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问答列表 我要提问

中国学生写美国大学Essay,会有哪些文化差异?

FS小编 通过 网站 提问于2013-09-09 08:39:08
  • FS小编 读者
    回答于09/09/2013
    作者:胡Vincent

    11月15日的本科ED申请截止后,工作室的同事们在一起总结工作时,谈到了一个话题:中国学生写美国Essay,经常会有文化差异在其中,我们于是分析了一篇篇有“中国特色”的美国Essay,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
     
    传统思维中如果获得成就,一般要经过坚持不懈的牺牲;美式思维中如果获得成就,大多享受其中的过程。
     
    传统教材:在Essay初稿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描写:“我从5岁起就每天坚持练2个小时琴,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虽然我骨折了,但是我带病坚持上课”,“为了演出成功,我们冒着40度得高温练得汗流浃背”......套用网络语言,就是牛B成就都是通过苦B努力赚来的。其实,这种带有自残倾向的描写对于申请是很不利的,很多学校的Essay题目你都可以揣摩出,它是希望看到你对学校、专业、或者你的特长的热爱。
    新颖教材:当然也有写得好的例子,例如“当我第一次用尽全力跑完半程马拉松时,我觉得自己就是那位古希腊的英雄”,“数学是一门艺术,我经常在享受这门艺术时忘记了时间的存在”......你会觉得作者有无尽的动力在他所喜欢的领域取得成功
     
    传统思维中成功源自于崇高的使命;美式思维成功更倾向于个人的内心
     
    传统教材:可能是从小受到周总理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影响吧,学生的使命感相当的强。典型的例子诸如“为什么选择XX专业呢?因为中国在这一领域还存在很多不足,我要到美国学习,回国填补这项空白”,“我希望成为XX行业的优秀人才,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其实我在和学生聊天中知道他们不会这样想的,但是落在笔头上,写作惯性会让这样的文章层出不穷。
    新式教材:伦斯勒理工学院的口号就很有感染力:“伦斯勒的毕业生们帮助建造了布鲁克林大桥,把人类送上了月球——你打算做点什么?Rensselaer graduates helped to build the Brooklyn Bridge and put a man on the moon - what do you want to do?”有一个国际学校的学生写自己参与飞盘比赛时这样开头:I was attracted by the spins and beautiful curves the disk exhibited in the air...  it became the greatest thing I loved in this vigorous campus. 
     
    传统思维对于Essay选材,倾向于选用自己自己最大的成绩,美式思维不限于此,任何的经历、感触、挫折都可以作为素材
     
    学生经常问到,我在同龄人中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不能仅仅在简历中简短体现。我Common application的Essay就用世博会的志愿者,加州大学的Essay要写出我数学竞赛的例子...这样,我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的展示给招生老师。其实,好的Essay素材未必都是成功的例子,你需要了解到一点,你只是一个十七八岁的申请者,没必要把自己描绘成拯救未来的英雄,每个人都会有成功有失败的,学校想看到你的潜力更多于你的能力。之前一个申请到常春藤名校的学生,Essay选题竟是自己在乘坐地铁中遭遇的5分钟停电,Essay中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和人生观点,和他的成就毫不挂钩。这种风格颇像乔布斯的“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平淡之处感悟人生。
     
    其实,一个学生的汉语作文写得好不好,和他的Essay初稿是没有太大关系的,相关很大的,其实是学生的内心想法、观点、洞察力、想象力等更深层级的能力。

    原文链接:[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e5e7440100wxkx.htm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e5e7440100wxkx.html[/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