子选择来到美国读大学,随着这个数量不断的增加,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来咨询我,到底是让孩子来美国上高中然后申请大学好;还是在中国读完高再申请美国的大学好呢?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个家庭都对孩子有着不一样的教育标准,我想把以下这几个故事讲给家长们听让大家可以了解到哪一种方式更适合自己的孩子。 Amy的故事Amy出生于美国,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来到中国。父母带Amy来中国的初衷是希望她可以学习好中文,因而为她选择了一所私立国际学校,这样Amy可以在双语的环境中掌握好两种语言。当Amy上完初中准备要升入高中时,她觉得现有的学习环境无法为她提供更多的学习需要,于是她向父母提出要回到美国读高中。Amy的父母委托我帮助他们的女儿申请高中,根据Amy的学习成绩,我帮助Amy申请到美国高中的10年级(相当于中国高中二年级)。对于新环境未知的恐惧让刚刚来到美国的Amy经历了人生第一次低谷期。初来乍到 报道第一天,穿着整洁的新衣、换了新发型的Amy躲在教室里久久不肯下楼去见同学。看到这些不同肤色的新面孔在她身边走过时,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手脚应该放在哪里。 Amy低着头,没有人主动跟她讲话,她觉得在她周围晃动的人们似乎都在讨论着她的发型、她的穿着、她这个人…… 她的心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自信感,她觉得自己与这个新环境格格不入,无法融入到其中。 在接下来的半年中,Amy一直躲在自己的宿舍里。当有同学邀请她一起去参加会议或者讨论时,她也提不起兴趣甚至觉得很不舒服。 更让Amy感到难过的是,入学时她的英语、数学很顺利的与学校课程相匹配,但是在选择化学课程的级别时,她选择了荣誉课程(相当于高阶化学课程),这门课程需要做大量的化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而Amy 在国内所学的基础化学课程不包括这些内容,所以她学起来非常的困难。这个情况对于Amy来说太糟糕了,刚刚来到新的环境一切都不熟悉,又有学习上的这个拦路虎让她不得施展。整整一个学期,她没有去交朋友,不喜欢在大家面前发言。Amy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由于学业方面的不顺利和社交的空白期,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和不自信始终伴随着Amy。天空中的一道曙光 愁云惨雾笼罩在Amy头上整整一个学期,这样封闭的局面随着Amy参加社团活动而被渐渐打破了,Amy觉得自己的天空中似乎出现了一道曙光。 Amy所在的学校有一个划船俱乐部,每年Amy的学校都会与另一所名校举办一场划船对抗赛。Amy参加了这个划船俱乐部,她与队友们一起刻苦的训练。渐渐的Amy觉得自己有一种被唤醒的感觉,内心那个冰封的角落随着一次次和队友们克服训练的困难而被解冻了。活力再一次充满了Amy,看到和队友们一起训练、一起奋斗取得的成绩,她觉得可以和队友们赢得这场比赛。 比赛的那一天终于来到了,但是由于缺乏比赛经验加之Amy技巧还不够娴熟在比赛中没有发挥好,因而输掉了这场比赛。比赛结束时她非常的懊悔和难过,但是她的队友们不仅没有责备她,还表扬她在比赛中可圈可点的优秀表现同时也鼓励她,希望她以后可以做的更好。 队友们带着Amy 一起去疯狂的庆祝,Amy发现他的队友们没有把“赢”当成比赛的唯一目标,他们认为比赛就是一个大家共同努力克服困难、超越自己、共同参与的过程,只要努力了、痛快了就很开心,这才是体育精神所包含的真正含义。 在划船比赛的过程中Amy感受到自己被大家接受,她的心也慢慢的向更广阔的世界打开了。打开一扇属于自己的门 有了参加社团活动的经历,Amy失去的自信心一点点的回来了,开始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的参与学校其它方面的活动,这样可以让自己与其它的同学多沟通。于是她决定申请参加学生会竞选活动。 美国高中里学生会竞选更像是美国总统选举的浓缩版。每当开学的时候,想当学生会委员的学生就会想各种办法参与竞选,让同一个年级的学生认识自己,在投票的时候投自己一票。每一个年级的学生会委员就成为校学生会的委员。然后,他们又在全校竞选一次,全校再给这些委员抽一次票,得票最高的,就会成为会长,然后依次按照票数成为副会长,学生活动委员,秘书,财政委员等四个官职。 每一个校级委员的候选人都会组织自己的助选团,由他们来帮助自己做竞选的准备。比如:准备竞选的海报、竞选的演讲稿以及辩论稿等。 Amy积极的参加学生委员的竞选,她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向大家“推销”自己。首先要让同年级的同学认识她,于是Amy利用任何一个可以和大家接触的机会与大家沟通。准备好演讲稿清楚的向大家说明自己为什么要竞选;大家为什么要投她的票。虽然这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但是Amy做的乐在其中,她发现自己快乐了很多。最后Amy 没有竞选上学生委员,但是她觉得自己真正的学到了很多。她学会了如何向公众推广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优点,如何把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大家,如何看待别人的优点,如何用自己的优点去与他人对抗。在整个竞选的过程中,Amy发现自己在公众演讲、组织能力、号召力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那远离她很久的自信心又回来了。 虽然这次竞选学生会失败了,但是Amy没有气馁,继续寻找参加这样活动的机会。就在竞选学生会没有过多久,学生纪检委员会的竞选又开始了。学生纪检委员会是专门针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不当等做监督、引导工作的学生团体。这一次Amy更加全力以付的准备竞选,她将自己在竞选学生会的经验用到了这次竞选之中,经过几轮的投票之后她终于竞选成功。 竞选成功的喜悦还没有过去,Amy就迎来了她的一次不大不小的考验。 Amy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Alice,Alice的男朋友在数学考试中作弊被发现了。这个案子正好落在她的手上。这对她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是徇私舞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严肃处理不留情面呢?该怎么处理既可以帮助到这位同学,又可以达到教育他的目的呢?Amy想了很久,她决定做正确的事按照学校正常的程序去处理。 在处理的过程中Amy发现作弊的这个男孩儿已经是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了,但是他的压力却非常大,因为别人总是以他为标榜在追赶他。他认为只有获得第一名才是成功的标准,所以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自己的成绩一定要比别人高。 当Amy了解到这些时,她想到了自己在入学之初化学成绩不好时的经历。化学成绩不理想导致Amy的压力非常大,一直掉头发。她对分数的过人追求,让自己白白受了很多的苦。如果她在一开始就接受自己数理化成绩不强,自己的优势在于文科那么她会过得更开心一些。在一开始就接受自己的最低标准,然后每一次都能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每一次的考试都跟自己前一次的考试成绩相比较,就会逐渐发现自己在进步。Amy把自己所经历的所想到的都跟这个男孩儿做了分享,她希望她了解到的这些可以真正的帮助到这个男孩儿,并且使他能够明白,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不是仅靠获得的分数决定的,不要把分数做为衡量自己价值的唯一标准和必然的标准。 通过Amy的努力,以及与这个男孩儿多次的沟通,这一次的作弊事件得到了很好的处理。而在这个处理的过程中,Amy自己也受益良多。她觉得自己成熟了一些,同时也开始体会到来美国读高中的价值。梦想花开 冬去春来,转眼之间Amy已经到了11年级准备申请大学的时候,在申请大学的整个过程中,Amy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自己决定来美国上高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当学生升入11年级后,学校就有专门负责申请大学的辅助老师来帮助Amy做大家申请的相关事宜。这位老师每一个月会约固定的时间会见Amy二到三次,一步步的带着她做申请大学的准备工作。学校会定期专门请顶尖学校的招生老师来到学校与学生进行面谈进行招生。申请大学辅助处与美国常春藤的各所名校都有很紧密的联系,一旦学生在申请过程中遇到问题,这些老师随时会打电话给大学帮助学生进行咨询。不仅仅是校方为Amy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之前从学校毕业的校友们也为她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可以让Amy多一些机会去申请心仪的大学。所有的这一切资源都是在国内无法获得的。同时学校也会安排专门的时间,请学生和学生家长一起去参观大学校园,提前让学生们感受大学校园的氛围,让他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将要申请的大学。在即将毕业走向大学的时候,Amy回顾自己在这里二年来生活的点点滴滴,她觉得自己受益匪浅。最难忘的是她刚一来学校时,校方害怕她孤单、怕她很多事情都不懂,为她专门安排了一个高年级的学姐照顾她。这是一个讲西班牙语的女孩儿,二年来她像姐姐一样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着Amy,无论是在生活上、感情上、还是在申请大学的时候都给了她无限的帮助。这让Amy非常的感动,也非常的感谢她。在离开父母的这段时间里,Amy对于家庭、对于亲情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远隔大洋离开父母的这两年中反而让她与父母和弟妹的感情更深了。无论是在学业上的进步、心灵上的成长、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上,这一切都让Amy觉得她来到美国上高中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