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格教育】波士顿Lily老师

高级特邀顾问(CNP)
1486赞 1114粉丝 68最佳回答
短信
最新
杭州佛系男孩的Eaglebrook梦校之旅,柳暗花明的逆袭之路 1周前
学生档案学生名字:William同学    就读学校:BASIS International School Hangzhou录取学校:Eaglebrook School 当很多家庭还在体制内学校和国际教育之间徘徊不定时,William一家就早早决定为孩子铺就一条国际化升学路线。从一开始就读国际学校为留学做铺垫,到毅然决定七升八提前赴美,他们在短短时间内迅速行动,开启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申请之旅。其中历经标准化考试的紧张备考、精心筹备申请材料、四处访校抉择,最终成功收获心仪美初的录取。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又有哪些宝贵经验可以分享?让我们一同走进杭州男孩William的美初申请历程。 ——以下为William妈妈亲述01坚持国际教育路线阳光大男孩养成中在孩子的教育路径上,有些家庭可能会在体制内和国际教育之间摇摆不定,但我们家对孩子的规划目标一直很明确的就是要走国际路线,所以William从小就在国际学校读书。国际学校的求学经历,可以更好的助力William过渡到美国学校。从学术上来看,William一直都做的不错,基本不需要我们怎么盯着。每学期的学术报告出来,无论是作业完成情况,还是课堂表现等方面,老师对William的反馈都挺好,所以我们一直对他很放心。除了学术以外,国际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William的性格也非常阳光,也比较喜欢跟人沟通交流,而且相对公立学校的孩子,他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自由支配。我们家一直以来也比较佛系,也不会给他施加太多压力,所以他的整体状态一直以来还是比较放松的。02紧急转轨美初口碑和真诚让我们选择了丽格我们一直以来的计划是让他美高再出去,但为什么很仓促的就决定了美初呢,就得从去年的夏校说起。去年暑假,William参加了安多佛的Summer Camp,是五周的住宿营,我和爸爸在那陪着孩子们的时候没事就去转转周围的学校。当时访了一些美初,也访了一些美高,对美初美高的感受良好,印象深刻。孩子五周的住宿经历,让我们觉得可能他也做好准备了,再者我们也了解到从国内申请美高难度也很大,像八年级、九年级出去的孩子,想进前30的美高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跟孩子商量后,就决定了提前一年申请美初,增加孩子的申请概率。从William自己的意愿出发,他也是非常乐意申请美初的,不管是安多佛的夏校,还是之前在加州的夏校,他的体验感都很好,所以他自己本身就很希望去美国读书。做出决定后,我们就迅速行动起来。从8月初夏令营结束回国到8月中旬和丽格教育签约了,前后仅花了半个月时间。因为我们觉得这个事如果要做,那就尽快安排,况且留给我们的时间也并不充裕了。而至于为什么选择丽格,其实我在波士顿的时候就在小红书上搜索,当时就看到丽格申请的一个上海女孩子的案例,就对丽格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觉得这个机构挺厉害的,后面我们又请了一位当地的妈妈帮我们做接送,这位妈妈的女儿在哈佛读书,我就跟她打听当地哪些留学机构比较靠谱,她也给我们提到了丽格,还说在当地的留学家长群里,很多人都找丽格帮忙申请。我对丽格的印象就更深刻了。后面,我就专门约了个时间去拜访丽格并和她们做了详细的沟通,整个沟通下来,我觉得她们很真诚,也很有耐心,让我觉得很靠谱,不是那种夸夸其谈的感觉。后面虽然我也有去看其他当地机构,但最终还是觉得丽格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也就很快的选择了丽格。038月硬仗开启,佛系男孩蜕变中签约后,我们就开始了紧张的申请准备。因为美初申请截止时间比较早,而当时我们没有任何标化成绩。因此,我们第一时间先报名小托福考试。取得语言成绩以后,我们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备考SSAT考试。整个过程中William压力不小,毕竟之前我们家比较佛系,从来没有这样高强度的学习、考试,还要兼顾学校学业以及申请等等... 好在William抗压能力还不错,咬牙坚持了下来,尽管辛苦,他还是积极配合,完成了各项任务。我认为这份动力来自孩子内心深处对梦校的渴望。04学业与兴趣并重打造独特申请优势除了标化以外,丽格老师也是抓紧时间为他打磨申请材料,学术板块孩子一直做的很好,所以不太用担心,但申请还得尽量突出他的一些兴趣爱好,比如说长笛、街舞等等。这些活动我们虽然达不到特长,但是也一直在坚持,或者是在学校乐队,也能上台表演,一直没中断过。William拥有很强的舞台表现力,可能是因为从小就有很多上台表演的机会,在美国读幼儿园的时候是这样,回国上小学后同样如此,老师有表演活动也经常找他。像一年级寒假回来,老师就让他在报告厅给校长、老师和几百个同学分享寒假生活;五年级毕业时,他还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六年级的时候,他参加了学生会,虽然只是小干事,但也体现了他的领导力和参与度。我觉得这些经历可能也为他的申请加分不少。延伸到面试上,他也表现的不错,所以总体来说,他的申请形象还是比较全面的,除了美国学校所看重的体育这块,孩子不是那么擅长。05访校种草Eaglebrook历经波折终获录取美初的申请,我们定了6所学校,而且考虑到将来申请美高,9申请9的优势更明显,想把复读放到高中,于是我们的申请院校选的是第一和第二梯队里有8年级名额的学校。去年暑期的时候,我们访问了Fessenden和Fay,对这两个学校的校园和周边也比较熟悉。直到11月份面试时前往Eaglebrook访校,我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不管是从学校设施,周边环境还是学生风貌,都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家长都非常喜欢,简直是我们的梦中情校!我们访校结束之后也和顾问老师分享了我们的访校感受和对Eaglebrook的喜爱,当时顾问老师也跟我们提到了Eaglebrook 的申请难度,后面等顾问开始和学校沟通跟进的时候,就陆续给了我们一些来自各校的反馈。我们这时候才真切意识到了竞争的残酷性,虽然说在接到各学校的等待通知时,因为有了丽格顾问前面的这些沟通,也做好了心理准备,我们家长不至于太过失落。但是对于一直以来顺风顺水的孩子来说,毕竟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经历这么大的失败,所以知道消息后,他哭了。站在家长的角度,我觉得这件事对孩子的成长经历也有帮助。我们一直延续着松弛的学习氛围,孩子一直以来,也没有特别想要追求什么,而这次的申请,让我们和他都看到了外面更大的世界,更优秀的小伙伴,也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也让我对孩子和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知。被梦校放在等待名单中,对他来说,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历练,让他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当然,最让我们感激的还是整个丽格团队,整个申请的过程,包括和学校的沟通进展,全部非常透明和及时,并且一直给予我们鼓励,虽然在等待名单上,Lily老师和丽格整个团队也一直在积极和学校沟通,为我们做背书,丽格后续和Eaglebrook的紧密沟通,积极推进,密切关注,助力William成功拿下offer。这也证实了我之前对丽格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他们在美初美高的申请中真正的具备了过硬的实力,以及超出行业水平的专业。06看到外部竞争和孩子的成长感触良多回顾整个申请过程,我有很多感触。一方面,整个美初申请让我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因为这个评估体系是全方位且非常客观的,所以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力也是很明显能够感受到的,而我们之前的教育思路可能相对还是偏佛系,但要在美初高这条赛道上走出来,没有踏踏实实的努力是不行的。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William的成长,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孩子还小,但实际上,他们拥有超出我们想象的潜力和抗压力,而当这些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时候,他的小宇宙就爆发了,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还是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在自己感兴趣,愿意付出的事情上去努力。经历这次申请,他在时间管理和抗压能力上都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也让我们对他后续的美初之路更有信心了。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想分享给各位家长:首先,一定要尽早规划,如果有让孩子去美初的打算,就早点带孩子去体验,觉得孩子能适应,就提前规划,拉长时间线,充分准备每个环节。其次,对孩子的能力要有清醒的认知,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不然容易受挫。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定一个稍微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最后,找一个靠谱的顾问非常重要,他们能在申请过程中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最大程度保证申请结果。希望以上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每个孩子都能申请到理想的学校!丽格顾问说William是一名潜力无限的学生,他的身上闪烁着许多优秀的品质。在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时,他最初可能会表现出些许紧张和慢热,但这种状态转瞬即逝。凭借强大的自我调适能力,他能够迅速融入新环境,并且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在适应过程中展现出的勇气和灵活性,为他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习方面,William认真刻苦、勤奋努力,自律性极强。无论接到何种任务,他都能以高度的责任心,一丝不苟地按时完成。不过,William在初中升学准备的时间规划上稍显滞后。暑假期间,他参加了高中的夏校活动,活动结束后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初中申请的紧张准备中。此前,他的父母对周边的初中进行了走访考察,对当地一梯队的初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选择七升八的申请路径,使得William在申请过程中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目前,William就读于贝校,这所学校以高强度的学习节奏而闻名,繁重的课业和紧张的时间安排对他的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他不仅要在学校的日常学习中保持优异的成绩,还要挤出时间备考小托福。而他心仪的Eaglebrook学校,更是要求提供SSAT成绩,这无疑让他的备考压力倍增。此外,申请八年级本身就面临着学位稀缺、竞争激烈的困境,加之男校通常对体育成绩较为看重,而体育并非William的优势项目,这进一步增加了申请的难度,但丽格团队不拘一格,因地制宜。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为William制定了一套全面且极具针对性的申请策略。考虑到William在领导力、公益活动以及音乐艺术领域展现出的浓厚兴趣和潜力,我们将申请重点放在这些方面,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充分展示他在这些领域的才能和热情。同时,深度挖掘他暑假赴美参加夏校和出海海钓的独特经历,将这些经历转化为他申请材料中的亮点,进一步凸显他的国际化视野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在面试环节,我们着重引导William展现出他的成熟稳重、独立自主的性格特点,以及在面对问题时冷静分析、积极解决的能力。通过这些努力,全方位地向招生官展示一个适应能力卓越、兴趣爱好广泛、勇于挑战自我的优秀学生形象。最终,凭借自身的努力和独特优势,加上精心规划的申请策略,William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被理想的学校录取。关注丽格 了解更多
【干货分享】名校孩子如何利用零碎时间学习?7个知识类节目分享! 1年前
美剧里的高中生活:派对、冒险、谈恋爱现实中的高中生活:学习、运动、做活动对于想要申请美本的同学来说高中可真不是像电视里演的那么轻松除了要兼顾学业和社交,还有专业学术研究、兴趣特长、领导力、社区影响力等各方面的培养所以,这个时候时间管理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利用好等公交、跑步、或其他零碎时间用10-15分钟学习一个小技巧/知识轻松实现弯道超越!今天,丽格就给大家整理了7个超实用的知识类播客/视频节目分享涉及演讲、金融、创业等各个方面供大家在空闲时间接触学习Think Fast, Talk Smart图片来源:网站截图Think Fast, Talk Smart 是由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制作的播客。战略沟通讲师马特·亚伯拉罕斯 (Matt Abrahams)与全校的专家一起讨论关于公开演讲中准备过程、即兴演讲、问答环节以及如何克服焦虑。每集通过介绍一些实用的工具或技巧,帮助大家提高沟通技巧。形式:播客网址:https://www.gsb.stanford.edu/business-podcasts/think-fast-talk-smart-podcastManaging the Future of Work图片来源:网站截图Managing the Future of Work是哈佛商学院的一个研究项目,致力于研如何让企业和领导者更好地应对这千变万化的工作社会。工作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公司也需要通过改变劳动模式和人力管理来适应这些变化。该项目当前的研究领域集中于以下六个话题: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趋势、临时劳动力和零工经济、劳动力人口统计和“护理经济”、中等技能差距和工人投资、全球人才获取与利用、主要城市中心和农村地区之间的空间紧张。形式:播客/研究论文网址:https://www.hbs.edu/managing-the-future-of-work/Pages/default.aspxAfter Hours Podcast图片来源:网站截图After Hours Podcast是哈佛大学的一档播客节目,每期都会采访一位行业大佬,就领导力、创业精神和终生学习进行深度的访谈。通过传递大佬的真实声音,激发当今年轻人的领导力以面对重重挑战。形式:播客网址:https://projects.iq.harvard.edu/a608productions/activitiesThe Journal.图片来源:网站截图The Journal. 是一档由Gimlet Media 和《华尔街日报》的联合制作的播客节目。通过商业的镜头讲述不同故事,解释关于金钱、商业和权力。形式:播客网址:https://www.wsj.com/podcasts/the-journalGrammar Girl图片来源:网站截图Grammar Girl是 Quick and Dirty Tips 的一档播客节目,由Mignon Fogarty创建。节目每期给听众介绍了一些实用的语法知识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技巧。形式:播客网址:https://www.quickanddirtytips.com/grammar-girl/TED Talks图片来源:网站截图TED 通过简短的演讲来分享不同领域的知名人士分享最新动态和知识。TED Talks是一系列视频,包含TED 会议、TEDx活动或其他全球演讲的精彩瞬间。形式:演讲网址:https://www.ted.com/talksHer First $100K图片来源:网站截图Her First $100K 是Tori Dunlap为Z时代和千禧一代女性建立的金融职业平台。该平台为女性提供各类资源学习理财,包含播客、书籍、产品、工具等,从中学习如何赚取、储蓄或投资金钱。形式:播客、书籍等网址:https://herfirst100k.com/financial-feminist-podcast丽格顾问详细干货分享:名校孩子如何利用零碎时间学习?7个知识类播客分享!关注丽格了解更多
从美高到陆高再到美本,青岛学子如何在回国后走出最适合自己的升学之路! 1年前
学生档案学生信息:Kevin同学高中就读:青岛博格思加州学校美本入读: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在疫情发生的这几年,有依然坚定不移依然赴美读书的学生,也有综合考虑各种情况,放弃美高而选择回国读高中的学生,今天本文的主人公Kevin同学就是后者。Kevin同学的高中经历相对波折而丰富,他九年级是在美国Vermont州一所寄宿美高就读,由于疫情以及家庭原因,后又返回国内就读国际高中并开始了跟丽格的合作,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成长与申请故事。01美国高中V.S.国际学校就读体验对比我9年级读的是一所位置比较偏僻的寄宿美高,学校总体来说各项要求也是比较多,校规也是比较严格。接触的同学以Vermont州的学生为主,所以说同学给我的感觉就比较美式,特别东北部美国人的感觉。学术方面,学校选择丰富,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和课外活动。虽然难度上比国内的寄宿高中高不少,但我还是更喜欢美高的教学氛围。因为美高能给我一种自主学习的感觉,看着大家都在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我也变得很有动力;而国内的国际学校因为还在发展中,很多设定都是为了学生申请美本,所以更多得是有点被动学习,少了些自由度。与老师沟通方面,我们国际学校也是全英文教学,大部分老师来自于美国或者英国,因为学生比较少,与老师沟通灵活很多,而且老师们也“入乡随俗”,学生通过微信就可以随时找到老师。但是美高可能就没有那么灵活了,沟通需要提前约好时间,或者通过邮件联系,而且老师有的时候几天才回复也是一个正常的速度,沟通效率没有国内高。但这同时也锻炼了我做事前会提前准备、做好规划的习惯,不会拖到最后一刻。除此之外,可能是国际学校还在发展中,很多东西没有条条框框束缚着,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很高,也很鼓励学生放手去做,所以我就利用了这个特点,创建了我的有点“离经叛道”的俱乐部——电竞俱乐部。因为我课余时间比较喜欢打游戏,我就找到了几个跟我有相同爱好的同学,商讨把我们的爱好变成俱乐部。整个创办过程主要是我来带头的,首先去跟校长沟通,明确我们俱乐部的主要社团活动是什么,然后去和负责活动的老师沟通,有哪个教室可以提供给我们作为日常训练或者开会的场地。这些事情确定后就是宣传,我做了海报发到学生群里鼓励大家来参加我们的俱乐部。正式成立后我还负责日常的运营,每周开一次例会。除了这些,我们俱乐部还和学校的游戏开发俱乐部举办了联动的活动。他们设计了一款游戏,可以双人或者二对二对抗,我们这边召集了8个队伍去参加游戏比赛,举办得还挺热闹。有的学校可能觉得电竞是不学无术,但是我们学校的领导审核过我们创建的初衷以及活动的提案后,对我们是支持的态度,学校觉得只要是可以让学生锻炼能力的事情就值得被鼓励。这个电竞俱乐部的创建和运营,也确实让我的能力有全面的提升,比如说组织能力、宣传能力还有沟通能力。02兴趣与学术的结合提高申请竞争力我在美高的那一年,当时对物理机械工程这方面特别感兴趣,所以当时别人都选择体育项目为课外活动,我选的是 Robotic机器人,负责硬件组装这块。虽然我小时候也学过机器人,但那种是组装的差不多的半成品模块,但这次是用各种零件来组装出一整个机器人,比如说一个螺丝、一个齿轮、履带上的一个小部件。当时我们学校队还参加了一个新英格兰地区的FRC比赛,获得了第四名。后来回到国内,我的兴趣爱好更多集中在物理上面。比如,我自己手工做了一个简易的 DC motor,就是直流电机;然后我发现宿舍窗户设计上有些不合理,就向学校反映了,他们就允许我自己来设计一下改造。我把窗户拆卸下来研究了几周,给校方提交了我的改造方案,后面校方还把我的方案跟工程师一起去讨论完善,顺利的话就会把宿舍窗户的设计都更新迭代。 除了这些学术方面的项目,我也把我的强项用在了社区服务方面。我数学的基础不错,所以9年级的时候我就加入了学校的数学俱乐部,跟其他对数学感兴趣的同学一起研究更高阶的数学难题。我9年级就开始上预备微积分了,跟我一起上课的大部分是高年级的同学。所以我就有能力,成为了数学tutor,辅导数学课程级别比我低的同学。我回看觉得当时这是跟很好的让我快速融入学校社区的一个方法。因为我作为一个九年级,跟很多十二年级的同学上课,然后辅导的过程又接触到其它年级的同学,拓宽了我社交的圈子。回国了之后,我依然保持着我理工科上的优势,很多选课的难度都领先于我们同届的同学,所以我转到国际学校之后,继续担任着Tutor的活动,私下朋友学术上有困难也会来找我问。我就发现自己真的喜欢理工科,花费的时间不仅帮助了别人,同时也巩固了我自己的知识。03专业上的探索得益于丽格老师的引导我一开始对专业也不是很笃定,这方面主要得益于丽格老师的引导。十年级的时候,丽格老师鼓励我参加不一样的活动,多感受,我探索过工程、物理、写作、商科……10年级的时候,我在丽格老师的鼓励下接触到物理碗的比赛,为此我也准备了一段时间,虽然最后没有很高的名次,但备赛过程中,我的物理知识得到了提升,也让我对物理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11年级的暑假,丽格老师给我推荐了一个智能手机研究的暑假项目,这个对我专业背景的提升和申请都非常重要。那个时候我确定要走理工这个大方向,这个项目中,给了我机会运用很多物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提升手机的表现,项目结束后,我基本就确定了物理这个申请方向,而且明确了我想学的是那种更偏应用的物理,可以通过我的知识、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04自我定位清晰才能选出更适合自己的学校择校的部分,70%都是我自己拿的主意,主要申请的地方就是波士顿和加州的学校。ED了纽大虽然没有中,但我也没有很沮丧,因为本来就是想试试,我最心仪的大学区域还是加州和波士顿。最纠结的时期其实是收到录取后,我记得3月20日先是UCI来了录取,我就知道大概是要去加州了,因为我很喜欢这个学校;过了两天UCSB也给我发通知了,当时我就非常纠结这两所学校。因为我们家在尔湾,寒暑假我经常待在尔湾,所以对那已经比较熟。但是UCSB的物理专业很好,我查到是全美排名第十一名,所以学术层面是非常吸引我的。我纠结了大概有半个月,最终决定选UCSB。当时丽格的顾问给我的一个分析点我觉得非常有道理,顾问跟我说她建议我去UCSB,因为UCI那边我已经熟悉了,人脉、资源本来就有,不一定需要我去UCI上学才能拥有;但我没有去过UCSB那边,城市、人、生活,我可能都会有新的体验,这样如果我去UCSB相当于拓展了我的资源的圈子。择校过程中,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自己的定位。美本申请和国内高考不一样,高考是一场考试决定了你的学校,而美本申请是3、4年的积累,所以其实我自己心里清楚我走到了什么程度,大概申请怎样的学校。我现在回顾这段经历,包括看身边同学的申请情况,我觉得最后读的学校和付出的努力是完全成正比的,比如说很多人有藤校的梦想,虽然我也想过,但我知道我去不了因为我也没有那么努力。但是我也不会很差,毕竟高中也是有踏实学过来的。所以从一开始,我就认定了UC级别是适配我能力和期待的目标校。05丽格在申请路上的帮助一个是对我申请道路的规划,选择了一条适合我的申请道路,无论是专业上的引导还是长线的安排。因为我也不是那种特别卷的人,所以丽格老师没有给我安排特别多事情让我很大压力,也没有说就放任我自己,让我松懈下来。整体合作下来体验很好,专业度和职业操守我都很满意,因为我也会和朋友们交流申请上的这些事,有朋友就和我说过一些与其它机构合作上不太愉快的事情,让我很吃惊。还有在时间线的把握上,丽格做得很到位。以前我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去做,但丽格老师会提前把要做的事情告诉我,告诉我完成的时间。比如说UC的文书题目老师在去年4月份就给我了,然后我就开始构思,然后在暑假结束前UC的4篇文书我全写完了。所以申请期我就没有太焦虑,因为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06给未来申请人的建议养成提前规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在美高的时候,找老师需要提前预约好老师的时间;申请的时候,丽格老师也会把任务提前交给我。我也就逐渐养成了这个规划习惯,一步步落实每个事情,所以在申请季的时候,并没有因为各种各样的任务堆在一起而有overload(过载)的感觉。丽格顾问说可能是因为Kevin比较多元的求学背景,所以Kevin展示出来跟同年龄段男生相比,更成熟,其中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比如,当时他要考托福,要考ACT,在国内的大环境下非常艰难,但是Kevin还是用尽一切办法去复习、报考。虽然最后由于管控严格,Kevin的ACT一再被取消,但是他努力过,也是没有遗憾了。专业的考量方面,当我问他做物理可能需要待在实验室潜心搞科研,他能不能接受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待在实验室是他享受的,但是未来他可能不想待在象牙塔里,而是进入到工业领域去运用知识创造经济效益,而他最终的目标是利用自己科学的背景,进行创业。当一个学生对自己想要的目标很清晰的时候,规划的合作当然也就很丝滑了。所以,在物理这个方向上,我们由浅入深地规划了不同的活动,从探索、深化到大学级别的实验室项目,不仅在申请材料中体现了Kevin对于这个领域的热爱的持之以恒,也确实让Kevin的能力得到提升。而在大部分学生、家庭很纠结的择校阶段,因为Kevin对自己以后想要发展的地区、生活有一定的想法,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基于他对未来的目标,把他送到适合他的优质平台,夯实他的能力,为他日后的闯荡打下坚实的基础。Kevin是一个目标感很强的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和清晰,希望Kevin的故事可以启迪更多的学生,找到自己的目标,更重要的是为了目标付诸行动。丽格顾问详细解析本案例:UCSB:从美高到陆高,看他如何在回国后走出最适合自己的升学之路!关注丽格了解更多
【补录捷报】补录喜讯不断!丽格学子再获2枚10年级优质寄宿美高offer! 1年前
丽格转正补录持续进行中!昨日丽格学子W同学同时被夏威夷最好寄宿学校 Iolani School 伊奥拉尼学校科罗拉多州顶尖寄宿学校Fountain Valley School of Colorado科罗拉多喷泉谷学校10年级补录录取恭喜!!学校介绍学校官网截图✓科罗拉多喷泉谷学校Fountain Valley School of Colorado所在位置:科罗拉多州建校时间:1930年学校类型:混校学校人数:245寄宿比例:65%国际学生比例:32%科罗拉多喷泉谷学校是一所男女混校的大学预科学校,为 9-12 年级的学生提供走读和寄宿课程。9-12 年级的 245名学生来自 24 个州, 其中38% 来自其他 18 个国家,约38%为有色人种。2023 学年现有61人。该校是国际 Round Square 联盟(由 45 个国家/地区的 210 多所学校组成)的成员,致力于促进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全球意识。FVS由科罗拉多州独立学校协会(ACIS)认证,其认证标准得到科罗拉多州教育委员会、全国独立学校协会(NAIS)和寄宿学校协会(TABS)的正式认可。学校占地1,100 英亩,位于科罗拉多州,丹佛以南70英里(115 公里)处。该校离西部科罗拉多州的山地滑雪胜地仅两小时车程,在科罗拉多州布埃纳维斯塔附近拥有一个占地 40 英亩的山区校园,为全年的娱乐和体验式教育计划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学校官网截图✓伊奥拉尼学校Iolani School所在位置:夏威夷州建校时间:1863年学校类型:混校学校人数:2100高教比:80%国际学生比例:10%伊奥拉尼学校成立于1863年,坐落于夏威夷火奴鲁鲁市。学校的文化非常多样化,男女混校,为超过1900名K到12年级的学生提供大学准备。学生的学术成就和个人成长在学校的良好氛围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校受到充分的关怀和照顾。通过动态和个性化的课程,在校学生可以发展自我,同时拓展能力和道德培养。转正补录正在进行中!美国初高中的申请从来都不是仅仅有常规申请一种选择!常规录取之后,转正、补录等新的机会也会涌现出来。而针对常规申请中没有录取到理想院校,或者被学校放在候补名单上的,又或者申请时间偏晚的学生,这时候就要抓紧时间来做相应的补救工作了。。。。有需要了解补录的家庭,欢迎添加丽格教育资深顾问咨询2023届常规录取后转正/补录录取持续更新中丽格美高转正补录榜学校数量年级科罗拉多喷泉谷学校Fountain Valley School of Colorado110伊奥拉尼学校Iolani School39/10印地安泉中学Indian Springs School19 金博联合学院Kimball Union Academy 110北野山中学Northfield Mount Hermon School39/10/11米斯豪司女子高中Miss Hall’s School110瑞德利中学Ridley College(加拿大)19新汉普顿中学New Hampton School19柯尔沃学院Culver Academies19兰尼学校Ranney School 19圣詹姆斯学校Saint James School19伍斯特学院Worcester Academy29朴茨茅斯修道院中学Portsmouth Abbey School19达灵顿中学Darlington School29达娜豪尔女子高中Dana Hall School19克瑞布鲁克中学Cranbrook Schools19乔治学校George School110威伯翰马森中学Wilbraham & Monson Academy19胡德尼斯学校Holderness School19丽格美初转正补录榜学校数量年级瑞克特瑞中学Rectory School36/7/8艾索沃克女子高中The Ethel Walker School17派克学校The Pike School(走读)17苹果园学校Applewild School 18圣詹姆斯学校Saint James School18莫斯布朗学校Moses Brown School16比门特中学Bement School16丽格内容详情:【补录捷报】补录喜讯不断!丽格学子再获2枚10年级优质寄宿美高offer!关注丽格了解更多
乘风破浪的北京女孩,如何在申请路上重拾自信,录取加州Webb等7所顶尖美高! 1年前
学生档案学生信息:Qier同学美初就读:Clairbourn School(CA)美高入读:The Webb Schools (CA)录取院校:The Webb Schools (CA), Dana Hall School, Emma Willard School, Culver Academies, Cushing Academy等从中国到美国,从美西到美东,教育是第一要务     我们家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也在孩子们的教育上投入了很多。我觉得这可能跟我个人学习成长的经历是有关系的,因为我自己本身是从一个很小的地方读书读出来的,而这一步步走过来,我感受到接受教育是一件珍贵且快乐的事情,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快乐。我们最开始在北京的时候是在朝阳区,Qier在班上一直是是前三名,而且有着丰富的课外活动,学习生活都很饱满很快乐。但后来我们有一个机会来美国读书,这个机会对我个人来说需要放弃很多东西,相当于到美国后重头再来,所以当时我们也纠结了很久,觉得放弃国内的发展非常可惜,但一想到孩子,又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平台,而且来美国后虽然可能会遇到很多挑战,但相信也能收获很多。因此我们家在孩子五年级上到一半的时候就从北京的公立学校转到加州来读书了,但是没想到的是,两三个月之后就疫情了,校园关闭,课程方面都不太有推进,6年级基本是上网课,所以我们正式在美国读初中的时候已经是七年级了。这期间遇到了很多的挑战,就比如说她学习方面,因为我们对美国学校的系统不熟悉,孩子也不会用电脑写作业,再加上英文底子本身也不够扎实,就导致她的学术一落千丈;再者她的社交,因为这里都是加州当地的孩子,在融入当地社区也遇到了不少问题。而且因为孩子在北京公立小学读书的时候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而在来到加州之后她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所以孩子在整个七年级都是很困惑的。但我也无能为力,孩子困惑的同时我也感到很焦灼,不知如何是好。七年级结束,身边讨论申请高中的人多了起来。其实我一直知道4年高中很重要,一定要选择一个很好的、适合她的高中,但具体应该怎么做我是很迷茫的。我先是向身边的人咨询,问问他们的孩子是如何准备申请高中的,但咨询过后又觉得好像大家跟我家的情况都不是很匹配。然后我又去网上搜,看有没有什么信息能帮助我,但收效甚微。因为很多家庭来美国的原因是工作,孩子上学的地点是有确定范围的。但我们家来美国的目的就是孩子上学,哪里有好学校我们就去哪里,流动性更强。当时我听很多人讲东部的学校很好,我就想着或许我们也可以试一下这个机会。虽然我知道很多家庭落脚在加州后就不想搬了,因为这里生活方便,天气很好,但我骨子里还是个非常愿意冒险,尝试新鲜事物的人,而且我觉得即便尝试过后发现是错的也没有关系,因为生活本身就会遇到很多曲折的事情,走很多的弯路,或者吃很多的亏。我就是这样长大的,也从来没有觉得后悔,虽然可能会有遗憾,但还是会觉得在走弯路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情,也丰富了自己的生命。所以我当时还是想要试试美东的学校来进行申请的。执行力强,诚恳靠谱,是丽格一贯的风格既然计划从美西搬到美东,但我又不了解那边的学校,即便问过很多人,但大家给我的信息差异也很大,所以反而让我当时更迷茫了。后来我就想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我们找个东部的老师来帮助我,他们可能更专业也更了解学校。所以我当时就在网络上关注了一些顾问机构想先咨询一下,但其实那个时候的咨询是很没有眉目的。我就记得当时找到丽格,先加的Jessie老师的微信,她很快回复我说约时间视频聊一下,聊完之后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执行力很强,而且即使是免费咨询,她也很诚恳很到位。但是我并没有立马下决定,我还在观望,而且我当时的一个顾虑是,是不是收费更高的机构服务更好?但是后来有一件事情让我下定决心找丽格来做,因为Qier 喜欢马术,我在了解学校的过程中就想咨询一下印第安纳州的Culver Academies,我问了好几家机构,但可能因为是免费阶段的咨询,有些机构就不想理我,但是Jessie老师很快就介绍了两位Culver的学生家长给我,我当时就想她不怕这两个家长跟我讲一些不利于丽格的坏话吗?她这么坦诚的就给我分享这些资源,她们肯定是非常有底气的,后来我和这两位家长聊得也很好,了解了学校的情况让我觉得收获很大,Culver这个学校也是后期在我们校单上的目标院校。这个事情之后,我们就决定找丽格来做孩子的申请,进入到申请阶段,我能感受到丽格的整个团队都是这种执行力强、细节严谨,在孩子的申请上非常诚恳,我后来也发现这是丽格一贯的风格。扬长避短的美高申请,如何让孩子找回自信?确定丽格后,我们的申请工作就走上了正轨,但是很快,我们发现标化的准备对Qier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Qier在北京念公立小学的时候,英文仅限于考试,那时候成绩是很好的,我们也没有太重视英文方面的强化培训,但过来之后她就遇到了很大的障碍,最初连和同学的交流都是不太顺利的,入学前的英文测试成绩也不好,所以其实孩子底子还是偏弱。到了标化考试这块,我们找了机构,做了培训,孩子也努力过,但效果微乎其微。后来丽格老师就帮我们想办法,去跟学校申请豁免,不提交孩子的标化成绩,以我们六年级已经在美国就读的情况来跟学校沟通。我觉得这个策略极大的帮助到了Qier,因为她真的也不是标化型的孩子。然后GPA方面,申请高中需要六、七、八三年的成绩单,但由于疫情原因,再加上刚来不太适应,Qier 的6年级的成绩并不理想,直到8年级上学期才有全A,到现在为止一直保持全A,这期间她是慢慢地往上走,也是一个成长。但在我们当时启动申请的时候,看着前面的成绩,我们压力还是挺大的,但丽格的老师们一直给我们鼓励说学校不仅仅看GPA还看孩子的学习潜力。所以Qier 在硬实力上真的不算出众,但是她也有很多非常亮的点,比如她画画非常优秀,并且拿了很多奖。国内绘画的标准和国外不太一样,国内更看重“画得像”,而美国这边更看重创意。我一开始只是知道Qier画画不错,但有多优秀我不清楚。之前六年级的时候我们参加过一次比赛,老师选了一幅画提交上去但没有得奖,也让我失去了信心。但丽格顾问老师看了Qier的画之后告诉我,她见过很多学生,Qier的画画绝对是出众的,鼓励我们去参加Scholastic的比赛。我们也很听话,老师让我们干嘛我就干嘛。结果真的很不错,一共拿了5个奖,1个金2个银3个荣誉奖,这让我们信心大增。后来Qier还设计了学校学生穿的卫衣图案以及学校的旗帜,挂在学校体育馆里。我觉得孩子就是这样,自信也是需要外部反馈的,有的时候妈妈告诉她她很棒她不信,但外部机构的认可,老师同学的认可,顾问老师的认可,逐渐积累下来,她就会变得很自信。Qier绘画得奖作品后来为了更好的呈现她的亮点,顾问老师还指导Qier 做了个视频,包含了她的自我介绍、绘画作品和所获奖项等等,成品效果非常好,这对她后来的申请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另外,除了艺术方面的优势外,Qier 还是一个非常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孩子,不管是帮学校设计东西,还是学校的展会活动,或者选举活动等,她都会积极帮助老师,帮着老师搬搬凳子也好,或者帮忙布置也好,都让老师同学看到她对这个社区是非常上心的。慢慢的,很多事情也就发生了变化,和老师的感情不一样了,和同学的感情不一样了,甚至到最后和作业的感情也不一样了,整个人就变得很积极很主动,我想,这就是美国社会所看重的社区感吧。除了这两点外,Qier的面试也很不错,经过和顾问老师的培训,Qier 对自己的自我认知也比较清楚了,而且面试很多时候就是讲我喜欢什么,我经历过什么,我有哪些成就等。我们家有13所学校的面试,等到面了10所左右的时候,Qier说我是不是被自己成功洗脑了,我觉得我现在很棒,我很出众,我很自信。当时我有很大的触动,因为她之前感觉自己英语也不好、又不是本地人,感觉自己处于较底层的位置。但在这个过程中,她越来越自信,愿意去讲更多的东西向招生官展示更全面的自己,所以面试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有时候甚至会面试一个多小时。等到面试结束后,我去回顾Qier在这段时间里的变化,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她变成一个很自信的人。当然,整个过程中丽格老师们功不可没,她们在正式面试前做了很充分的培训,包括沟通挖掘她的经历,还有一些细节上的纠正,告诉她怎么回答面试官的问题,让她更有话说等等。比如说可以先去了解这个学校的一些感兴趣的项目,然后在回答面试官问题的时候提及到,这样既能让自己更有话说也能让面试官知道你是对这个学校有了解的,从而形成和面试官和学校的良好关系。而且Qier本身的性格也非常热情,所以在面试的时候,她这种热情是能很好的传导给面试官的,比如有个面试官问为什么要申请我们学校?Qier就说我想要参加你们学校的水球队。因为她觉得这个项目很酷,从来没有做过,之前她有在学校游泳队,所以这项运动既是新的尝试她也有基础。还有一个东部的学校问她最想要加入学校的什么项目的时候,她说我想打冰球,因为我弟弟也在打冰球,但是我们学校没有,而且我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冰球俱乐部,她说我看到你们学校有,而且初学者也可以玩,我特别想感受在冰上飞翔的那种感觉。所以她和学校的沟通就非常细节,让学校感到这个学生是了解我们学校的,是真的有认真考虑来我们学校的,而且她说的非常有激情,让学校感受到她非常的真诚,就很打动人。整个申请季下来,她的变化让我非常惊喜,而且她现在对她的高中生活也充满了信心。然后文书部分Qier基本不太跟我聊,可能这么大的孩子不太喜欢跟家长聊这些,但她愿意跟顾问老师聊,聊到心底里头最想说的一些话。因为刚开始我们启动的时候有沟通挖掘的环节,那时候孩子还处于一个混乱的阶段,她在这个过程中就跟顾问老师聊了很多自己的困扰等,然后顾问老师就一直耐心的倾听她,给了她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所以她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梳理自己。最终的文书也是改了很多稿才最终定稿。Qier绘画得奖作品青春期问题怎么办?丽格老师是我们家庭的情绪镇定剂!在我们刚来加州的时候,周围很多人会问我是不是以后孩子就能去斯坦福、康奈尔这些名校了,我也就会想既然都投入这么多了,我肯定是想要收获的,孩子进入名牌大学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奖励。但是渐渐地,我的想法改变了,尤其是这大半年的美高申请过程当中,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Qier自己的思想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都慢慢从一种混乱焦虑的状态中镇定了下来。在找到丽格之前,我们都是比较迷茫的,Qier也正好处在青春期,很混乱也很消极,而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还出现了些小问题。我每天忙着家务,还要给她唠叨东西不要乱放、作业怎么没交这些琐碎事,而她呢,也还不太适应美国的学习还有社交,每天应付学校的事就忙不过来了,但我没有看到她的烦恼,只是看到她的缺点,所以整个家庭充斥着焦虑和混乱的气氛。这个时候Jenny老师出现了,她是负责带Qier的老师,说话给人很舒缓的感觉。Qier其实一开始和老师沟通还是比较抗拒的状态,因为她觉得这又是妈妈给她安排的任务,但Jenny老师就很温柔地告诉她,我知道你现在一定面临很多困难,其实我遇到很多像你这样的小朋友,他们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孩子就好像忽然得到了一个心灵上的出口,她觉得原来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我不是最差的小朋友,老师能看得到我,知道我现在不容易。妈妈只知道我没有交作业,只知道我房间里很乱,只知道我不主动参加学校活动,但不知道我很难,不知道我为什么做不到这些事。但Jenny老师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从不同于家长的视角,能够认同接纳她的感受,并且她会给Qier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不让她的情绪堵在那里,可以说是治愈了她受伤的心。同时,老师也一直在和我保持了高频的沟通,因为我很焦虑忐忑,担心走错了这一步,孩子错过的时间就回不来了。但通过和丽格老师的沟通,我也慢慢学会了一些和孩子的相处之道,比如说我学会了不再跟孩子讲那么多负面的话,如果真的不能讲正面的话,那我就不讲话,然后如果出现我和孩子不能沟通的事情,我就找老师,让老师去跟孩子沟通。我也逐渐学会了镇定、学会了放手,比如说,需要孩子做的事情,我都不在群里回复,一定要等孩子放学回来后看到自己回复,让她自己动起来冲在前面,而不是家长冲在前面。慢慢的,我和孩子的关系也缓和了下来。美高申请路漫漫,丽格专业引路人!除了这些情绪上的疏导,在申请方面丽格老师也体现了她们非常高的专业素养。反思过去,我们为什么会有情绪上的积累?很有可能就是行动太少了,因为你不知道该往哪走,即便有方向了具体又该怎么做。我们在这次申请中,通过丽格老师的指导,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完成了,也就不焦虑了。首先,选校单的时候,这是一个大方向的确定,很关键也是最难的。我们当时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要去哪里,也不知道孩子想要怎样的学校。美国学校形形色色,比如说有宗教的,有无宗教的,有女校,有混校,有东部的、西部的、中部的,然后有侧重学习的,侧重体育的,侧重艺术的,不像国内的高中基本只看学术就好了。而我们提出了择校的诉求之后,丽格老师就选出了适合我们的学校,跟我们一个一个分析学校,最终我们确定下来的13所学校都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很多学校在艺术方面都比较擅长,比如Cushing,Emma Willard,Dana Hall 等,也有一些学校是有Qier非常喜欢的马术项目,比如Culver 这个学校,她在最终拿到录取后也是非常的割舍不下,因为Culver的马术项目实在是太吸引她了,所以最终做决定的时候也很艰难。但我们最终选择Webb更多的是考虑家庭因素和Qier 的游泳项目,因为Qier 在7年级的时候有一个游泳项目,刚开始她感觉很痛苦,但后来随着在游泳上的成长,她可能就开窍了,突然就不痛苦了,反而很享受比赛,非常热情的投入了游泳,所以她要是进了Cushing就不能游泳了,然后Culver的话,游泳只能是学校赛季的,但是如果在Webb的话,她中间是可以出来再继续训练的,所以当她放弃Cushing和Culver的时候,她在家里哭了很久,感觉对她来说这个选择太难了。再者,在家长文书上,我记得当时顾问问我第一个问题是你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我一下就懵了。我想我是没有教育理念的,或者说是有,但是没有总结过。但是当时第一反应是我没有,我就知道一天天这么过,做好你的事情,但是我不能告诉顾问说我没有,显得我做家长很不专业的样子。所以我就开始绞尽脑汁想,大概过了三天才交给丽格老师,倒不是因为我行动力差,而是因为我一直在想,我从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想,回忆这么多年我做了什么,孩子做了什么,我们得到了什么成就,甚至还有我自己读书时候的事情。我觉得我好困惑,我养了这么多年孩子,竟然不知道我的方向在哪里。等我想完之后,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试着在电脑上敲,我觉得我是一个很认真抚养小孩的人,但即便是我这样认真的人,也没有想过要用哪些词来定位我们家庭的教育理念,但其实这个就像企业文化一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需要老师来帮我做这件事,每次我跟老师沟通都要讲很久,因为我找不到我的集中点在哪,需要她来帮我做。Jane老师就说你不用想你讲的是对的还是错的,不用担心任何事情,说你想说的就可以。我就觉得Jane老师很神奇,她可以让人一直讲话停不下来的。我就想她肯定也听过很多家长讲这些,但她很有职业素养,每次听都像第一次听家长在讲,然后在听的过程中她讲话很少,关键时刻又引导我说更多,更深入了解我们家的情况。等到我们最后一次家长面试的时候,我就跟先生说,你去跟Jane老师讲,我讲的已经差不多,可能有一些部分你要补充,或者从你的视角来看。我先生就说沟通半小时肯定足够了,结果他又聊了一个半小时,聊完心情特别舒畅,说跟老师沟通的非常充分。最后丽格老师帮我们写的家长文书我们也非常满意,可以说是非常准确地归纳了我们家的教育理念,包括做人的品格,在运动上观念和对艺术上的追求等。给未来申请人的建议第一,确定方向后,少说话,相信孩子。这点对于申美初或者大学的家庭可能没那么关键,因为孩子还太小或已经定型了。但对美高的家庭来说我认为很重要,家长把握一个大的趋势,就尽量少说话,说不了正向的话不如不说,因为每多说一句都在扣分。其实我们家长已经投入了非常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是在孩子那反倒一直在减分,为什么?因为这张嘴。虽然有时候确实忍不住,因为当家长的当然希望孩子能更好的,就会有很多情绪,如果我看到我的孩子很优秀,就觉得再努力一点点是不是会更好?或者说看到孩子不努力,我就感觉要眼睁睁的看着一颗新星在陨落。尤其像我这种舍弃了很多事业上的发展,主要负责带孩子的陪读妈妈,更容易会有负面情绪的积累。所以有些话就很容易说出来了,然后在孩子那里就会扣分。所以不如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们正在成长的路上找自己,人生中肯定会有一些混沌的时光需要孩子去摸索。第二,找对顾问,他们是有经验的领路人。实际上我女儿申请学校的过程当中我真的没有做什么,我唯一做的就是找对顾问老师,剩下的让孩子和老师去做。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很忐忑,一直在关注着这件事,但我会把自己往回拉,让自己放松下来。比如说,有些事情顾问老师会帮着做,但如果是需要小孩子做的事情,我看顾问在群里跟小孩在对话,本来顾问老师可能一分钟就做完,但教她需要20分钟,反反复复教她你先点这后点那。我看着着急,因为换成我我就直接代办了,教她太麻烦。但有一次老师就跟我说,孩子终归是要学会自己去搜索、注册、做自己的事情。我深以为然也感觉受益匪浅,比如说最近刚结束的夏令营报名,很多都是她自己独立完成的,她自己和我说感觉自己挺厉害。还有一点就是,我在美西,丽格这边的老师在波士顿和中国,我们有三个时区。但不管我有什么问题放到群里,都有人及时回复,这点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如果我找了顾问,发出去信息一天两天没回复,那我心里就会很慌张,想这到底靠不靠谱。第三,要注意孩子的社区服务、奉献精神。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申请Webb的时候,家长文书里面有一项是问我,你的孩子进入Webb,能给我们学校带来什么?这就是问我们的奉献精神。美国这边还是很看中这个的,所以有很多人做义工,当志愿者。所以我建议家长可以观察一下孩子有没有奉献精神,其实也不一定要多优秀,在学校帮老师拿些东西,或者关心下同学,看到有人不开心,问下你今天好吗?你有什么事情我可以给你做点什么吗?这都是一种奉献精神。有能力我就奉献我的能力,能力不够我就奉献我的态度。这种小事积累下来,奉献精神就刻到骨子里了,包括我在这边生活后接触到很多美国本土的人,年龄跟我差不多大,他们从小加入了各种义工组织,然后现在就有非常强的社会责任。所以我们认为孩子可以一点一滴从帮助你身边的人开始,再到后面贡献班级、学校,越来越大,然后就变成了社会责任感。比如说,我们这有一个很优秀的高中生,他上学路上感觉有个路口的红绿灯设计的很不合理,就向相关部门反应,但没有得到回应。然后他就联合学校发现同样问题的同学来反映这个事情,后来觉得好像也不够,于是就和同学一起去找附近的居民写请愿书。这件事情我听了就很振奋,因为他的“优秀”不需要你学习多好,不需要你得了什么奖,而是在于这个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丽格顾问说在Qier 刚开始和我们协作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学生虽然当时还在学术,社交等方面有一些困扰,但她其实有她内在的力量和优势,非常有特点的女生,包括她的成长也让我们非常赞赏。首先她是一个心地非常柔软的女孩,很喜欢帮助别人,很喜欢小动物,也很喜欢马,感觉她天生是那种对世界充满热情的人,愿意参与到各种的活动中,尤其是能够帮助他人的,而这种热情也让她在群体中有一股难以忽视的影响力。在学校排球队中,虽然她不是队长,但却可以提升整个球队的凝聚力,在比赛出现困境的时候,她是那个积极影响队友调动积极性的人。因此,我们就鼓励Qier多参加学校的团体运动,并且多多展现自己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Qier也不负众望被教练选为队长,在下个季度的体育项目中也再度被同侪教练认同当选足球队长。体育上的活跃无疑也带给Qier很大的影响和自信,这些过程都让Qier逐渐认识自我,破茧而出,成为一个阳光自信的加州女孩,而这样的一个重塑自我的过程也让Qier 打动了许多招生官,最终收获了足足7所学校的录取。同时Qier 的艺术天份也是让我们非常赞赏的,而且她的每个艺术作品都拥有着她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以及极强烈的赋予意涵,每一幅绘画都是Qier感受世界的表达窗口。因此,除了指导Qier完成艺术作品集外,我们也推荐Qier参加了全美知名的Scholastic绘画比赛。而最后收获的众多奖项也大大增加了Qier的自信,这让她之后的每幅绘画都更加具有震撼力。所以在申请过程中,我们也指导Qier将她的绘画作品集发给美高的艺术老师进行互动,最终也获得了许多非常好的反馈。另外,鉴于Qier 很强的手作能力,我们又指导她完成了一个自我介绍的视频,将她丰富多彩的形象搭建了起来,她的热爱,她的体育,她的艺术,她热情张扬的性格,包括她唱rap 的片段,我们把她的特色浓缩在短短几分钟的视频中,展现出了一个勇于突破自我,并极具感染力的人物性格。而Qier 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的支持和理解,也让我们非常感动,他们真的是在尽自己的全力支持孩子,哪怕这个过程中意味着不少的自我牺牲,但他们无怨无悔,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在提升自我的认知,这其实是非常难得的。有这样的父母,Qier 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丽格顾问详细解析本案例:韦伯中学加州:看她如何在申请路上重拾自信,录取加州Webb等7所顶尖美高!关注丽格了解更多
对音乐的热爱和坚持,助力我走出一条不一样的爬藤之路! 1年前
学生档案学生信息:Lucy同学美高就读:Trinity Preparatory School美本入读:康奈尔大学Lucy在初中的年纪开始了在美国的求学生涯,从英语语言不通到如今录取康奈尔的古典语言专业。从11年级开始和丽格合作开始她的美本规划和申请,且看她是如何在一年多跟丽格合作的时间里,走出自己的藤校之路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故事。初来乍到,语言是个大困难初中的时候我就来美国读书了,因为我哥在美国读的大学,我可能被影响到了,也想早点过来感受美国这边的学校还有生活。刚来的时候主要在语言上遇到很多困难,整个初中基本上就我一个中国人,然后我当时英语说的也不太好,也比较怕别人觉得我英语说的不好,表达不是很清楚,加上我性格也比较内向,所以刚开始初中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我自己一个人这样子,跟老师也不是经常交流。不过慢慢地也交到朋友后,交流多了,英语能力也更好了一些,我自己也推着自己走出舒适圈,多和朋友同学讲话,后来也就习惯些了,外加需要做 presentation之类的,英语就不再困难了。携手丽格,所有规划都是如此“合适”我是在十一年级申请夏校时开始与丽格合作,丽格顾问老师给我推荐了适合我的夏校,然后也给了我很多文书的思路和帮我修改润色文书,合作下来感觉不错所以就继续美本申请的合作了。然后在十一年级升十二年级的选课上面,顾问老师帮我选择了合适我的课,平衡了我学业和活动,给我安排适量的工作量,这个选课结果最后发现是真的合适,所以在大家比较繁忙的十二年级,我的课业、申请任务以及课外活动都平衡地比较从容。如果没有顾问,我感觉我会没有方向性,不知道该去做哪些活动,哪些不用做,也不知道怎么可以做得更好。后来有了顾问之后,我就把我遇到的问题都告诉了顾问老师,然后老师有帮我分析,也有帮我做更好的决定。在丽格老师的引导下,我在课外活动的筛选上变得更有针对性,完成度也更高。比如我原本有参加奥兰多当地的一些华人组织,是部门的负责人,还有自己的乐团什么的,有时候会陷入瓶颈,不知道怎么把活动更好地宣传出去,帮助到更多需要的人。然后这个时候顾问老师就会给我更多的思路,告诉我比如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公众号等方式,加大宣传的范围,接触到更多目标受众。在顾问老师的引导下,我也更好地打开思路,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方案,达到了更好的结果。小众专业古典学,我为何选择它?刚开始上高中的时候,因为我家里是经商的,哥哥当时在美国学的也是商科,所以说我可能刚开始也很想学商科。然后在十年级的暑假的时候我去了商科的夏校,发现跟我想的不太一样,也不是说特别的喜欢,所以后来就在商科上也没有特别多继续的探索。在十年级的时候就是学了AP Statistics,然后对统计方面也比较有兴趣,和丽格顾问讨论往什么方向申请的时候,我表达了对统计的兴趣。但是顾问老师有看出来一些端倪,就是我除了上过一堂AP统计之外,对统计没有其它相关的经验,也并不是那么了解。因为已经十一年级了,如果在统计或数学方面再来做一些高阶的活动或者竞赛的话,时间不一定来得及,那么申请的效果可能就会打折扣了。然后,顾问老师发现了我4年高中有一直上拉丁课,还有获奖,还参加了一些相关活动之类的,就建议我可以先考虑用Classics(古典学)做申请的专业。刚开始的话我是担心的,因为古典文学是一个比较小众的专业,又有点太偏文科。但顾问老师告知我美国前二十大学专业的调整度是很高的,如果入学后发现不合适,完全可以调整专业,还鼓励我去查阅一些我感兴趣的大学,看看官方对于专业调整的政策之类的。做完调研之后,我发现确实可以用古典学作为申请的专业,相比商科或者统计,我也能更好地展现出我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所以后来我就欣然接受了用古典学作为我申请的专业。确定这个申请方向之后,顾问老师还给我匹配了古典学的教授做科研的项目,让我有机会做更高阶的古典学研究。当时丽格顾问老师给我匹配到了一个达特茅斯的古典学老师,然后我们是每周开一次会写研究论文Research Paper。这个老师指导我去怎么做调研,敲定主题,还教我怎么去写学术论文以及给我意见去提升论文的质量。除此之外,我还学了AP拉丁语,也争取到了拉丁语期刊的主编位置,把古典学运用到了我生活、学习的多个层面。对音乐的热爱与坚持,助力爬藤之路我小时候学的是钢琴,八年级之后因为更喜欢集体合作的表演方式,所以选择了在乐团里拉小提琴。我后来参加了4年佛州的青年交响乐团,在学校的乐团待了5年,还当上了小提琴首席。这些经历也锻炼了我的领导力,因为要指导、帮助我们小提琴section,也要和其它 section的负责人沟通。顾问老师认为这些对我都很有意义,所以指导我把这些关于领导力和我对音乐的热爱的故事写进补充文书里。除此之外,顾问老师也给我推荐了丽格学生自发建立的 Music Heal小组,然后我和其他也喜欢音乐的同学会写关于音乐的公众号,也有自己作曲的音乐项目,小组里面的成员都有不同的音乐特长,大家一起作曲,改编歌曲。这些经历就和我学校管弦乐队比较不一样,因为管弦乐队更多接触到的是古典乐的,而这个的音乐类别范围是比较广的,而且自由度也高很多,也认识了很多喜欢音乐的小伙伴,所以也是一段很有趣的经历。 后面在申请康奈尔的时候,顾问老师抓住了学校允许提交音乐作品集的机会,让我录制小提琴的作品集,跟申请一起交上去了。这给了我更好展现自己的一个机会,因为可能光说的话,一些申请官不知道我大概是什么样的水平,或者是否真实,但提交一个正式的作品集,我可以很自豪地让招生官知道我的水平、能力,更好地了解我。ED选择康奈尔,顾问的支持让我更坚定择校方面,顾问给我很大的支持与鼓励。刚刚开始的时候,顾问先和我敲定EA的申请学校,因为我高中在佛州,所以和佛州大学的关系都比较好,很容易就决定了EA要申请University of Florida和Florida State University。我觉得在佛州读大学性价比比较高,离我这4年待的地方也比较近,所以EA的学校虽然有保底的性质,但也是我很喜欢的学校。选择ED学校时候,我一开始不太愿意选外州的,因为ED录了我的话就必须要去,所以就比较慎重一点,然后顾问老师也很理解我,我爸爸妈妈还有哥哥也是很尊重我的想法。然后在调研了一些学校之后,我锁定的是华盛顿圣路易斯和康奈尔,在顾问帮助下做了更多调研还有录取分析。以我们学校以往的录取数据的分析来看的话,华盛顿圣路易斯对我来说ED录取机会更大一些,但是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康奈尔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校园环境,丽格顾问老师和我的家人都非常尊重我的想法,于是在早申阶段,我ED康奈尔。遇到挑战绕着走,取长补短是捷径准备标化对我来说是比较大的一个挑战,当时准备SAT的时候,我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成绩还没有出来,所以后来把自己的重心更多的放在了文书和活动这上面,想要把自己的强项做得更突出。我觉得假如标化不能反映你真实的水平(像我一样),可以不用自己钻牛角尖,把时间、精力花到其它机会上来弥补标化的不足。在申请季期间我也有过很大的压力,因为学校同学都比较卷,SAT考得很高,还有其它的成绩和活动,让我感到很多同辈的压力。还好我家里比较支持我,爸爸妈妈经常对我说,尽到最大努力就可以,不需要有太大压力,然后我自己认为能做到自己的最好就行。因为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大学也是挺注重多样性diversity的,所以说我觉得自己不需要跟别人去比,把自己做到比较独特一些会更好,所以到后来我就没有那么焦虑了,不让自己精神内耗。6年升学之路,真情实感的心得分享我在中国读完了小学后开始在美国读初中,我感觉美国初中可能学业压力没有中国那么重,因为我可能初中成绩也没那么好,大学也不看初中成绩。但我认为这个时期提升英语很关键。进了高中之后,因为是私立学校,所以说身边同学也是更加努力学习,有点被卷的那种感觉,然后我也开始在意学习了。高中的话我主要是保持我的GPA,然后参加一些课外的活动,主要是一些社区服务的活动,因为社区活动的参与度达到一个高度。我每年都有得社区的President Award,我觉得其实也是蛮有用的,因为是一个坚持的东西,大学申请可能也比较看坚持某件事,做的事是否都有连贯性。 选课的话可能就是尽量选较难但能掌握的课程,因为GPA很重要,而较难的课程尽可能挖掘自己的能力。另外,选课的方面,9、10年级可以多体验不同的课程,但在11、12年级的时候可以更侧重于想学的专业相关的课程,这样的话申请官也能看到你对申请专业的兴趣和探索。丽格顾问说Lucy家庭是在11年级加入丽格的申请体系,当时对于专业上只有比较模糊的想法,想着往商科和统计上面去申请。当丽格团队从她的选课和过往活动来看,觉得她这两个方向上活动积累不多,而时间又比较有限,申请藤校的高度可能会受限。所以我们从Lucy的档案进行分析,也尊重Lucy个人兴趣发展的想法,建议她从拉丁、古典学方向进行申请,这样能帮她把她的特点发挥到最大,增加她申请档案的辨识度。跟家庭统一了申请方向后,虽然Lucy本身有一定拉丁、古典学方面的积累,但为了最优化申请结果,我们给匹配了对应的学术科研资源,产出了科研论文,尽量去拉高申请的高度。在活动方面,除了Lucy在学校参加乐团外,在进入丽格的申请体系之后,我们利用丽格平台的资源,也把音乐的特点结合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这样的因素,推动学生进入Music Heal,让她的音乐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影响力。Lucy在高中阶段的GPA保持的很不错,在加入丽格体系之后,我们结合Lucy的情况以及家庭希望可以在丽格专业顾问团队的加持下,给她一个更好的平台和升学结果。如果用一些热门的专业(商科或统计)去爬藤,但9-10年级缺乏有明确并且有深度的学术兴趣项目加持,在申请中的难度增加很多,升学优势会大打折扣。于是,我们因势利导,通过从已有的活动提炼,结合个性化的短期提升,和”曲线救国“的申请方式做爬藤升学的指导,最终可以帮助Lucy实现梦校的录取,不辜负家庭的期待!丽格顾问详细解析本案例:康奈尔大学:对音乐的热爱和坚持,助力我走出一条不一样的爬藤之路!关注丽格了解更多
为“普通火柴人”发声的鼎石男孩,在申请中成长,三个月拿下热门美初Rectory School! 1年前
学生档案学生信息:Matthew同学国内就读:北京鼎石国际学校美初入读:Rectory School老板强,团队强,高效专业,才是我想要找的机构!     我们家对Matthew的教育计划一直以来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去美国读书的。这点是因为受了Matthew姐姐的影响,因为姐姐之前在国内也是上的国际学校,后来刚好到了青春期,我们和她的沟通就有些困难,后来姐姐受同学的影响,提出要去美国上学,我们就支持她出去了。然后也就是一年时间,她回来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回来之后跟我们侃侃而谈,说话也很自信,表达思路也很清晰。然后我跟爸爸就很惊讶,这是什么魔力,一年孩子就变化这么大?后来随着她在国外的学习,每年你都能够看到她身上的成长,独立性、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都越来越好,孩子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愿意跟你分享她的想法,后来也成功申请到了自己的梦校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所以我们还是非常欣赏美国教育所带来的这种变化,就决定还是要尽早把Matthew送出去,这样他可以在各方面成长的更好。当时送姐姐出去比较仓促,所以我们吸取经验教训,在Matthew比较小的的时候,就开始物色各种升学机构,当时就有参加过一次丽格的线下讲座,对丽格的印象就很好。当时Lily老师是主讲人,讲的很专业,从孩子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去思考留学问题,角度很客观,不是一味的去推销,所以我很喜欢Lily老师的这种专业态度。说实话当时我是接触了好几个机构,也面谈了两三个,有美国的这种独立工作室,也有国内的机构,还有像丽格这种在波士顿有全职团队的。我持续观察这些机构有三四年之久,感觉有些机构可能就属于老板个人能力很强,但是顾问团队不是很多,不是很能够给到足够的支持。所以我希望找一个创始人强,团队也很强的机构,可以足够的帮助到我和孩子,丽格就非常符合我们的这种需求。最终丽格打动我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在Matthew四年级暑假的时候我们找到丽格,安排了访校,带他去美国看了几所美初。整个合作下来我们感觉到丽格整个行程安排的很周到,顾问会帮我们主动联系学校,制定路线,还会给我们进行专业的分析等。第二点是他们这种中美两地协作办公的特色很打动我,因为我是一个特别容易焦虑的人,如果出现什么问题,没有老师及时给到我答复或者是帮助,我就会很着急,然后这种状态下我的焦虑难免就会传递给孩子。所以我觉得我得找一个能够全力支持我,帮助我尽快解除焦虑的机构。丽格的设置我就非常欣赏,因为不管我什么时候在群里问老师问题,都会有中国办公室的老师或者美国办公室的老师回答我,这让我感到我背后时时刻刻都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团队在支持着,就感觉很放心。Matthew同学绘画作品8升9还是7升8, 顺应孩子成长的科学规划!   针对Matthew的出国计划,我们虽然没有找机构提前规划,但孩子5年级的时候Jessie老师就已经和他做了一次细致的沟通,当时帮我们评估了孩子大致的竞争力,也让我们知道了要努力的方向。因为他当时还是比较小,而且本身就有点晚熟。所以我们就没有启动6升7的申请,觉得如果这时候让他出去的话,可能会超越他这个年龄所能够承担的范围,再加上还有疫情的原因,往来也不是很方便,就暂时搁置了这个计划,考虑之后直接申请美高。但后来等他到12岁的时候,我就感觉他好像一夜间就长大了,变成熟了,而且经过前半年的铺垫,他对去美国上学这个事情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也有了对于自己未来的一些了解和思考,他就自己提出来说想去美国上学,觉得他自己做好准备了。我们就去找Jessie老师再沟通一下,来评估一下他的竞争力,当时大概是九十月份,我们当时的想法是提前规划走美高8升9的,但最终沟通下来,其实美初还是最优路径,因为Matthew当时校内成绩还是有一定的短板,如果继续8升9,我们可能在后期会比较被动,再加上8升9的竞争也的确是非常激烈,所以为了规避GPA的短板,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美初路径。而美初路径里,我们刚开始考虑的是7升7, 但Jessie老师认为我们可以冲下7升8,不要把宝贵的重读时间放在7升7,应该留给后面初中到高中9升9来做缓冲。所以我们就决定试一把,但其实当时心里也特别没底,不知道7升8到底行不行,但事实证明结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孩子不同的兴趣爱好应该如何呈现?丽格最懂美初!Matthew是一个性格特别温和,比较内敛,但也不算很内向的孩子。他跟不熟悉的人可能会腼腆一些,但是跟熟悉的人在一起,其实还是挺活跃的,讲话滔滔不绝的。兴趣爱好也是挺多,但我们最终沉淀下来,主要计算机编程、画画和架子鼓。这些兴趣爱好都培养了很长时间,画画是从四五岁就开始画,申请之前他就已经有了两本画册;学习游戏开发也有两三年,有自己的成熟的游戏作品;架子鼓从五六岁就开始学,一直学到现在。所以前期的这些兴趣爱好都是长时间的一个积累,丽格老师在沟通的时候就发现了他在这些方面的优势,觉得会是他申请中不错的亮点,所以也是鼓励我们美初就走,要不然我们也不敢到最后只剩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去申请。但在申请的时候,我也注意到了,丽格老师好像并没有特别的突出他在编程这方面的特长。Matthew其实现在最喜欢的就是游戏开发编程,他在这个上面可以说不吃不喝几个小时的投入,成果也很好,已经有可以上线的游戏了,这其实不是一个六年级的小朋友随随便便就能达到的程度。我们一开始也很疑惑,既然孩子这么喜欢,而且花了很多业余时间都投入在游戏开发编程上面,为什么不在申请中进行突出呢?老师当时就告诉我们,其实寄宿美初更看重的是激发孩子的兴趣,但并不会刻意要求学生达到特长级别,尤其是编程计算机在美初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资源去支持,即便有,也并不会做的特别深入,但如果我们过多的强调这一点,可能学校会考虑你在这个方面这么投入,但我们学校可能给不到你相应的资源和支持,而这其实对于他的申请并不是很有利。因为在美初这个阶段学校希望孩子更多的接触不同方向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不同的兴趣爱好里面多去发展自己。所以在申请的时候,需要更多的表现均衡的兴趣爱好,给他全方位的呈现。丽格老师的这种策略我认为是非常专业的,我也很欣赏和赞同。因为我也不是特别希望他在初中这个年纪就固定在编程计算机这个领域里面,因为这还是一个在探索阶段,我希望他能够多尝试一些方向,在音乐、艺术方面更多的去感受,在文学科学方面也尽量更多一点的去尝试,因为这样,他才能在通识教育上有更深厚的积淀,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丰富的个体,而不只是一个专才,所以我也希望他在进入美初美高以后,进一步的去探索自己的专业方向,更好的发现自己。Matthew同学绘画作品丽格顾问更多的凸显了他在画画上的优势,Matthew 的画画跟其他孩子的画画不太一样,他的画更多像是故事画册,呈现了很多他脑海里的想法。所以他最擅长画的实际上就是火柴人,很简单的几个线条的小人,然后通过这些小人不同的姿态,不同的动作来讲述故事,所以实际上他的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而且是一个大故事里面套着很多小故事。我问他为什么喜欢火柴人?他说我觉得火柴人很好,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可能大画家都是在画那些巨大的宏伟的或者是很绚烂很美丽的事物,反而是这些普普通通的火柴人没有人关注到,我希望我能够去关注这些普通的火柴人把他们表现出来。所以后来Maggie老师就指导我们把他的画画做了英文说明,并做成了一个画册,并反复帮我们修改,很好的体现了孩子的特长和对世界的感悟与体会。另外一方面,顾问老师还凸显了Matthew非常善良、很受欢迎的特点。Matthew人缘比较好,同学们也很喜欢跟他打交道,然后因为他比较谦让,也喜欢帮助别人,所以在学校公益这方面,我们就鼓励他去参加一些学校的项目,比如说唇腭裂儿童的救助,包括他现在也在学校学急救,也是希望能够帮到别人,我们家里一直信奉的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公益活动可以让他的人生体验更丰富一些,他自己也非常享受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这点我们在家长文书,以及孩子的视频材料中也都做了充分的呈现。Rectory与Matthew 双向奔赴!美初的择校其实本身就没有太多选择,丽格顾问当时帮我们理性分析了每个学校的情况,同时非常尊重我们的决定,因为8年级位子少,其实还是挺难的,而且Matthew 成绩单里有一定短板。我们可能受周围家长影响,刚开始择校的时候,就是一心想申请男校,但是在申请的过程中其实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因为他的体育不是很突出,身体也不够强壮,属于瘦瘦弱弱的那种小男生,但男校通常都比较看重体育,所以其实匹配度并不太高。但在后期面试的环节中,Matthew最喜欢的其实是Rectory 的面试官,他觉得那个老师思维特别的活跃,给他提出来的问题都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比较出乎他意料的问题,但他跟老师聊下来感觉就特别好。面试完了之后他就很高兴的来跟我讲,说面试官很特别,他问的我都是与众不同的问题,他觉得这个老师是个很有意思,特别好玩的人。后来Rectory很顺利的给他发了offer之后,我觉得这可能就是一种双向选择的感觉,孩子喜欢面试官,面试官也喜欢他。然后我们再进一步去了解这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学校理念之后,越发觉得这个学校是真正适合Matthew的气质的,匹配度很高,无论是艺术、音乐方面的资源,还是美高走向我们都很满意,也完全不纠结男校了。美初看重的面试与文书,是如何准备的?说实话这一块我是最省心的,因为这些我们只要跟着老师走就好了。在准备前期,顾问跟Matthew的沟通挖掘很细,不仅是跟孩子多次沟通,跟家长也做了细致的沟通,了解了孩子的方方面面,奠定了开展了文书和面试的基础。而且面试培训到最后老师觉得他还没有调整到特别好的状态,又给他加了好几节课,所以这点也是让我挺感动的。因为有些机构他可能在面试这块,有什么次数限制之类的,但是丽格老师这边就会一直带着他,帮助他调整,直到老师认为他准备好了,才会停止给他做面试培训。而在这一系列的过程当中,我作为一个观察者,我觉得孩子的变化是非常大的,老师在不断启发他,让他学会思考,我是谁?我的优点是什么?我应该怎么样介绍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他最大的收获是他重新认识了自己,也树立了自信。我知道我是优秀的一个孩子,我哪些地方做的棒,我哪些地方是第一名。而且他也越来越独立,主动性越来越高,会很及时的去写感谢信,主动反馈信息等,成长的非常快。时间紧迫和竞争压力,是申请路上的最大挑战!我觉得我们本次申请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压力,因为我们当时签约的时候已经9月中旬了,但美初是12月中旬就截止,所以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我们10月才开始准备标化,但最终如丽格老师预测的那样,还是在11月底把标化考出来了,但在这中间,我们还要写文书,准备申请资料,作品集,视频等等,所以其实还是非常紧张的。但丽格的双边团队在这个过程中真的效率超高,我记得当时丽格老师为了充分利用我们的时间,在十一假期也安排了美国办公室的老师来给我们进行相关的培训,有效的加快了我们的进度,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丽格中美两地办公的便利性,而且时间线上Maggie老师也帮我们把握的很好,整个过程中我们基本就跟着顾问的指导走就可以了,基本不用太操心。另外,除了时间紧迫,因为GPA我们平时抓的不是特别严,所以在申请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大的短板,但是当时已经没有时间去补救了。所以我们需要让学校认识到他是一个有潜力的孩子,是一个能够继续努力进步的孩子,这个当时还是一个挺让人担心的事情。幸好有丽格顾问和我们通力合作,从其他方面来展现Matthew的特点,最终让整个申请过程都非常顺畅。还有一个挑战是来自同辈的竞争压力,在open school的时候,有来自各国各地的孩子,他就发现跟他同年龄的这些孩子,表现真的很优秀,他们跟招生老师的沟通都非常好,有很多的认知和想法,他就觉得看到了差距。我觉得有的时候你的确是要让孩子在这个环境当中自己去体验,自己去看到差距,他才能够有所醒悟,这比爸爸妈妈在旁边给他唠叨100遍都管用。丽格给到您们家庭最大的支持有哪些呢?丽格对于我们最大的支持,我觉得首先是对于孩子定位上的把握以及对孩子身上闪光点的挖掘。因为GPA的这个问题,我一直觉得他不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孩子,我觉得成绩单会特别影响他的申请,但是通过丽格老师的分析和对孩子全方位的发掘,其实是非常精准的对他进行了定位,同时非常充分的展现了他的特长和优势,让孩子不至于因为成绩单而影响到整个申请。第二个是老师的引导,整个申请过程中,顾问老师对于他的启发特别的大,让他更好的去认识了自己,尤其在面试的时候。我觉得他这次申请,特别是Rectory对他的录取,面试还是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因为有老师前期不断的培训,他在面试的时候才能够跟招生官去顺畅的沟通,去表达自己,展现自己,让招生官看到他的一个综合的能力和实力。第三点是择校。如何选择更适合孩子的学校?是继续的按照自己最初的想法一意孤行,还是根据学校的特点,孩子的特点,再去深入的分析?在这些关键点的把握上面,我觉得我还是很庆幸有丽格老师能够给到我一个很强有力的支持。给未来申请家庭的建议第一, 一定要趁早准备。我们这次其实是有点仓促的,所以我建议家长们如果决定好了,一定要提早启动,提早准备,很多家长其实对于美初高申请的繁琐性,或者竞争性没有很充分的认识,但早点准备,孩子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他也能够更从容的去准备标化和申请材料等。第二, 兴趣爱好一定要跟着孩子走。我们家Matthew的活动,都不是我们要求孩子去做的,而是我们跟着孩子走的,这样反而更省事。很多家庭可能在规划的时候说要这个活动,要那个活动,其实很多都是家长的选择,而不是孩子的,不是根据孩子兴趣来走的。实际上只有孩子喜欢才有动力,他才能往下走,才能做出成果,所以一旦孩子喜欢,最好长期坚持做,千万不要今天参加这个活动,明天参加那个活动,这样孩子也很累,也没有效果。第三, 在申请的过程中,如果有机会,可以让他跟更多的同龄的小伙伴去学习交流。其实有的时候,Peer Pressure对孩子而言也是一种很好的推动作用。丽格顾问说Matthew家庭从初期访校开始,到最终和我们走完美初申请历程,再到当下和我们继续携手美高申请,一直以来和我们丽格的协作都是非常顺畅的。我想首先,这要得益于家庭对于丽格教育100%的信任,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的配合度是非常高的,即便我们仅仅有3个多月的申请期,但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都会非常高效的完成我们安排的申请任务。而Matthew同学,也在这个过程中,从一个刚开始见面还有点害羞的小男孩,逐步成长为一个对自己更有认知,对未来更有方向的大男孩,也让我们看到了他肉眼可见的成长。在申请的过程中,不管跟学校面试有多晚,他都会及时的按照老师要求,准备好感谢信,及时发到群里。而且在老师带着他做school research的时候,他都会非常认真的研究学校,有自己不清楚的还会发到群里和老师进行探讨,这也给他的面试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另外,孩子成绩单上,虽然之前存在一定的短板,但他的成绩一直是在进步的,在最终提交7年级上学期的成绩单的时候,鼎石在超过12月15日的截止时间后迟迟没有释放出正式的成绩单。所以我们当机立断,直接给各个美初通过邮件发送了家长拿到的非正式成绩单来体现孩子在成绩上的进步,希望学校能够看到孩子的学术潜力,也让Matthew再次起草了表白信,去展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持续的进步,包括从顾问层面,也和美初做了积极的推进,最终成功拿下这枚珍贵的8年级美初录取。接下来,Matthew同学将会在丽格的协助下再次冲击美高申请,我们祝他在美初的生活学习如鱼得水,并收获更大的成功!丽格顾问详细解析本案例:瑞克特瑞中学:为“普通火柴人”发声的鼎石男孩,3个月拿下热门美初Rectory School!关注丽格了解更多
申请路上的跌宕起伏,经历成长与蜕变终获卡耐基梅隆CMU工程学院青睐! 1年前
学生档案学生:Emily同学美高就读:Peddie School美本入读:CMU卡耐基梅隆大学录取学校:卡耐基梅隆大学,南加大(EA录取,Deans Scholarship),纽约大学,伊利诺伊香槟工程学院Emily是2020年在丽格团队的协助下9申10申请到Peddie就读,由于疫情原因,2020年秋季开始的10年级都是在国内上网课,11年级开始才返回到Peddie校园,疫情发生的这三年,让Emily经历了挑战,但也有收获和成长!今天,我们请到了Emily的妈妈来跟我们分享Emily的成长与申请故事。问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继续和丽格合作?答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让我选择丽格我们家和丽格的合作从美高申请就开始了,合作下来感觉很好,主顾问经常和孩子定期沟通,挖掘她的亮点,及时关注和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和学***
家长完全放手的上海女孩如何在3个月的准备期获得George School的青睐? 1年前
学生档案学生:Winni同学初中就读:上海协和双语和威明顿友好高中美高入读:George School选择丽格,感受百分百的用心与温暖!           我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丽格,我们协和有个小朋友之前也是通过丽格申请到了很理想的学校,而且在疫情期间她家小朋友在美国当地得到了丽格的很多的帮助,家里人心里都感觉很温暖。所以我和她妈妈聊天的时候她就极力推荐丽格给我,但我其实在和丽格签约前,也是有和很多顾问机构聊过,大大小小的都有,但我最终选择丽格的原因之一是丽格既有中国的团队,也有美国的团队,我女儿在上海疫情发生后,临时决定去美国8年级读走读学校。我们家长没法陪读,到美国走读学校不到半年再转寄宿美高,准备的事情不少,需要孩子和家庭还有顾问机构非常紧密的配合,沟通起来可以保证24小时无间断,所以这个是我当时比较看重的一个点。但是毕竟没有和丽格协作过,一开始我还是有些顾虑的。作为孩子的母亲,我能保证我是对孩子百分百的用心,但机构却不是只有我一个学生,那么这个机构是不是能对我的的孩子百分百的用心,是需要合作的过程来验证的。回看整个过程,丽格用实际的行动证明了我当初的选择无比正确!在我看来,细节是不能欺骗人的。孩子在跟老师的相处中能感受到老师的用心和真心,比如在美国访校面试的过程中,丽格老师会在孩子紧张的时候拥抱她,拉着她的手,告诉她不要紧张,Winni 你很棒!这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爱与鼓励,还有很多很多无法全部列举。包括Lily老师,当我在申请过程中有焦虑时,她会直接告诉我不要焦虑,按照丽格团队的指导一步步做到位,会有不错的结果的,我们会对每一个选择我们的孩子负责到底!这种很坦然的沟通方式让我心里也非常有底,也能感受到Lily老师的责任心。突然提前的留学计划,终身难忘的申请经历!美国作为目前全球教育最先进的国家,教育理念一直是我们家庭是非常认可的。我们原计划是高中毕业以后再送孩子出去的。人算不如天算,孩子初中的阶段遇到了教改,要求国际学校的孩子也要参加中考,但Winni 前面7年走的都是国际教育体系,突然需要中考以后,孩子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中国教材上,当时承受的压力很大,每天的作业都是写不完的,我们当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来痛定思痛,决定把孩子初中就送过去,这样可以更好的为美高申请做准备,现在看来这个做法还是非常明智的。美高申请也不是很早就开始做起来的,一开始想让孩子9升9,但去了美国的走读初中后,还是说想尝试下8升9,所以我们在去年10月份才开始启动美高申请这个事情,仅有三个月的时间,还因为赶上疫情,线下考试没办法进行,孩子上的也都是网课,托福也是在小朋友一边阳了的情况下一边考的。孩子当时一方面还要适应新的美初学校,一方面还要每天背单词,准备标化,这个过程还是非常仓促的,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经历了。在我们和丽格签约后,孩子的托福其实当时还是有短板的,而因为担心孩子到叛逆期了,家长盯的太多的话,小朋友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也不想太逼她。这时候顾问老师就可以给孩子树立目标,给孩子鼓励指导,老师们会明确告诉Winni说你像现在其他方面都很棒,就是托福差一点,而且顾问当时还会给孩子一些建议,比如她们当时备战托福的时候是怎么背单词的,有什么好的方法之类的。所以后来我发现Winni 把她手机的界面都改成了英文,相当于一翻手机都是在背单词。而且丽格顾问老师和孩子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而我作为家长只需要关心下孩子是否安全健康,就可以维系一个很好的亲子关系。所以我觉得这个过程中顾问的角色是不能被替代的,因为首先家长不懂,也不知道到底孩子是面临怎样的挑战,就只会让孩子冲,这样肯定会产生冲突,而顾问带过这么多孩子,而且有很好的经验可以给到孩子,所以我们整个的过程都是在很愉快的状态下进行的。温暖度和匹配度,是我们家的择校标准!首先,择校的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最关心的肯定是安全,不过大部分寄宿美高在安全性上还是比较有保障的,但是安全之外,我们家择校的第一点不是学术,而是温暖度。什么是温暖度呢?就是周边的环境对中国学生的态度是怎样的?一场疫情,改变了很多人对中国人的态度,所以我们特别重视周围环境对孩子是否足够关爱,比如说突发疫情,像George School就没有把小朋友们赶出学校,老师也一直在帮助支持孩子们,这些是我们比较看重的。因为我们家长毕竟不能在孩子身边,对美国也不是很了解,如果有什么突发事件,我们肯定是希望学校能够作为孩子身边最大的支持,照顾好孩子的,所以相比学术好的学校,我们还是会更愿意选择一个温暖度更好的学校。第二点是匹配度。择校的部分首先一点就是要匹配,高中也分文理科。我们考虑是偏理一点,那么把一些比较文的学校就要放弃。还有混校还是单性别学校,地理位置等因素,再是考虑排名以及升学率这些。当时Lily老师跟我们沟通择校,是先从我们家庭的倾向着手的,然后她也会从美本的角度给我们分析,包括结合孩子的情况等,所以在择校上我觉得丽格非常专业。在我看来,学校的选择是需要综合考虑的事情,每个孩子也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家长一定要静下心来跟顾问老师一样一样沟通,最重要的就是想清楚自己的诉求是什么。然后沟通完了,就朝这个方向就走下去,不要人云亦云。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既然选择了专业顾问,那么就要听专业顾问的意见,这样不仅家长孩子会轻松,而且更有方向,因为隔行如隔山,专业顾问能做到这样的成绩一定是有她的专业度在里边的,所以我在访校结束后,我就和丽格老师她们说,为Winni选择美高的事就交给你们了,我就静静地等答案就好了。家长退后,顾问主导,孩子才能在申请中成长!在这次申请上,我是全程交给丽格顾问的,我选择了相信我的孩子和丽格顾问。首先,在孩子的文书上,我是完全不掺和的,因为孩子写的东西也比较多,而且一直在改,改了很多轮,有的时候我半夜醒过来就看到孩子还在和顾问老师们激烈的讨论,在这些时候,我都是选择默默的回避的,因为我也不懂,再者我也是选择了信任丽格顾问们。其次,在面试上,虽然Winni开朗的性格对面试加成很大,但更多细节上的问题上还是丽格老师给了她很多的帮助。比如说她有的时候会抖动身体,有的时候会咬手,有的时候眼神会飘,所以有很多细节需要纠正。当时她们每天晚上讨论,就会把今天所有的内容,包括言行举止眼神过一遍,以帮助她在面试时有更好的表现。而且带她的Jenny老师是个非常细心优雅的女性,我女儿在她身上也学到了很多。回过头来,我看到的是孩子得到了很大的成长,因为整个申请过程相当于让13岁的她独立完成一个项目,去沟通,去调研,去了解,然后有团队配合她。我们家长所要做的只是帮她选对顾问,然后相信顾问和孩子。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有很多你原来不知道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她会在老师面前展现出来,然后老师会根据她的问题帮她去一点一点调整。而我们家长相当于一个台下的观众,看着她每天的变化,慢慢长大。而且在这个过程,我也成长了,因为我知道了什么时候应该放手。所以在访校的过程中,我就看到,她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了,她已经是个青少年了,所以我离开美国的时候很愉快,完全没有我去美国之前那样焦虑,因为我发现我的孩子长大了。给未来申请人掏心窝的建议!首先,选择了顾问,就一定要去相信顾问。教育顾问这个行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跟律师,财务分析师这些是很类似的,但如果说你请律师你又不听律师意见,你请财务分析师你又不听财务分析师的,到最后损失的肯定还是你自己。所以我觉得在整个过程中,既然选择了就要相信对方,就要把主动权交出来,全力以赴配合就好。千万不要在最关键的时候去听很多不同的意见去迷失自己,然后搞得大家也都很混乱。第二,想清楚自己的诉求是什么。如果你最在乎的是名校,那么你就拼命的把托福拉高,其他项目也要做得好好的。如果你更希望的是陪伴孩子成长,那么你就要接受孩子的失误,接受孩子不是那么的完美,甚至要放低一点要求。这点是我觉得中国家长一定要静下心好好思考的,所以虽然我们没有进前30,但我觉得很骄傲,因为我们的申请在我们可以做到的情况下做到了最好,我女儿整个过程中都是她自己在成长的。第三,要让孩子当主角,家长当配角,时机合适时要退出这个舞台,然后对孩子的结果,我们要给予鼓励跟信任,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完美的过程。第四,不要被排名冲昏头脑。在我们整个申请过程中,孩子的期待从前50,到前30,甚至前10,她的期待一直在往上冲。但我其实是比较清醒的,我非常明白我们申请中的标准化成绩短板和整个竞争环境,所以我是一直劝她尽最大的努力,但是也要回归现实,寻找适合自己的,并且你在高中里面努努力,就可以很好的为大学做准备,包括大学也并不是人生的一个 终点,我们求学的过程中要让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土壤,然后在这个学校里面能够获得自信,获得各方面的一些能力的提升,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排名它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最后,家长一定要做好拉拉队,一定要多多鼓励孩子。比如说Winni 考托福的时候阳了,那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时运不佳,怨天尤人,但我们就是微笑的去面对,而且这件事情我们还会经常去夸孩子,比如虽然阳了,但还是坚持下来,考了个不错的分数,我们都很担心你等等,让孩子觉得家长很认可自己,但其实我们现在的社会,因为发展的也很快,经历的也很多,欲望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往往就忘了自己,忘了我们的孩子他还只是个孩子。所以我觉得孩子的成长经历中最好的一部分就是挫折,只有她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挫折才能更加强韧,我相信我女儿在未来的工作中,她就不会放弃自己,就算有什么不利因素,她还是能坚持把自己的任务完成,这种精神我觉得就很好。丽格顾问说在我们第一次和Winni沟通的时候,就感觉到这个孩子非常的活泼,主动,而且非常认真,不管是在反复的文书打磨中还是十多次的面试培训中,她都会非常认真的听取老师的反馈和意见,会主动完成顾问安排的申请任务以及学校调研,甚至会自己完成作品集等相关补充材料,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会非常积极的寻求帮助,是一个行动力很强,而且很上进的女孩子。在申请中,Winni 也有烦恼,也有焦虑,因为她的兴趣爱好比较多,所以也有点担心说要怎样去呈现自己的活动才不会让人觉得多而不精,所以后来经过我们多次的沟通和提炼后,我们主要凸显的是孩子非常灵活,很有影响,而且很有创造力,然后通过这些性格,我们串联起她的兴趣爱好,整体呈现出了一个热爱生活,勇于争取,并且乐于付出的人物形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Winni的家庭配合度也非常高,家长非常重视顾问的意见,而且在申请过程中基本上是完全放手让Winni和顾问直接进行密切配合。所以在这个过程中,Winni和丽格顾问也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不管是陪着孩子访校,还是孩子来我们感恩节营地当面培训,我们一直在Winni 身边陪她走过这段艰难的时光,尤其是在Winni 阳了之后仍然坚持考完托福考试,让我们老师都非常心疼,同时也非常感动于她的意志力。我们相信,拥有这样的精神和态度,Winni 以后的人生路应该会走的越来越平坦。最后,如果说要用颜色形容一个人,那么在我们看来,没有任何一种色彩可以代表Winni,她是如此的丰富以至于无法被任何颜色所定义。她多彩活跃的个性,丰富的创意,积极的态度最终打动了George School这所热门的寄宿美高!丽格顾问详细解析本案例:乔治高中:家长完全放手的上海女孩如何在3个月的准备期获得George School的青睐?关注丽格了解更多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康奈尔工程学院的爬藤经验总结! 1年前
学生档案学生:Gloria美高就读:Asheville School美本入读:Cornell University录取结果:Cornell ,NYU ,GIT,UCSB,UCSD,BU,UCI,UCD,UW-MadisonGloria同学是一个冷静、坚毅且可爱的女生,她在五年前通过家长朋友的介绍与丽格结识合作, 一起申请到了北卡的寄宿美高Asheville School,并在此后的高中4年里继续携手丽格美本团队。最终,经过多年的踏实耕耘,在2023届竞争如此激烈的美本角逐中,乐于尝试、绝不轻易放弃的她,成功拿下了包括康奈尔、纽大、乔治亚理工等9所学校的大满贯录取。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下她是如何成功爬藤的?携手丽格的五年我与丽格的结识源自一位Asheville学姐的推荐,这位学姐是我父母朋友的孩子,当时她在丽格的规划下从Asheville成功申请到Columbia University哥大。所以当这位学姐推荐丽格的时候,我们家经过初步了解后,就觉得很放心,也就很爽快地与丽格签约了。然后经过美高申请那段时间的合作下来,我感受到丽格教育的理念和我们的家庭的教育理念非常契合,整个合作的过程也非常愉快,所以美本的规划申请这块我们也顺理成章继续与丽格合作了。这五年相处下来,我认为丽格在美高美本申请方面做的最好的是帮我了解了自己,挖掘了我自身的特点,并且给我提供了打造综合实力所需的各种资源,比如说我想做什么事情都会给我一个发展的平台,也会介绍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或者是学弟学妹让我带他们一起做活动,鼓励和培养我的领导力。探索、专注,是我的标签我的性格是偏安静的,但我乐于尝试不同事物,每次有朋友或老师给我推荐什么活动,我都想去试试。而且我比较擅长长时间专注做一件事情,比如说我之前学二胡,考级的前一天我可以从早上练到晚上一直练,然后还有画画,在画室里面要坐4个小时我都可以的。这可能和我爸妈从小不打断我做事有关系,就比如说其实在初中的时候我是很爱打游戏的,一打游戏就打很久,我知道很多打游戏的孩子让家长也很头疼,但是我爸爸从来没有阻止我,这就很好地培养了我的专注力。我爸妈从我幼儿园开始就给我买了iPad,所以我一直很喜欢打游戏,但是后来打太多时间感觉太腻了,渐渐不打了,到高中上了半年之后就完全不打游戏了。当时我爸妈可能头疼是头疼,但是他们觉得不要去打断我的专注力,只要学习没有掉很多就没有关系。丽格抓住这个特点,给我的规划也延续了这种风格,9年级到现在,丽格的老师们建议了很多机会给我尝试不同的活动,对我也有很大的耐心,在我尝试不同活动的时候,结合我的性格给到我足够的资源去发展,比如商科的活动、写作的活动、实习的安排这些都是。为什么对理工科情有独钟?其实一开始关于专业我也不确定,很迷茫,但我的理科学的不错。丽格老师抓住我比较专注这个特点,也和我分析了美本录取里面女生理工科的一些优势,加上家人也觉得理工科的实用性比较高,非常赞同并鼓励我往理工科去发展。丽格从我高中第一年的时候就推荐我参加了哥大的一个STEM科研的项目,让我去感受下我是不是真的喜欢科学,如果我经过尝试之后,真的喜欢STEM学科,并且在哥大的科研项目表现够好,那么到了高中11年级的暑假,我就可以成功去哥大实验室实习了。这个尝试的过程让我发现了我真的很喜欢做研究,喜欢理工科方面的学习,所以我之后的规划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所以我在大学申请的时候,选择的专业方向都是工程学院和或者跟科学、数学相关的。我一开始其实是有点害怕完全去专注于理工科的,但是准备材料、准备文书的过程中我感觉我越来越确认我和理工科的默契,而且其实在入读康奈尔之后,我也可以继续探索我在其他方面的兴趣。丰富的活动让我认识自己,也让我学会放弃除了上面提到的哥大项目,我也有做科技创业公司的实习,同时我还是学校国际学生代表以及攀岩运动队队长,除此之外我还做了各类的义工活动。这些活动让我认识到我喜欢的事情,也让我尝试了一些不喜欢的事情,用丽格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尝试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收获,不要害怕浪费时间。虽然我在做一个事情的时候会比较专注,但当我想做的事情比较多的时候,如何取舍有时候就会变得比较困难。而丽格顾问给我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发就是,如何做取舍。如果你是一个像我一样做很多活动的人,在申请季的时候,你可以把一些事情给到别人,不要让自己分身乏术,最重要的申请反而没做好。因为在申请季之前的规划中,其实已经有足够多的材料去证明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给别人提供一个机会也很不错。这也是丽格老师提醒我很久之后,我才认识到这点。申请路上的成就与挫折我在申请季之中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做完活动列表,看到我这些年做这么多活动,总结下来就很有成就感,其中很多活动都是丽格老师规划并鼓励我去参与的;还有我相信大家都一样,点开录取信,看到录取的那一瞬间肯定是很有成就感的。而说到挫折,其实不太有挫折的感受,虽然有时候会有一些挑战,也会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这个时候丽格老师也会很耐心的去听我的烦恼和焦虑,并且开导我。这个诉说的过程,以及丽格老师的鼓励,让我也与自己和解,不再那么焦虑。而整个申请过程,最大的成长还有我的认知的提升。譬如,我第一年进高中的时候,看到学长学姐们做学生代表感觉他们很厉害,就告诉自己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然后我通过4年努力最终成功当上了学生代表。但是等到我开始申请大学的时候,随着我对大学的了解加深,其实不同的大学看重的特质是不一样的,领导力是一个方面,大学还看重每一个个体很多其他方面的特质。当然,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拿到心仪的录取,也少不了运气的成分在里面,尤其是成长路上一路支持我的师友也给了我很多支持与力量。而能够客观理性的看待这个申请过程,对接下来的人生会有帮助,会更加相信自己,尽全力做到最好就可以了。给未来申请者的建议第一点是,多访校,去看看自己心仪的学校,这个会在申请的时候给你很多动力。如果你觉得某个学校和自己很匹配,也能帮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然后,不要过度依赖父母,父母把我们养大的责任基本上就让我们成为独立的个体,我们要来承担自己的选择和未来。最后,耐心和细节的注意,申请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过程,对待细节的耐心和对待自己的耐心都非常需要,不要太过于着急。要知道所有东西都是一个过程,文书不可能一稿就完美,活动列表看似就一页也不是一次就结束,精心去做,做出来的成绩自己也会更加有成就感。丽格顾问说从美高申请开始, 我们和Gloria一直一起协作,家长和学生一直都是比较务实,希望从培养学习能力来进行长线规划。学生属于兴趣点比较模糊,可文可理,奖项方面文科可以拿到学校的High Honor奖项。但是无论是自己还是家庭都比较务实,会考虑接下来美本以后的工作。考虑到国际学生的长线发展, 我们规划的方向主要定在了理工科发展方向,9年级开始理工科的暑期项目一直到11年级理工科实验室实习(丽格独有项目)都是规划的一部分。在学校成绩维持方面,由于学生是从公立转国际转美高,刚到学校语言和沟通上面还是有一定的适应期,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就鼓励孩子做更多主动的交流,合理拒绝一些无效社交,合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明确自己的方向。同时也安排了学生多多尝试一些领导力的申请,虽然一开始磕磕碰碰的,但是领导力还是一步步在这些活动中逐渐累积出来了,最后申请前几乎大的活动都是领导力的展现。11年级开始,针对推荐信,我们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开始在活动中去强调DEI(Diversity Equality and Inclusive community) , 塑造社区里面DEI 积极者的姿态, 也确实贡献到了社区的多元化包容建设里面,部分文书里面也提到自己作为一个DEI 的贡献者在南方相对保守环境下的一些心得和体验。在作品集制作方面,丽格顾问和学生从材料,排版,后续描述等都是一直一起来做的,希望通过作品集来突出她的创作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在作品集里面也突出了申请主线的DEI特色。丽格顾问详细解析本案例:康奈尔大学: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Cornell工程学院爬藤经验总结!关注丽格了解更多
高考赢家为何选择低龄留学?相同的教育理念让我们与Fessenden双向奔赴 1年前
学生档案学生:A 同学小学就读:上海民办惠立学校美初入读:Fessenden School体制内父母对教育的思考,为何要给孩子选择低龄留学?因为我跟我先生都是体制内出来的,对公立学校对中国的教育体系都非常熟悉,也算是高考的赢家。我们现在40多岁了,虽然书读得很好,工作也很好,但始终不知道我们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这个是让我在人生到40岁以上的时候,会感觉比较挫败的一点,所以我们在Aaron到学龄的时候,就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然后我们就去对比了一下体制内跟体制外的教育,那么体制内明显是为高考服务的,而我希望我的孩子走一条不同的路。因为我是个律师,工作中接触了很多的外国同行,像美国人、英国人等,我就觉得他们都有自己的喜好,他们有自己对人生有很清晰的方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觉得这应该跟他们接受的教育背景有关系,然后我出差的时候也曾经去过美国,我感觉那里整个的环境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注重人文关怀的。我们家从一开始就是想去美国的,孩子在上海读的是双语学校,之前是想去读美高,但是因为疫情原因,还有通过和丽格老师们的沟通,我们越来越觉得说小孩能早点出去更好;或者说意识到美国教育里面不是只有美高美本,美初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男生在青春期的教育方面。以上的这些原因,让我们选择了6申7,让Aaron提前去读美初。从家长,到朋友再到孩子,我们一致选择了丽格!丽格本身在这个行业里面就名声在外,是很专业的。但现在因为这个市场很大,越来越多的人想出国,也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留学教育行业,相关机构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也是做了很多功课来了解。我最早知道丽格是从一个平台的分享里面听到Lily老师的讲座,我觉得Lily老师讲的特别务实。所以我就去了解了下,正好也是因为我们惠立学校这边申请美高的同学家长也是和丽格合作,他们跟丽格合作下来感受特别好。然后这位妈妈她本身是已经把市面上的机构都了解了一遍的,就把她的感受都跟我分享了一遍,我就更坚定了跟丽格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因为Lily老师跟我们说,做这个决定还是要跟孩子去商量的,尽管我们大人觉得已经非常确定了,但听了Lily老师的建议,我们还是让孩子跟顾问老师做了一个沟通,结果Aaron自己也很喜欢丽格,当时Aaron也跟其他机构的顾问沟通了,最终对比之后,他自己说想跟丽格合作,所以后面的配合度也很不错。所以,我们和丽格达成合作是有三个阶段,家长调研+朋友推荐+孩子拍板同意,做了一个大家都满意的选择,然后达到了一个最满意的结果。佛系规划出来的孩子怎样抓亮点?我在与丽格合作前,其实并没有很有意识的去给孩子规划,我们更多的是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因为我一直觉得我们的童年没有体验太多,做了太多的卷子,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学习上了,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是真正有童年的,哪怕他没有做出特别突出的成绩,但是我觉得体验是很重要的。我们从小就带他到各个地方去玩,让他参加很多冬令营,夏令营,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保持良好的亲子沟通,因为我们家的一个观念是,人生很长,但也很短,重要的是找到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这样的一生更有意义。在课外活动上,我们尝试了钢琴,架子鼓,小提琴,合唱等,虽然都没有坚持下来,但是通过这些体验,孩子知道了自己不喜欢什么,比如他会说我不喜欢很枯燥的练习,他比较看重个人感受,一定要是自己很享受很热爱的东西他才会去做。运动上,他参与的东西也很多,从足球、篮球、乒乓球,还有壁球、赛艇、游泳、巴西柔术、拳击,很多运动Aaron都做的不错,进入了校队,有些运动我们同步进行坚持了一两年,他目前还在做的是壁球,赛艇和篮球,其他有些就慢慢放掉了,但运动方面他一直是愿意去多尝试的。学术上,他对理工科或逻辑类的事物很感兴趣,也做的比较好。比如说编程,丽格有给我们介绍很厉害的老师,他上完两小时的课非常兴奋,然后又做了一下午的编程,我们能感觉到他是沉浸在编程的世界。再有他一直有坚持阅读原版书和听故事,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听,从中文开始听到英文,每天利用零碎的时间去听故事,而这种日积月累出来的效果是很惊人的,包括有些面试中聊到的书,其实他未必看过,但他从头到尾是听过的。而且他听的多了后,英语听力就非常棒,面试的时候,有时候面试官讲的很快我们家长没跟上,还需要他来给我们翻译。而且他应该是为数不多的不上补习班的孩子,属于课内效率比较高的孩子,我们当时其实没有觉得这会成为申请的一个亮点,但是回过头来我觉得这是面试官认为他适合去美初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一点在5个学校的面试中其实都提到了,尤其是Fessenden,当时就很详细的问Aaron,你在上课时怎么安排的,上课是怎么听课的,课后是怎么做。因为寄宿学校孩子没有外部力量,只能靠自己,那他们更希望你是高效利用好学校资源的人,而通过这次申请,我也领悟到人生的意义除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有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或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哪怕是一些微小的贡献。申请中不管是丽格老师,还是学校面试官,在跟孩子的沟通中,都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美国教育中对于社区这个概念的重视,我觉得这点对于中国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中国孩子可能像Aaron一样,都是独生子,社会也没有给他们太多的机会去贡献社区,家长也比较少有这种社区服务的意识。但实际上,这在孩子们的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要再早点规划的话,我会更重视这块。最后,在美初所看重的性格上,我们家孩子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点,Aaron是一个很有好奇心的孩子,而且他很注重逻辑。他如果想不明白,或者他觉得逻辑上不通的时候,他一定会刨根究底的问你,比如说面试的时候,他不管面对的面试官是谁,只要对这个学校他有疑问,他就会追问。第二,他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孩子,包括申请过程当中我们更多是放手,都是Aaron跟丽格配合,独立去完成很多任务,不太需要我操心。包括决定出国,选择顾问这些,都是我们给他建议,让他来决定的。第三点就是他很理性,一个理工直男的特点,相对的他共情力会差一点。比如说,很多问题他会用“数字”去解决,不觉得情感上的东西是需要考虑进去的。我以前双十一很发愁那么多优惠活动买东西很难抉择,他说可以设计一个编程,只要告诉几个参数输进去就可以得到最优方案。但我跟他说,那不是只有最优方案,还有喜好的问题,然后他就会说我解决不了你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什么东西是最优的。这一点上当然有好有坏,对他来讲,可能这点在面试时候还是有点加分,尤其在男校面试的时候,因为普遍的男校招生官的反馈都很好。选择Fessenden,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在择校的过程,丽格对我们帮助很大,特别Lily老师,是她让我们重新思考了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我们希望孩子是长成什么样的。丽格的理念我觉得特别好,她们的专业靠谱就体现在不是为了学校喜欢的样子去培养孩子,就是说你学校可能有自己的一些偏好,但是我这个孩子本身我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有自己亮点的东西,有自己的天赋和热爱的东西,那么我们把它挖掘出来,然后和学校进行一个双方的匹配,也就是Lily老师所说的,选学校就像谈恋爱一样双向奔赴。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Lily老师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就是比较客观的去评价每个学校。每个学校的优缺点,除了排名以外的东西,男校混校的区别这些,讲的都特别清楚。比如说,Lily老师给他分析说在这个年龄段女生相对来说优于男生,在混校的话你有准备好挑战吗?然后在男校的话,它就更适合青春期的男孩,因为作为百十年来的老校,它们对如何教育男生是更有经验的,所以我们的目标更多是冲男校。我觉得这些建议都特别好,让他意识到一些问题,也认识到自己到底在哪个层面上申请,对他也有很大的触动。选择Fessenden是因为在面试时给我们家触动很大,感觉学校的理念和我们家的教育理念特别匹配。当时面试官详细问了我们Aaron每天的安排尤其周末的安排,我当时担心面试官会觉得Aaron是个不努力的孩子因为他从不上补习班。但那个面试官反而说Aaron这样才是跟Fessenden匹配的孩子,并分享了学校的理念。他说人生很长,假设活到100岁,对男性来说,大概只有20年当男孩,80年要当男人。但中国家长太着急让孩子成为男人,却忽略了他作为男孩需要的成长时间以及有限的20年的乐趣。所以他们寻找那些愿意去享受学校生活愿意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并在这个过程发现最好的自己并真正珍惜享受还能是孩子的美好时光。申请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我觉得申请过程中丽格没有给到我很大的压力,但我知道有些顾问机构是会给孩子提出一些比较高的要求的。比如建议6升7就得用大托福申请之类的,但丽格就一直跟我说小托福就可以了,因为Aaron才6年级,大托福对他来说肯定是很难的,小托福大概培训培训,也就出分了。最有挑战的应该是SSAT,因为Aaron词汇量不够,我知道也有小朋友按照培训机构教的来考很高分。但Aaron可能有点不太一样,他不太习惯这样背单词,他更多是读原版书来学英语。大人可能觉得背个单词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我发现对他来讲背单词是真的太可怕了。虽然最后考的成绩也还不错,但感觉我们还是应该更早开始准备。标化越早准备越好,这样才能够比较有时间去做其他事情,不至于到申请季了还为标化发愁。在准备标化的过程中,我的感受就是英语能力强,你肯定能考出来,但是因为能力弱或者说还水平还达不到,这个时候其实是需要花点时间的,而且这个准备过程其实并不等同于提高了你的英语能力。很多家长有些误解,觉得说准备这个东西,把这个东西考出来了,能力也就相应的提高了。其实不是的,反而有可能是你花了很多时间考出来了,但是你的英语能力其实没达到,你到面试的时候不行。所以我就觉得提早准备,先把那些难的东西弄掉,一步步来,并不是说标化考好了,后面文书、面试就没问题的。合理和高效,是与丽格合作中我们的最大感触如果让我来重新复盘去看这个事情,我会用合理和高效这两个词来形容丽格与我们家的合作。为什么说合理?因为我们家孩子才六年级,半大不小,很多事情上有自己的想法但不是那么成熟,丽格老师没有说把他压得太死,提很高要求,也没有让他太松散。比如说文书方面,老师启动的很早,大概8,9月份,在跟孩子做沟通挖掘的时候,顾问就把文书拆解成一个个小部分来开始跟孩子探讨,而不是突然给过来一个任务让孩子感到压力很大。准备过程中,老师每周和Aaron聊聊天,询问他喜欢什么,最近做了什么,交谈完后,让Aaron写出这些小问题的答案。等积累到后面的时候我们已经有5.6页的素材了,所以文书准备就能轻松很多,这是我觉得丽格安排很合理的一个点。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丽格老师不仅是挖掘他的特点,同时也做了很好的引导,让他实现自我认知和成长,更加坚定申请美初的决心。比如,Aaron说他很不喜欢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所以一年级数学没学好还会犯些小错误。但丽格的老师就会比较客观的引导他说不是老师本身不好,而是教学风格不适合他,同时引导他说为什么你喜欢之后的老师?因为他上课很好玩,正好符合你的喜好。后来Aaron就说他没有带那么大负面情绪重新去看待那个一年级老师,发现他其实也不错。这对他其实触动是很大,他就学会了不会去针对人,而是针对事情,包括如何不带着情绪,或者如何更积极的去看待事物。再有,因为申请是要把孩子已有的东西很好的呈现给面试官,包括他的性格特点等都要很自然的呈现给招生官,所以丽格老师首先并没有把他包装成学校想要的样子,而是把他自己最有特点的东西挖掘出来并真是的展现给面试官。包括在面试前,其实Aaron也不是那么自信,但是在申请的过程中,通过一轮轮的辅导,慢慢的让他觉得自己好像这块越来越有感觉了,所以他就真实的展现自己,真实的东西才是最打动人的。他的的确确是完全靠着跟丽格顾问配合,一步步靠自己努力上来的,所以他就会收获一种很实在的满足感和自信感。包括在这个过程中,他对自己的认知也更加强了,对未来的目标感也非常明确了,所以哪怕申请结果不好,我都觉得收获是很大的,孩子自己也觉得这个事情做的很有意义。高效也有多个体现,一个是家长文书,聊过2次之后,丽格的老师就给了我们一份很满意的家长文书,把我们家的理念和想说的要点都呈现出来了。我之前一想到家长文书就头大,不知从何下手,没想到竟这么轻松就解决了,我就觉得这个钱花的好值,因为不仅解决了我的文书问题,而且我觉得那个文书真的是每一个字都感觉写出了我的心声,所以我基本就没改。还有一个就是面试,我觉得丽格在给孩子安排工作的时候,非常合理的安排了时间,尽量让孩子一个阶段就专心准备一件事情。比如我们的面试当时是在SSAT后准备,11月底12月初面试,丽格就会在10月上旬开始安排面试培训,从中教到外教,非常高效,每次培训完,孩子都会说我觉得我又有东西可以讲了,像以前你问他个问题,他就懵了,不知道从何讲起,但在老师培训后,他就知道自己到底要讲啥了。再有一个就是沟通,丽格有波士顿和上海两个团队负责我们,相当于是24小时我们随时找丽格随时都有人,那边学校发了任何邮件,丽格都会在第一时间查看,第一时间可以告诉我们现在要做什么了。所以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DIY,要花这个钱,我一开始浅显的想法是因为这些事情太琐碎太麻烦了,我们花钱请顾问帮我们把这些事情都做了不就轻松了。但实际上,一个顾问团队做的事情远比我想象中的多,除了申请的这些材料准备,还有很多是我们DIY做不到的,就比如说和学校沟通,提供专业建议,以及给孩子的模拟面试,还有这些成长的引导。看清教育初心,远离焦虑内卷!我现在回顾来看,还有另外两个是我觉得从我家长角度收获最大的。一个是教育的初心,一次次跟丽格顾问的沟通中,我们就发现教育的初心还是我希望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能够发挥他的天赋,把他的天赋跟兴趣结合起来,不去问这个结果怎么样,但很多时候,只有你把过程走好了,才能像Lily老师说的,顺便爬个藤。尤其在这样一个焦虑的内卷的时代,310放榜的时候,大家都在谈学生录取,你就会觉得越来越焦虑,基本上每一年都会说是最难申请季,大家都会去分享学生录取名校的原因,然后很多家长一看就焦虑了,觉得自己啥都拿不出手,那不就没希望了吗?所以你会很自不自然就越来越焦虑,然后你会让孩子也很慌,所以就会容易在漩涡当中忘了我们其实是希望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孩子出国是为了什么。但是我觉得在申请过程当中,Lily老师让我知道要回到初心,这也是我们理念比较契合的,比如说爬藤,我们也不是说我们不爬藤,但我不会把它当成一个目的。我把它当成一个手段,就像你竞赛得奖,但你是学而优而竞赛,不会说我只是为了去竞赛,然后我去刷那么多题目,最后我竞赛拿奖我好像也没感觉特别有荣耀的地方。你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开心,然后有很好的体验,然后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个事情,包括美初、美高、美本。你的学校资源,你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各种各样的经历,这些一定是远比最后的结果更宝贵的一个体验。你在过程当中你真正知道自己是谁,有一次我跟Aaron说,我们终其一生除了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然后对社会有贡献以外,其实我们也是一直在考虑哲学三大问,我是谁,我来自于哪里,我要去向哪里。虽然所有人结局都是一样的,但是过程可以是千变万化,可以是五彩缤纷,也可以是很糟糕,就看你怎么选。还有一点,是Lily老师给我的建议,不要怕孩子犯错,不要焦虑,要有策略性。因为犯错也是一种体验,也许你犯错了,你才会知道原来是有这样的一个大问题存在的,或者我自己性格里面的弱点在哪。你在学校里面摔跤总比在社会上摔跤好,所有人哪怕是哈佛大学毕业,他最后都要走向社会,都要接受社会大学的。国内大环境一直在推崇竞争,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慢慢迷失掉了,忘了我最早让孩子走双语走体制外这条路的初衷,我也开始焦虑,我也希望他什么都学,希望他能考第一。但每次当我看了太多繁杂的信息觉得焦虑的时候,我跟Lily老师一聊我又缓解了,重新回过头来思考我们的初心,很容易就放开了。沙子抓在手上,抓得越紧漏得越快,但松弛下来就能发现握住的沙子反而更多。所以我们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在今年能够拿到很宝贵的Fessenden 的offer,让我觉得也重新认识了我的儿子并为他感到骄傲,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回报,我们曾在这个道路上迷失,但通过申请,我们现在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了。丽格顾问说Aaron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小男生,他非常重视逻辑,并且形成了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以及用这样一套逻辑思维来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包括与人沟通。尽管是一个六年级的小男孩,他有成熟理性的一面,配合度非常高。与Aaron交流,有时候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会因为他所提出的一些有趣的角度碰撞出火花,也会在不经意间因为不符合他的逻辑,需要彼此讨论最终找到办法回到同一条线上去。Aaron的家长是非常开明的家长,这一点在Aaron身上也能看到。他们抛出问题之后,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需求,或者不解的地方,能够接纳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以Aaron的感受和体验为重要参考,因此我们的配合是比较顺利的。而在与Aaron妈妈的多次交流中,我们也看到家长在寻找与孩子合适的学校的时候,理念,认知,以及不断的学习带来的积极作用。相信Aaron也可以用他的逻辑思维,理性思考,团队精神和勇于尝试和探索的精神,征服Fessenden。丽格顾问详细解析本案例:菲斯登中学:高考赢家为何选择低龄留学?相同的教育理念让我们与Fessenden双向奔赴关注丽格了解更多

咨询
您正在看的是高级特邀顾问(CNP)的专属页面,联系下面邮件了解更多。
partner@findingschool.org
公众号
ivytalenteducation
【丽格教育】是一家总部在美国麻省波士顿,并在中国北京、上海和深圳设有实体团队和线下办公室的国际教育升学顾问机构。是美国大学招生咨询委员会(NACAC),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IECA),美国SSAT考试管理中心 (EMA)的认证机构。从2009年开始,丽格团队就致力将美国本土优质且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给学生,以让学生入读适合且优质的美国学校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和提升,成为更好的自己。 【丽格教育】的创始人波士顿 Lily从2008年开始专业从事留学咨询及私校升学。Lily老师及丽格团队本着“专业、真诚、务实、靠谱”的做事⻛格,留学规划和申请服务全程公开透明,为选择和信赖丽格的家庭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以不辜负丽格家庭的信任和选择为初衷,为学生争取适合且满意的录取为导向,帮助⼤部分客户实现了“优质适合有利于学生长线发展的学校”的录取结果!
... 更多
公众号二维码