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人物故事丨5名学生携手录取哈佛斯坦福,最难申请季如何逆袭?


-1-
真实的力量


常年占据全球大学排行榜榜首的哈佛大学,其校训仅有一个词——Veritas,在拉丁语中意为“真理、真实、真相”。
 
学校希望学生在知识、世界、社会、人类等种种领域追求“真理、真实、真相”,并将之树立为永恒的目标。那么,也就意味着,申请者要想获得这所顶尖名校的青睐,需要充满挖掘事物本质的内在渴求。
 
如何判断一名申请者是否与学校的精神内核相吻合?申请文书是关键,学生用文字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学校透过成绩看到本质。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申请季,哈佛大学的录取率仅为3.43%,57435名申请者中,只有1968名获得认可、收获录取。

瀚、瑶、娜同学在今年4月,成为了其中的三名幸运者。


瀚是一名文理科成绩均衡的男生,兴趣爱好也动静皆宜,既喜欢古典学也爱好打球。拉丁语是他从初中起便开始坚持自学的兴趣,在四处寻找后,他参与到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中。深入了解后,他发现拉丁文的字典、文献和资料异常分散,有濒临失传的风险。从喜爱到保护,瀚花费了不少心思,他从编程游戏中获得灵感,着手进行了数以万计的拉丁文典籍数字化工作,让世界各地的爱好者都可以自由接触到它们。他有3篇发表及正在发表中的古典学研究论文,10篇古典学诗歌译著,还获得了国家拉丁语考试金奖。
 
对于打球,瀚有一支钟情多年的球队,自己也是校队一员。作为一名亚裔,在赛场上,他从未惧怕过任何比赛或对手;赛场外,他也积极帮助其他球员,不惧怕社会对于亚裔运动员的偏见。正如他在文书中所表达的那样,“在球场上,我第一次珍视自己的身份,之后我意识到,帮助其他球员在团队里获得同样的信心与支持非常重要”。
 

瑶则是在一次意外后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属。年幼的瑶在一次为家人做饭时,不幸受伤。冬季的寒冷和被限制在病房里让她倍感孤独。她开始用写作陪伴自己,创造了受伤又痊愈的森林动物故事。难以直面的现实被这个想象世界逐渐治愈。然而,两年后家人遭遇健康危机,面对现实更沉重的挑战,瑶开始创作诗歌表达自我,她的文字从唯美梦幻变得脆弱。在诗歌选修课上,她听到学姐颤抖着朗诵诗歌诉说父母离异的悲痛,才发现,这样的文字“不美丽”却充满着赤诚的力量。她提笔写下曾经不敢承认的苦痛与伤疤,揭示关于自己的真相。
 
后来,她更深层地积累和传递写作的力量,努力申请到顶级写作夏令营;假期举办免费在线创意写作班,担任校报主编;获得美国国家级诗歌及写作奖,论文入选顶尖历史期刊。
 
与此同时,她也积极参与医学、工业实习,在医院和大型知名企业做了诸多数字案例分析、生物学研究,协助开发相关程序。不论是写作还是做研究,瑶在经历痛苦后,希望通过自身能量去保护、支持他人,帮助他人看到自己的孤独和挣扎,而彼此建立联系,正如她在文书中的剖白,“我用诗意的文字找到我真实的声音,我写作是为了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的世界”。
 

娜同样是一名内心坚强的女性。对新闻和女权,她有着与生俱来的热情。在妹妹出生那天,面对家人的抱怨,不足10岁的她真切感受到中国传统观念中的“重男轻女”,她独自为妈妈、妹妹和自己流泪。随着年龄增长,她越来越关注女权:在学校成立女性社团,参加女性权益游行,鼓励来自不同国家的女性表达自己遭遇的性别不公;做女性历史人物研究,追溯传奇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困难处境;以笔为武器,为女性杂志和学校网站撰文。此外,她也投入到呼吁社会公正中去,在新冠疫情初期,发起网络讲座,带领遭遇歧视的亚裔同胞抗争。
 
新闻是支撑娜争取权益的手段之一。她曾遭遇强行拆迁的不公正待遇,参与旁听公开听证会;代表刊物采访美国卫生部长;编辑学校新闻,追问“教师工资低廉”等问题的答案;组织学生记者为儿童创建在线暑期写作班,教他们表达自己的声音……最终,她学会了用文字、照片传递真相。娜获得了一系列新闻写作奖。
 
哈佛大学

这些故事动人不已,强韧的生命力量打动了哈佛大学。就像哈佛曾公布的年度优秀文书所彰显的,来自不同种族及背景的同学,都对亲身经历进行了深度思考,种种兴趣爱好背后透露出生命的律动,承载着他们各自的志向与抱负。
 
这3位同学也正如哈佛校徽所展现出来的,炽热却深沉的绯红色,他们在挖掘出真实的自我后,用行动坚守、捍卫着自己的初心。


-2-
在自由中寻求希望


与哈佛面对自我、影响他人的精神有所不同,斯坦福大学更注重“自由”。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译为“吹来自由之风”,以鼓励学校师生自由无阻地从事教学和各类学科研究。

瀚和娜在古典学与新闻学上的成就,也被斯坦福大学看中,同时在早申请阶段提前收到录取通知。

4个月后,安和睿也收到了录取喜讯。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对艺术的热爱与研究。


安像一位研究者般对画画和写作倾注热情。多年的画画经历,让她在高中时期一举获得全美艺术写作大赛金奖。她曾前往哈佛大学进行艺术的跨学科研究;也曾前往芝加哥艺术学院学习实验画进行艺术创作;对艺术的独特创意与概念她并没有独享,而是创立了一个视觉艺术公众号,带领各位爱好者一起定期鉴赏与探讨艺术的更多可能性,吸引了上万名观众。
 
写作是安的另一个创作领域。虽然出生于中国,但她在国外求学多年,曾经遭遇校园欺凌。面对外界无端的恶意,她用文字创造了美好的童话世界。转学后,她感受到了温暖与包容,不再有无端的排挤与孤独的哭泣,但童话式的写作引起了老师的不解,她告诉安“希望不能仅仅来自幻想”。曾经的信仰开始倒塌,安带着疑惑去到了著名的写作夏校工作坊,在这里她认识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第一次看到现实在写作中的力量——有的同学写出了母亲在离异后独自支撑自己高昂教育费的艰辛与努力,有的同学讲述自己越南裔身份在美国社会中挣扎与奋斗的故事。
 
安终于意识到——写作者不应该只为自己带来希望,更多地应该赋予读者希望。她开始记录自己的公益故事;撰写研究性论文,作品惊喜入选高含金量历史期刊;开办线上公益课教授中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她希望通过公益课告诉学生们,“有一天你们也会给读者带来希望,用手中的笔去照亮我们的世界”。
 

睿更接近于敏感纤细的艺术家,拥有独特的艺术嗅觉。幼年时,身体羸弱让她不能像同龄人一样在室外玩耍,她逐渐痴迷于画画、看书、看纪录片。一部有关污染的纪录片,打开了她的环保触觉,她意识到环境污染是自己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她立志成为环保活动家:初中开始担任自然机构志愿者,探索水资源及濒危物种保护;在当地的城市保护计划中实习;设计青年环保教育课程;并在一部环保纪录片中担任助理制片人。
 
新冠疫情初期,她看到了女性的弱势面,她们提出的需求被搁置、没有回应。睿多年来感受到女性的身体及需求被歪曲、漠视,于是拿起画笔创作了一副画作,成功引起了同学间的讨论并为弱势女性发起了筹款,予以物质支持。
 
面对社会的不公正与偏见,睿常常选择用艺术作品进行表达与抗争,她说“艺术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宣泄,它们(中的一部分)通常令人毛骨悚然,但也是必要的”。它们值得被探讨,以唤起观众们采取改变的行动,因为大众拥有自下而上、持久创新的力量。

斯坦福大学

这4名同学用各自的兴趣爱好,为混沌的世界带来了一束光,正契合了斯坦福大学的精神内核。曾有教育机构汇总分析500余份斯坦福学生文书,提取出排名前几位的词语:happy(快乐)、passion(热情)、better(更好)、improve(进步)。这意味着,相聚在斯坦福的同学们充满着创造与提升自我的激情。

坐落在旧金山湾区帕罗奥多的斯坦福大学,校徽上的红杉树总会随着微风摇曳,恰如不懈追求真理的人们,充满希冀地沐浴在自由的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